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NCL Website | About | Sitemap | Partners | Chinese
Home

Records of Events

 

Records of Events:0702

2019 召開「教育部體育署秋行軍蟲防疫執行小組第1次督導會議」,由葉主任秘書丁鵬主持。
2019 本部研擬我國第一次5G頻譜規劃釋出,經行政院於108年7月2日核定公告「第一類電信事業開放之業務項目、範圍、時程及家數一覽表」,預計於108年底舉行5G頻譜競標及釋照,最快可於109年中旬商轉並提供相關服務。
2019 林佳龍部長率鐵道局胡局長、楊副局長向行政院長報告高鐵延伸屏東之高雄方案有關全線雙軌可行性、拆遷戶數及範圍,及六塊厝農場發展為屏東縣副都心願景等議題。
2019 日本福岡市港灣空港局港灣振興部來訪基隆港,由基隆分公司劉詩宗總經理接待,預計於本年9月3日合辦與台灣包船旅行社的業務交流會議,期望藉由雙方的交流會議,推廣雙方郵輪航線的行程布局及行銷業務。
2019 7月2日於「幸福公路館」舉行「埡口之巔—南橫青山在」新書發表會,出席人員包括林佳龍部長、陳彥伯局長、中央社劉克襄董事長、中山大學黃義佑副校長、南橫紀錄片作者洪春景等。「埡口之巔」一書,記錄台灣第三條橫貫中央山脈的公路「南橫」,自1968年動工、1972年通車迄今的美麗與哀愁。書中透過12位開路先鋒的口述,結合文獻檔案,重現南橫的開拓史;與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南橫公路艱辛的復建之路,希望兼顧生態永續,讓下一代有機會體驗南橫公路之美。
2019 辦理「改管噪音要認證 聲音照相大執法 維護安寧好生活」記者會,為維護環境安寧,將採取源頭排氣管認證、強化環警監大執法及聲音照相,有效管制不當改裝製造高噪音車輛擾寧問題。
2018 召開「水域運動推展工作小組」107年度第2次會議。
2018 舉辦「2019 FIBA 世界盃籃球錦標賽亞洲區資格賽」。
2018 教育部修正《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舉辦準則》。
2018 教育部修正《教育部運動發展基金辦理身心障礙運動者培育照顧作業要點》,自公告日生效。
2018 大學指定科目考試,第一天考物理、化學及生物,教師和考生認為,物理科為5年來最難,生物科也是近3年來最難。
2017 本局局慶開放參觀舉辦-「生活有氣象之有備而來_氣候應用特展」活動。
2017 「YONEX 2017中華臺北羽球公開賽」,我國選手周天成勇奪男子單打冠軍,陳宏麟與王齊麟搭檔則拿下男子組雙打冠軍,由林副署長哲宏代表出席頒獎。
2015 假體育署聯合辦公大樓3 樓大禮堂舉行「鼓勵青年學生觀賞國際體育賽事宣傳記者會」,林主任秘書哲宏代表出席,鼓勵青年學生於暑期參與多元多樣體育活動,以擴大青年學生運動觀賞人口。
2014 舉辦「環保署空氣污染機動即時質譜監測設施」記者座談會暨儀器設備現場展示。
2013 辦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環境服務業北區座談會」。
2013 邀請林務局、水利署及地方政府環保局召開「河川揚塵防制及改善推動方案」第 18 次專案會議。
2009 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建置完成「翡翠水庫運轉決策支援系統」,整合水庫集水區降雨量、水文、水質、即時氣象、下游河川水位變化等資訊,提昇水庫應變預警能力及水庫運轉效率。
