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人物-蔣渭水

情感與家庭生活

蔣渭水兄弟各一人,兄來福、弟渭川。因當時戶籍人員將「渭」筆誤為「謂」,戶籍、學籍資料皆登記為「蔣謂水」、「蔣謂川」。未入公學校之前,在私塾唸漢文之暇,渭水、渭川兩兄弟曾沿街叫賣李仔糖、水果、什物等貼補家用。

蔣渭水21歲迎娶家中童養媳石有,共生松輝、松銘、時欽、時英四子。石氏的兄長石煥長、石進源、石秀源,皆為蔣渭水運動的重要夥伴。29歲於東薈芳酒樓認識藝旦陳甜,娶為妾,改其名為精文,教其讀書識字。陳甜後亦跟隨參與蔣渭水的各種組織及活動。

蔣家長子松輝,於父親逝世後刻苦經營「文化書局」。三子時欽在二戰後擔任《民報》記者,常為文批判時政,228事件期間組織「臺灣省青年自治同盟」要求臺灣自治,投入反陳儀的政治運動,因而被通緝流亡香港、中國大陸。么子時英生於大正12(1923)年,太平洋戰爭時任東京《每日新聞》戰地記者,昭和20(1945)年在菲律賓採訪時殉難。


蔣渭水元配石有像

蔣渭水元配石有女士晚年獨照。舊時臺灣人為節省嫁娶費用,盛行收養媳婦仔(童養媳),石有為蔣父收養之童養媳,依習俗和蔣渭水「送做堆」,兩人育有四子。

典藏/版權所有單位: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蔣渭川迎接石煥長出獄

蔣渭水妻舅石煥長在永樂町開設長安醫院,大正11(1922)年10月與蔣氏共組「新臺灣聯盟」,為臺灣第一個政治結社。大正12年1月又組「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同年4月,有患者服下其所開藥方,又接受他人藥物注射並服漢藥後死亡,石氏被控誤診而入獄。此照為石煥長[左]假釋出獄,蔣渭川前往迎接。

典藏/版權所有單位: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蔣渭水革命夥伴陳甜獨照

大正5(1916)年至9年間,蔣渭水經營醫院及酒樓有成,他卻認為是物質上無意義生活的悲觀時期,缺乏真正做人的精神生活。大正10年31歲時開始投入社會改革,豐厚家產日漸乾涸。「治警事件」期間,陳甜替入獄同志送衣物書信等,蔣氏獄中接獲陳甜來信,在日記寫道:「愛妻的面目躍躍可見,語言三復,我則不知連讀幾十遍了。」

典藏/版權所有單位: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蔣渭水與陳甜合影

蔣渭水與陳甜經常共同從事社會運動,陳甜甚至可獨自上臺演說。當時女權運動剛萌芽,陳甜以過人膽識走在時代前端,可謂臺灣近代婦女意識先行者之一,例如「臺北青年讀書會」會員約50人,陳甜即為其中唯一女性。

典藏/版權所有單位: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艋舺民眾講座被捕

昭和2(1927)年9月28日及29日,臺灣民眾黨艋舺民眾講座被檢束者合影,蔣渭水、陳甜[前排左3、4]亦成了警察署的座上客。

典藏/版權所有單位: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陳甜與蔣時英

昭和2(1927)年,陳甜與蔣渭水四子蔣時英合影。

典藏/版權所有單位: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蔣渭水母親訃聞報紙通告

昭和4(1929)年9月29日,蔣氏兄弟在《臺灣民報》刊登母親李綢過世啟事。當期〈地方通信〉報導:蔣母之葬式擬廢一切陋習,務期廢滅一切冗費,舉行樸實莊嚴的葬式,不失社會運動家態度。

典藏/版權所有單位: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陳甜出家

蔣渭水病逝後,陳甜出家慈雲寺(今臺北市漢口街)。據其妹陳換轉述,曾有人勸陳甜改嫁,她回答:「如果有人比蔣渭水偉大,我就嫁給他」,足見其對蔣氏崇仰與愛慕之深情。陳甜於民國75(1986)年10月11日以87歲之齡辭世。

典藏/版權所有單位:蔣渭水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