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碑碣拓片

回檢索結果
點閱次數:1276

草嶺兵工殉難官兵墓誌碑

3.141.202.187
中文題名
草嶺兵工殉難官兵墓誌碑
類型
拓片
主題
碑碣拓片
墓志
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描述
碑碣原文:戡亂軍興之四年,大軍由舟山會台灣。明年夏,我第七十五軍十六師工兵營,奉命從事於太平至草嶺公路之通鑿,遵奉建設台灣反攻大陸之國策,并響應總統 蔣公之號召也。 草嶺潭原為梅嶺,位嘉義縣梅山鄉、雲林縣古坑鄉之間,去嘉義市東北約五十里。辛已嚴冬,諸羅地裂,山拔水躍、滃為深潭,積量與日月潭、珊瑚潭相若,其利於溉潤及電力者,尤巧且鉅;而水蝕石化、壩身漸傾,政府有保固工程之深謀,故先為太草路方之闢建。我同志胼手胝足,溽暑經營,以需時二閱月歷二十有七日而告成。觀者驚愕,聞者讚嘆。驗收蕆事,分別返防。乃因紳民環請,復留第三連之兩排、第一連之一排,由連長李柏春、副連長童清心領率整修另一坍方。適豪雨綿五晝夜,潭水激增,壩圮石傾,吞然湧潰;一億立方公尺之洪水,一瀉而下。未逾時,即達營門,瞬息間,夷駐地為澤國。官兵百三十人,僅五十六人倖獲生還;餘七十有四人,卒葬身洪濤,壯烈死難,時民國四十年五月十八日正黎明也。當浸瀰漫時,夜黑暴風雨,呼救不相聞;連長李柏春素諳水性,不事泳逃,從容指揮部屬避難;同仁亦能搶護武器,不圖先免。柏春見事無可為,始自戕以殉職。下士張冬夢本已攀木離險,因回救上士鄧友波,己身竟埋巨浪。其臨難不苟、捨身成仁,均足以光日月,嗚呼壯哉! 成承乏本軍,初未能察天候以預防,繼未由赴急難而督救;河山未復,壯士先摧,緬懷忠良,曷勝悲悼!既揚旛以祭之,爰敘其始未,鐫於石以誌不朽。亦欲使後之覽者,知先烈犧牲、創造之艱危,從而謀草嶺天然水庫之永固。兵工建設、己奮前驅,定能光復神州,告慰英烈。復系之以□,用代九招,其詞曰:「淵淵潭水,草嶺深澤;怒雨天傾,狂濤奔裂。爰有壯士七十四人,篳路藍縷、懋績工兵餘勇;繼施洪流,卒至殉職,從客猶抱兵器。臨危授命,赴義激昂;蟲沙怛化,均是國殤。禹甸重光,相期指顧;易水不還,慟深朝露。梅山之麓,冰蕊芬馨,千年華表,共仰英靈。」 中華民國四十年八月,陸軍中將第七十五軍葉成敬撰并書。 中華民國七十二年九月重建。
民國四十年(西元一九五一年)春,國軍第七十五軍十六師工兵營奉命從事開鑿太平至草嶺之間的公路,以利進一步開發當地草嶺潭,獲取灌溉與電力的自然資源。公路歷二個月又二十七日而告成,該營分別返防,唯因應鄉民所請,復留連長李柏龍率領的一百三十名官兵,協助整修草嶺潭天然土壩的坍方。五月十八日清晨,由於連日豪雨、山洪暴發、導致土壩潰決,洪水泛濫而奪走了七十四名內兵的性命,誠悲慘也。事後,軍民同感殉難官兵功德垂後、犧牲壯烈,乃於梅山公園建立「草嶺潭官兵殉難紀念碑」,以表追思頌德。並收其骨骸合葬,築成墓園,每年殉難紀念日皆由軍方與地方各界在此舉行祭典,以慰英靈。 本件碑記係民國四十年(西元一九五一年)第七十五軍長內陸軍中將葉成敬所撰墓誌,詳述草嶺潭官兵殉難始末,壯烈事蹟令人唏噓、悲憫。又,文中提及「辛巳」,即指民國三十年(西元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因嘉義縣梅山鄉與雲林縣古坑鄉之間的地形變動,形成草嶺潭。 按:葉氏所撰墓誌原碑未存,今日所見碑記乃是民國七十二年重刻,仍採拓之,以保存史料。
大理石
六石合刻,碑題分刻三石,墓誌亦分刻三石
出版地點:台北市
出版者: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輯稿/撰寫:何培夫
攝影者:晏錦文
出版時間:1999
墓前
日期
民國時期
民國四十年八月
1951
色彩
黑白
數量
1
尺寸
縱:100公分
180公分
涵蓋範圍-地理
亞洲
嘉義縣梅山鄉
嘉義縣梅山鄉梅山公園草嶺兵工殉難官兵墓
語言
中文
來源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拓片底片
本批碑碣拓片由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
原件典藏單位(者)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著作權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