2006 行政院發放老人福利津貼,凡65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3,000元。
2004 敏督利颱風帶來豪雨造成溪水暴漲,沖垮龜山大橋橋墩。
2002 金寧鄉村幹事即起下鄉展開服務。
2002 總工程費6720餘萬元,歷經1年9個月施工,臺電公司馬祖區營業處新大樓落成啟用。
2001 北宜高速公路頭城蘇澳間平原段正式開工:全長24公里,設有宜 蘭、羅東、蘇澳3處交流道,將採電子收費,預計民國93年3月完 工通車。(《自由時報》-90-07-02;《中國時報》-90-07-03)
2000 舉行鎮立運動公園游泳池、溜冰場、兒童遊憩、體能設施啟用典禮。
2000 基隆市政府於本月起,每個星期六、日晚上七時至十一時,開放 愛六路及義二路形象商圈徒步區,民眾輕鬆來往商圈優閒自在。
1999 1999南島文化20個中外舞蹈團,分赴東河、太麻里、延平鄉巡迴表演,晚間 在文化中心集中表演。
1999 澳洲葛利菲大學擬設原住民課程,該校人類學院院長拉馬契來縣走訪原住民 部落,鼓勵優秀青年學子前往攻讀研究所。該校提供兩個獎學金名額。
1999 消防局慶祝成立周年,消防署全額補助在全國首度試辦「在宅緊 急救護通報系統」,由市長李進勇與消防長陳弘毅按鈕後啟用。
1998 縣政府發包中心正式掛牌運作,今後縣府各局科室、附屬單位、各國中、小 學公開招標、公開比價採購,工程或勞務案件,均由發包中心負責發包,以 統一事權,減少糾紛。
1998 苗栗稅捐處長由陳俊郁接任。
1997 教育部長吳京來縣巡視大學聯考,並應允協助師院協調關山鎮土地,作為該 院第二校區,又應允補助該院收回團管區土,辦公廳改為教學大樓所需經費 。
1997 下午三時,省長宋楚瑜蒞鎮巡視嘉興里「七一」水災災情。
1997 棉花嶼、花瓶尋為候鳥的天堂,繁殖季節可見大批棲息島上,植 物生態豐富完整,獲列野生動物保育區。
1996 省長宋楚瑜巡視都蘭公教人員渡假村預地後指示:1.不破壞自然景觀 ,2.規劃標準最少是4星級,3.收費不可過高。
1996 苗栗縣八十五年度優良椪風茶比賽,在頭份鎮流東里維隆製藝工廠舉 行,臨有八十二點參賽,結果由三灣鄉茶農廖盛榮贏得特等獎,地主 隊頭份鎮則囊括頭等,貳等和參等八成將項。
1995 交通部觀光局局東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掛牌對外運作。
1995 臺東農改場培育蕨類有成,大力推廣,操作簡單,成本低,適合農家種植。
1995 省社會處委託馬蘭榮家試辦老人及殘障者養護業務,附設「慎修養護中心」 落成啟,,可收容168人。
1994 空警隊海豚救難直昇機首度載運南竿介壽村陳姓民眾赴臺就醫。
1994 中央銀行原則決定讓郵匯局加入國內金融業拆款市場。
1993 基隆市政府分批邀請各階層市民參觀市政建設現場成果。
1993 金寧鄉圖書館工程發包。
1993 二期鄉村整建工程發包。
1992 臺東縣政府辦理80年度開闢非稅財源,經省府考評為全省第三名,獲頒獎勵 補助300萬元。
1992 行政院長郝柏村對於「臺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解除國泰人壽於南京東路華航旁擁有之土地限制觀光使用一事表示,政府應重誠信,並掌握一般人對炒作土地之風反感的社會脈動。
1992 澎湖監獄於民國79年間其合作社販賣檳榔細受刑人圖利一案,澎 湖法院宣院,現任臺北監獄典獄長孔壁五(當時任職澎湖監獄典獄 長)等7名被告,被以貪污等罪分別被判刑。
