— 大師的指揮 — |
雖然內心深處對出生地奧地利,他一直保有深摯的情感,但終究美國這個「新世界」成了他的第二故鄉。而從小培養自學能力並能充分實現的蕭滋教授,其在定居美國期間的音樂生活又有了重大的發展。這時期的蕭滋教授是以多重音樂家的身份活躍在美國樂壇。
|
一方面他與胞兄Heinz彈奏雙鋼琴—曲目包括艱難的Bach《賦格的藝術Art of the Fugue》等,另外也常以獨奏家身份演出。他更籌組樂團,指揮管弦樂、合唱,並開始音樂學研究與發表(Musicology雜誌創刊號第一卷第一期),他對工作所抱持的嚴肅態度以及對作品的全心投入,還有他對聽眾與樂團團員身上的感染力等,在在都引人入勝,難怪當年著名的樂評家、柏林愛樂交響樂團總監Dr. Wolfgang Stresemann就曾經為文敘述他本人在可能範圍內絕不錯過蕭滋演出的音樂會。他不但是公認的莫札特詮釋菁英之一,是許多人心目中最美好的紐約音樂經驗來源,也是令人欽佩、永不知疲憊的鬥士。 |
1938年定居美國,蕭滋教授首先在David Mannes學院擔任鋼琴教授,1940年他曾追隨大指揮家George Szell上了十次有關音樂和指揮技巧的課程,而為了實現將薩爾茲堡的音樂傳統和莫札特風格移轉紐約的理想,1941年夏,蕭滋教授進一步和已成為摯友的名小提家Ivan Galamian共同創辦暑期音樂班。後來他獲得校長Grace Spoffort贊同,在校組織「莫札特樂團」樂團,成員是Henry Street Settlement學院裡的老師和一些清寒而有音樂天賦的青少年,Galamian和自己的學生也加入樂團。其他名小提琴家Persinger、名鋼琴家M’me Vengerova等教授,都是以象徵性的一元酬勞用心培育人才,因而人才輩出。剛開始在二月成軍時,限於經費又樂器簡陋的窘況,很快就因勤於練習,深深感動前來聆聽的校長,當即決定第一場演出日期。蕭滋教授又組織百人合唱團,在Settlement學校附近天主堂演出巴哈、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的宗教音樂。 |
1943-1950期間,蕭滋教授每學年指揮Henry Street Settlement莫札特管弦樂團及合唱團於紐約市中心市政廳舉行定期演奏。當時紐約市的音樂活動頻繁,紐約時報聘用了六位樂評家,先鋒報也聘了四位,以德文發行的紐約國家日報,則請Dr. Wolfgang Stresemann撰寫音樂報導評論。在這種情況下,樂評家必需放棄相當多的場次,但是,在可能的範圍內,Dr. Wolfgang Stresemann都盡量不錯過蕭滋教授指揮演出的音樂會;他回憶在1946-1947的表演季上,許多有名的音樂家與評論家,都應邀前來聆賞他的指揮演出,包括名指揮家Bruno Water以及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的團長Arthur Rodzinski,還有後來曾邀請蕭滋教授到克里夫蘭以客席指揮身份演出巴哈《賦格的藝術》的克里夫蘭交響樂團的指揮George Szell。當時他的演奏曲目包括布拉姆斯的第二號交響曲,莫札特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及華格納的《名歌手》序曲等等。蕭滋教授與他的年輕團員的傑出表現,在當時紐約眾多活動中備受讚譽。Dr. Wolfgang Stresemann曾描述蕭滋教授另一場在紐約Tomes大廳舉行,全場莫札特作品的音樂會「座無虛席」。蕭滋教授並自己彈奏A大調協奏曲K.V.488號的鋼琴獨奏部份。多年後(1968),Dr. Wolfgang Stresemann以柏林愛樂交響樂團經理人身份邀請他指揮柏林愛樂演出一場莫札特的節目時,一位資深的樂評家在聆聽演出之後更讚賞地說:「他認識『他的』莫札特」……。足見這期間,蕭滋教授已經使自己在指揮台上表現得非常自在,樂團也更穩定,並展現了自己的音樂風格。 |
蕭滋教授也勇於嘗試,並獲得成功。四O年代他也曾在紐約演出紐約人難得一聽的海頓的《四季》,這場演出樂評家更認為「證明了他是一位傑出的合唱指揮家,他將樂團、獨奏者及合唱融為一體,呈現出這一場完美的演奏會,給予聽眾一個難忘的經驗。」1947年夏天他指揮演奏自己的作品《給長笛與管弦樂的行板》時,樂評更給予他他「十分真實而纖細的感受力,且在熟悉的技術層面外,更能超越它,而達到富含內容表現的境地」的讚譽。在另一個音樂季裏,他演出華格納《Tristan und Isolde》序曲、德布西的《Nuages》與《Fetes》,還有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及Tartini的中提琴協奏曲等龐大曲目,樂評家認為蕭滋教授將德布西的豐富色彩與細緻的層次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外,樂評家認為他的貝多芬第八號交響曲演出,展現了「以十分有利並忠於貝多芬精神的風格,表現出貝多分宏偉的一面,但同時不忽略他的輕快與極具歌唱性的另一層面。」 |
1948-1949年,蕭滋教授將Bach藝術頂峰之作《賦格的藝術Die Kunst der Fuge/ The Art of the Fugue》改編為管弦樂曲,曲長106分鐘,並於1950年,為紀念Bach逝世二百週年,在紐約和Berea(兩處)自己指揮演出。同年,指揮莫札特管弦樂團及合唱團,演出Anton Bruckner第四號交響曲和Te Deum合唱曲。由於演出優異,榮膺布魯克納紀念獎章的殊榮,而在這之前得此獎的第一流指揮家只有Bruno Wateer, George Szell及William Steinberg三位。 |
在指揮生涯中,五O年代的蕭滋教授仍不忘創作;1951年他完成《E調交響曲der Symphonie in E》。1953年他成立職業的「美國室內樂團American Chamber Orchestra」,除在紐約市政廳定期演出外,並在美國各地和加拿大巡迴演出。演出水準不但被稱為是一流的,並因蕭滋教授之致力於室內樂的發揚,深獲讚譽。1956年紐約的Westminster唱片公司出版了蕭滋教授指揮「美國室內管弦樂團American Chamber Orchestra」演奏的莫札特《D大調嬉遊曲Divertimento in D major KV.131》、《輕組曲Cassation in B major KV. 99》和《哈弗納小夜曲Haffner-Serenade No.7 in D Major, K250》,為他當年的演出留下最珍貴記錄。 |
蕭滋教授在這一期間的音樂生活可以說是處於豐盛又活躍的時期,但隨著臺灣發出的呼召,卻使他又來到另一個他鄉,並且日後成為他身心最終的故鄉。 |
資料提供:蕭滋教授夫人吳漪曼教授提供,溫秋菊整編
資料整理:溫秋菊,李婧慧 (2001/11-200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