1992 鎮公所為直展青少年福到工作,特向內政部爭取補助經費,購置 益智套書七十二、書籍二百五十六本,轉贈八個村里青少年服務 中心,提供青少年閱讀之用。
1991 輔成立之環保局,首件重點工作即是保特瓶回收,該局邀請縣內13家商號, 訂立回收辦法。
1991 30餘婦女、殘障團體赴立院抗議,要求刪除候選人學歷限制。
1990 縣府頒布「連江縣低收入戶健康保險暫行辦法」,低收入收納入健康保險。
1990 臺東地方法院檢察署、臺東縣榮譽觀護協會和海山寺聯合與「海山爭心營」 ,在各監所舉辦,這是一項宗教文化活動。
1990 西園村抗日英雄黃世澤接受金門日報記者專訪,為抗日血淚史譜 下可歌可泣的詩篇。
1990 基隆市各區模範父親選拔完成,仁愛區邱萬和代表基省接受表揚 ,七堵區吳光泮、中正區鄭日萱、中山區王寶榮、暖暖區張明、 安樂區歐志惠、信義區李萬國等人將由市長表揚。
1990 基隆市參加亞青杯田徑賽選手馬君萍、徐佩菁、呂景義、教練戴 雲林、洪進財,市長林水木特頒紀念牌及獎勵金,以資鼓勵。
1990 臺灣高速鐵路工程籌備處正式成立。
1990 後盤許維昆、湖埔村楊清禮、古寧村李水晶、盤山村翁文興、榜 林村許榮根、安美村葉在江獲選金寧鄉績優鄰長。
1989 凌晨本市警局長明派出所巡邏員警,遭太徒開槍狙擊並被奪槍,造成警員三 死一重傷,蘇南成市長指示警局姚局長,對不幸殉職警員,從優撫卹,妥善 照顧其家屬,並迅即逮捕歹徒歸案法辦。
1989 光華國小獲指定試辦資優班。
1989 公告土地現值,本鄉最高區段地價,每平方公尺為一 一、○○○元。
1989 為加強水上安全,保護學生生命,各級學校相關人員齊集成功鎮新港國中, 觀摩該校師生表演及講解「水上安全暨救生」演練。
1989 基隆國際(第一)獅子會,授證三十週年紀念大會暨會長交接典 禮,下午五時在文化中心演藝應舉行,由新任會長呂敏精接任前 會長倪再福職務。日本、菲律賓等各地獅友千餘人參加,會後在 客運大廈二樓展開「獅友之夜」聯誼活動。
1988 公告地價,本鄉最高區段價,每平方公尺為一 一、○○○元。
1988 基隆市慶祝第六十六屆合作節大會,上午九時在市政府大禮堂舉 行,由中國合作事業協會基隆市支會理事長張堅華主持,市長張 春熙、執政黨基隆市黨部主任委員吳夢雄、省議員林水木應邀參 加,會中張市長為合作小組邱瓊華加冕並頒發優良合作社十七單 位及績優社務人員六人。
1988 基隆市青年商會慶祝三十三週年大會,下午在文化中心舉行,由 會長王玉昌主持,會中表揚三位傑出青年陳肇隆、廖運鵬、宋憲 瑾等各贈予獎狀及金手獎一座,全國五港兄弟會高雄、臺中、花 蓮、蘇澳等分會均派專人來基參加盛會並致賀。
1988 基隆市少年手球隊,由仁愛國小校長劉清番率領出國比賽。
1987 塗景森接任警察局玉井分局長。
1987 塗景森接任警察局玉井分局長。
1987 停辦10餘年的暑期馬祖自強活動恢復辦理,首梯大專學生青年訪問團59人蒞馬參訪。
1987 同日,基隆市里長訪問團100人由基隆市長張春熙率領蒞馬參訪。
1987 行政院新聞局長邵玉銘,今天南下訪問新聞界。
1986 經建會通過「重要農產品平準基金設置及管理運用準則」。
1986 縣政府新任財政料長黃思文到職。
1985 市府建設局召集研商如何縮短作業流程,提供市民最快捷的商業登記申請服 務,同時要求一般商業案件兩天內發證,特種營業七天內發證。
1985 市府國宅處公告標售鼓山、成功……民族等處國宅社區店舖、店舖住宅及商 場舖位。
1985 74年核心農民8萬農業建設大軍,農事研究班會競賽,成績評定:第一名東 河農會興昌村果樹班,第二名關山農會月眉里水稻班,第三名達仁鄉安朔村 什糧班、鹿野農會鹿野村水稻班、池上農會萬安村水稻班、臺東區漁會三和 村養殖班。
1984 海軍總醫院與甲仙鄉衛生所合辦群體醫療執業中心開幕。
1984 旗津區中和國小併入中洲國小,為高雄市第一件「廢校」的例子 。此次撤銷乃因過港隧道和中興港之闢建,原中和國小學區民眾 已集體遷至中洲國小對面之中興國宅,因此教育當局決定中和國 小併入中洲國小。
1984 參謀總長郝柏村蒞馬巡視。
1984 財政部公布實施「反傾銷稅課徵辦法」。
1984 「高雄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草案」研討會召開,會中建議增訂土地合併 使用之獎勵及鼓勵民間自辦土地重劃。
1984 旗津區中和國小正式伴入中洲國小,為本市第一椿「廢校」案例。
1984 新竹市第一屆補選當選的市長施性忠宣誓就職,由代市長陳丕勣將印信交給 新當選市長施性忠,在市政府門口張掛「還政於民」布條。
1983 省府為獎勵稻田轉作,自72年第二期稻作起辦理低利貸款,本日起接受申請 。
1982 國父次孫,孫自強夫婦一行訪金,向 國父銅像獻花致敬。
1982 省新聞處長鍾振宏率相關人員暨電視公司人員,巡視臺東地區電視轉播站設 立情形,慰問工作人員辛勞。並與各傳播媒體記者座談。
1982 南竿自來水廠開始供水。
1981 臺北市進出口廠商捐獻新臺幣一千萬元,響應自強救國捐獻坦克基金。
1980 市刑警大隊偵破臺港販毒案,查獲價值一億多元海洛因。
1980 省糧食局副局長楊式宇今抵縣慰問助割官兵。
1980 基隆永隆煤氣行在南竿設廠分裝瓦斯,開始營業。
1979 本市改制後,自本月起至十月份止之過渡時期臨時預算,行政院本日正式核 定,歲出入各為十八億七千零七十六萬七千二百八十二元,將自即日起公佈 實施。
1976 新任參謀總長宋長志上將,就任後首次蒞金巡視,勉勵軍民團結 奮發。
1976 中華與遠東兩家航空公司七月起,實施臺北高雄航線聯營。
1975 臺灣青果運銷合作社第一屆理事主席劉嘉修就職。苗栗通霄鹽廠,正式以電 解法生產精鹽。
1975 總統明令公布:定民族掃墓節日為先總統 蔣公逝世紀念日。
1974 立法院3讀通過「水汙染防治法」。
1974 計畫擴大臺中港三個商業區,縣府與沙鹿等四鄉鎮研商可行辦法,四 鄉鎮要求縣府變更都市計畫,撤除特定區海線縱貫,並建議省府沿臨 港道路另建新線。
1973 省鐵路局完成台南火車站後站工程發包,分兩期施工。此一工程已研究、協 調十餘年。
1972 東勢鎮第一橫街新闢工程發包。
1972 板橋鎮、鳳山鎮升格為縣轄市。
1971 慶祝建國六十週年,舉辦之全巡迴郵票展覽,計二百餘框,首在 社教館展出三天,由郵政總局長王叔朋、金門司令官馬安瀾中將 ,分別主持揭幕剪綵。
1971 新竹市公所辦公廳新建工程,工程費三百四十二萬元。
1971 省立臺北工專及護專,六十一學年度起交由臺北市接辦。
1970 東引北海坑道首度使用,由於海湧澎湃,閘門未能在漲潮前關閉等因素,坑道內船艇互撞毀損。
1970 臺北市政府動用二千萬元,改建和平醫院,收容貧困病人。臺北市委託大學 生從事貧戶生活狀況複查工作,截至六月份止,已取銷假貧戶七百零三戶, 改列等級之貧戶二千六百餘戶,自動放棄貧戶九戶。
1969 大近島正式通電,全島大放光明。
1969 大有巴士民營公車今擧行通車典禮,首批五十輛,先駛四條路線。
1969 臺北市民營大有巴士公司舉行通車典禮。
1969 大坵正式通電,全島大放光明。
1968 中國青年反共救團臺灣團務指導委員會新舊任主委員交接,新任主委黃鏡峰 。
1968 省府核定三十七所縣市立職業學校,於八月一日起改為省立。
1968 和平鄉佳陽新社區興建工程完竣。計建山胞宅四五戶。道路及美化環 境為整地三六、四○○平方公尺、道路八○○公尺,木泥行人道二、 八○八平方公尺,排水溝一、六八六平方公尺,護坡牆三七五公尺。 公共設施有衛生室一棟、衛生人員宿舍二棟、集會所一棟、警察派出 所一棟、國民學校一棟及及單位人員宿舍各干棟。定名為「佳陽新村 」。山胞二三六人移住於此。
1967 後龍水庫幹渠第一、三工段業已全部竣工,俟水利局驗收後,即 移交苗栗水利會管理。
1966 西螺堤防倒筍被流失二十幾個,專寨報省。
1965 大陸(連江縣志)記載:人民海軍在閩江口全殲臺灣當局特務l股,俘8人,受到總參、總政通報表揚。
1964 葛樂禮颱風災後後汶公路重建全線復舊通車。
1964 葛樂禮災後重建苗後、中豐兩公路,全線復舊通車。
1963 竹南水利會通過撥款興建五項水利工程,開發八處地下水,總工 程費三四二萬元。
1963 國民黨臺東縣黨部召開縣長任職三週年政績檢討會,縣長黃拓榮作施政報告 ,與會人士贈「風行雨化」匾額紀念。
1963 臺灣銀行臺中分行新廈落成。
1962 大甲鎮開闢之道路開元路舖設柏油路面全部竣工。
1962 北竿新舊任鄉長陳一鵬、潘輔交接。
1962 宜市國校50學年度聯合畢業典禮在龍宮大戲院舉行。(《臺灣新 生報》-51-07-02/宜市國校50學年度聯合畢業典禮2日舉行)
1962 臺灣省政府本日宣布,本年度將補助並督導修建七美等九處漁港。
1961 縣長程如垣奉調政委會參議,縣長由政委會秘書長王和璞兼任。
1961 西犬特約茶室新建16間房間於西路文康中心,並開始營業。
1961 縣府新組織規程,經省府核准實施,民政科、建設科、衛生院改制設 局。
1960 獅頭山萬噸巨石,墜落南庄公路,村民鄧元順當場壓死,公路交 通斷絕一週。
1960 臺中市合作界慶祝合作節,頒發各項優勝獎狀。
1959 省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即原臨時省議會三屆五次大會)通過,請政府在 第二期四年經建計畫中,編列預算,創設一貫性大煉鋼工業,以利工業發展 。
1959 海軍總司令部少將鄭天杰校閱花蓮港海軍巡防處。
1958 私立東南中學在西螺設立。
1957 美國水星雜誌編輯福勞吉、狄吉斯報系發行人狄克斯、國家廣播 公司記者張廣基來金採訪。
1957 建設廳副廳長張金鎔答省議員質詢稱:本省工業正突飛猛進,多數產品可出 口外銷,全省已登記大小工廠達一萬八千餘家。
1957 縣化粧品商業同業公會成立。
1956 美軍顧問團團長史邁斯等一行二十餘人,乘「追雲」號抵澎,視察該團在此 間之業務。
1956 中美專家考團分水利工程、農業、林業、衛生等四組,完成綠島玫察工作, 轉往蘭嶼。
1955 中國青年航海協會金門分會成立。
1955 石門水庫籌備委員會兼主任委員陳誠宣佈石門水庫之興建,將於七日開工, 決盡最大力量,於五年內完成。
1954 省議會對平均都市地權極為重視,特組專案小組研究。省議會建議;地方選 舉應力求改進。
1953 花蓮港疏濬工程開始,預定兩年內完成。
1953 成功鎮美山漁民數人,在海邊水田中博獲鱷魚一條,重80臺斤。
1952 縣藥劑生公會成立,會址設豐原鎮。
1952 省立金門中學第一屆簡師班今舉行畢業典禮。
1951 省政府為推行限田制度,決定發行土地債券,以實物還本。
1951 花蓮縣兵役統一宣慰委員會成立。
1951 「臺北縣中和鄉體育會」成立。
1951 臺灣糖業公司恢復彰化廠,以應食糖增產。
1950 臺灣省開始實施政府自治。
1950 臺灣地方自治實施。
1950 選舉花蓮縣第一屆議會議員,計林永樑、林茂盛、王建成、林阿章、 朱思敏、吳換、蔡弄、陳堅志、湯炳賢、童阿炎、黃新傳、徐秀春、 廖林桂、陳烏毛、余勢清、彭道南、黃江重、鄭財旺、吳傳祖、邱阿 生、蔡孟鑫、吳鶴、張錦榮、黃金發、王金城、林有益、林文松、王 錫山、黃春田、王水鑑、萬仁光、陳修福、黃國政、吳德成等三十四 人當選。
1950 各縣市農業人士及省農林廳,省農會在北投餞別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 員賴本格博士。
1950 花蓮縣八選舉區,自今晨七時開始選舉縣議員,投票人數佔百分之七十三強 ,林永樑等三十四名當選。
1950 本省地方自治開始實施。
1950 臺灣地方自治實施。
1949 省地方自治開始實施。
1949 新任縣警察局長洪以榴抵縣覆新。
1947 蘆洲鄉「臺北縣蘆洲合作農場」成立,以生產蔬菜為主。
1947 臺灣銀行改臺幣對法幣之匯率為一比六十五元。
1945 以後盟軍機時時來襲,未投彈。
1945 午時,盟機約四十架次空襲中部地區,機場被炸。
1945 盟機四十架,分批轟炸臺中飛機場。
1944 臺灣總督府訂立「商工公會設立基準」及「統制公會結成要綱」。
1943 臺灣紡織公司臺中廠竣工。
1943 颱風,瑞穗以南災重。
1943 臺灣紡織公司臺中廠竣工。
1942 志願兵預備訓練開始。
1940 臺中火柴配給統制會創立。
1937 臺北電話局裝設自動電話機。
1937 臺北電話局裝設自動電話接線機。
1937 臺北電話局裝設自動電話接線機。
1936 公佈米自治管理法。
1934 大武支「(呀唊那)」社勢力者一名、青年團員十六名,其 他八名,共二十五名,以採藤所得為經費,自費赴臺東觀光,為期四日 。該社位居內山,位置偏僻,昭和七年「(密老老)」道路開 鑿前,少有人下山到平地觀光,最近到平地旅行者亦不多。此次二十五 名中,就有十六名從未到過臺東街。全隊觀光行程如下:七月二日自社 出發、抵臺東街、參拜臺東神社、參觀水源地、臺東街。七月三日參訪 廳舍、臺東農產試驗場、農業補習學校、小公學校、銀行、郵便局、測 侯所、游泳池、海岸及汽船、臺東醫院、專賣局出張所、製冰會社、共 同墓地、火葬場、燈臺。七月四日參訪臺東大橋、卑南圳、臺東分屯中 隊、製糖會社、火車、消防車。七月五日參訪旭村、知本溫泉,並歸社 。
1934 臺灣總督府評議員改選,全部任職。
1934 日總督府評議員改選,全部連任。
1930 日總督府任命臺大總長幣原坦等十八人為府評議員,計新增評議員十五人, 合計為四十人。
1930 臺灣總督府任命臺大總長幣原坦等十九人為府評議會員,計新增十五名評議 會員,總計為四十名。
1927 台北市印刷工人同盟罷工。
1927 臺北市印刷工人罷工。
1926 苗栗郡。本日報載公佈本地新指定煙草賣捌人、商號。
1925 竹南郡。有限責任三灣同益信用組合經營人事變更,理事廖月華 、監視張阿妹,本年七月二十日卸任,同日竹南郡三灣庄三灣三 四四番地張阿妹理事、竹南郡三灣庄大河底一二四番地劉鼎昌監 事就任。以上為本年七月三十一日登記於臺北地方法院新竹支部 。
1925 伊澤總督東部巡視,一行搭須磨丸,於清晨五時抵達紅頭嶼;因不知總督來 訪,無歡迎場面。總督登陸至派出所,聽取巡查部長報告島情,並至附近番 社巡視,並在番屋前攝影留念。最後在警察兼教師率領十五名學生歡送下歸 船,上午七時出航,赴恆春一帶巡視,而結束臺東廳的視察。
1922 苗栗郡。苗栗俱樂部會員、機關庫、新竹製糖的各部員於苗栗俱 樂部舉行撞球大會。
1920 新竹六。廳下教育人員出席第一回總督府開設學事講習會者,計 二十名如下:小山樹林頭、藤本牛埔、鹽出席場、柳本新埔、天 野中港、伊達公館、渡邊鶴仔崗、鶴田雞隆、秋山銅鑼灣、佐伯 鴨母坑、北野通霄、河本苑裡、金井山腳、松本,三叉河各公學 校長及中村新竹、安部北埔、中港佐九間大湖、上村樹杞林等各 小學校長。
1920 龍舟競渡:宜公學校同會友及市內學生團等,是日下午1時起,在 北門口溪舉行龍歲競渡。下午2時起,開始競渡,結龍船2艇,分 戴紅、青色帽子,以決勝負。岸上鼓樂喧天,洋洋盈耳,於是紅 男綠女,三五成群,駕舟遊於江中,往來不絕,是夜鬧至12時始 息。(《臺灣日日新報》-大正-09-07-06/彩舟競渡盛況)
1918 陸軍中將明石元二郎任臺灣總督,抵臺就任。
1918 苗栗支廳。報載帝國製糖會社栽培苗圃,近來生育旺盛。
1918 苗栗支廳。報載蒥栗染料會社製品原料以相思樹皮加上南洋產之 原料混用製成,進來原料價格騰貴。
1918 苗栗支廳。報載大湖盛產苧麻豐收,每日搬出臺中百數十臺。
1918 苗栗支廳。報載苗栗街外松崗製糖場竣工。
1918 苗栗支廳。本日報載蒥栗西瓜豐收,品種長形,百斤上物三圓四 十錢、下物二圓二三十錢。
1918 苗栗支廳。報載苗栗第一期稻作受蟲害影響收穫。
1915 璞石閣支廳物資護送人員在阿山來卡附近遭布農族人狙擊,兩名中彈 死。
1915 阿桑來戛駐在所物資輸送護衛員被襲殺,2死。襲擊者疑似為喀西帕南一帶原住民。
1913 銅鑼灣支廳。銅鑼灣輕鐵會社完成苑裡至貓盂間輕鐵。此線以銅 鑼灣為起點,經月眉坑、內湖、通霄、五理牌、羊、苑裡至貓盂 共計34哩。
1913 新竹廳苑裡庄、通霄支廳。大甲、苑裡、通霄塑種植三角蘭草, 以用製造帽蓆、煙包、紙袋,需求量大,利潤不錯,平均一分田 之面積,收入可得百餘金,獲利比稻米高。
1909 大湖支廳。報載昨年樟葉收穫試驗:栽枝法○、六○九貫,叢木 法一、二四四貫,頭木法○、六四一貫。
1907 警察督阿美族族壯丁五百名,突擊太魯閣,燒六部落,殺二十一人, 參戰隘勇死三傷二,阿美壯丁死八傷七。
1907 祝民政長官東巡,慰問太魯閣隘勇線全員,並赴吳全城視察賀田組開墾地和 製腦場。
1903 苗栗。中港。報載中港、苗栗間鐵道,數處破損。一處位在見返 隧道附近。另一處位在三十里及五十八里二十五鎖。乘客需下車 徒步通過。預計修復工程需二個月。
1903 苗栗廳。四、五月間,蕃人加害案回數、被害者人數等統計。苗 栗五月:加害回數一回,殺害、負傷、掠彈、奪刀者等○人。
1896 臺東撫墾署召喚紳商張義春,以其致力撫育原住民,贈與將金十圓、洋布一 條。
1896 日總督府初頒臺灣住民戶口調查規則,並令憲警編製戶籍,以約速各地住民 ,又恐有人構陷,誣害良民,使之投入義軍,而助長義軍勢力,設「訴箱」 以探民隱。
1870 洪蔡氏生,名纂,清二林下保人;日治時期獲當局長表彰節孝。
1628 六月二日(七月二日),訂定協約如下:一、荷人以總督奴易茲之子等 五人為人質,乘坐日船;日方則以濱田之子等五人為人質,乘坐荷船; 與濱田同時航日本,俟抵日後交換人質。二、即釋放被執土著十一名, 及中國通事二人。三、所沒收新港土著之日本賜品,全部發還。四、為 保證日本人之安全,在其啟帆去日之前,荷人須將進港船舵皆收起上岸 。五、濱田前在福建訂之生絲二萬斤,因荷人之阻,不得取回;致為鄭 芝龍所奪;荷人須負賠償之責。而前任荷人總督孫克所沒收之日人生絲 一千五百斤,亦須全部發還。
1628 六月二日(七月二日),約既成,日、荷各二船,乃互載人質;於六月二十 四日(七月二十五日)抵日。
1628 六月二日(七月二日),時日人仇荷已甚,遂一反前約;因執其人質與船員 並因之;且封閉其平戶商館及在港船舶。
1628 六月二日(七月二日),事聞巴達維亞荷人政廳,以其損失對日貿易過鉅; 思有以挽回。
Application Checklist
 Contact u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