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NCL Website | About | Sitemap | Partners | Chinese
Home

Records of Events

 

Records of Events:1126

2019 「科技體適能檢測啟動記者會」,由高署長俊雄親自出席。
2019 林佳龍部長親臨高雄市燕巢區主持「財團法人鐵道技術研究及驗證中心計畫」土建工程開工動土典禮並致詞,期藉由成立國家級鐵道技術專責機構,擔任本部在鐵道產業發展之技術幕僚,培植國內鐵道系統關鍵技術與設備之自主研發能力。
2019 舉辦「108年度空氣品質淨化區優良認養單位頒獎典禮暨觀摩活動」,由沈志修副署長頒獎,共表揚57個績優單位。
2019 舉辦「108年度空氣品質淨化區優良認養單位頒獎典禮暨觀摩活動」,由沈志修副署長頒獎,共表揚57個績優單位。
2018 臺灣國際衝浪公開賽於11月26日至12月9日在臺東金樽漁港國家風景區舉行,逾7國220名選手參賽。
2018 教育部修正《教育部補助選送華語教學人員赴國外學校任教要點》第3點、第6點,自公告日生效。
2017 本局為配合立法院決議及委員提案,針對臺灣地理環境特性研訂合乎國情的高溫預警閥值,據以適時發布高溫相關資訊,召開「為發布高溫資訊資料蒐集與初步研商會議」,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交通部、衛生福利部、勞動部、教育部、科技部、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等機關與會進行初步研商。
2017 教育部召開課審大會,由潘文忠部長主持,配合課審會決議,技高和綜高文言文比率訂為35%至45%,技高推薦選文14篇。
2016 補助雲林縣政府辦理畜牧糞尿沼液沼渣農地肥分使用大型宣導活動,李應元署長出席宣傳「豬牛屎尿嘛是寶,作肥發電尚蓋好」。
2016 我國運動產業產值及國民所得編算研習。
2016 第4屆徐生明盃國際少棒錦標賽開幕儀式,蔡政務次長代表出席。
2015 辦理「104年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補助研究及模場試驗成果發表會」。
2014 亞洲沙灘運動會日前閉幕,中華代表團獲 3 金 8 銀 6 銅突破上屆,創下參賽以來最佳 成績。
2014 召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 274 次會議,討論「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環境影響說明 書」、「六輕相關計畫農業渠道灌溉尾水再利用案未完成之因應對策」等 4 案。
2013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假臺中洲際、雲林斗六及桃園國際棒球場舉行「2013亞洲|冬季棒球聯盟」,並舉行開幕典禮。
2011 與嘉義市政府共同舉辦「垃圾收運安全演練及車輛更新節能觀摩活動」,沈署長世宏親自主持全國第一輛蓄壓式複合動力節能垃圾車結綵啟用典禮,並於會場表達對第一線清潔隊員工作安全之重視。
2011 辦理「百年琴瑟低碳婚禮」甄選活動,沈署長世宏親臨會場公開表揚及致贈10萬元環保嫁妝給中區示範案例之獲獎新人。
2010 第十屆「國際漫畫家大會」畫家蒞臨與會,齊聚交流,成果豐碩。
2010 99年中央部會環境清潔訪查結果,由中央銀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海岸巡防署、交通部、國防部及勞工委員會榮獲特優。
2010 98年機關綠色採購績效評核成果,計有13個機關成績獲雙優等。
2009 首度由民間舉辦的「麗堤飯店-馬祖風情攝影比賽」完成評選,羅斗德獲頭獎。
2009 臺北市政府對《蘋果日報》「動新聞」連續2天開罰計新臺幣100萬元,並禁止臺北市中、小學校訂閱《蘋果日報》。
2008 「臺北市市有財產管理地理資訊系統」正式上線啟用。
2005 南竿舊鄉公所大樓原址改建的南竿鄉聯合辦公大樓新建工程動工,第一期工程經費1591萬元。
2004 玉清大橋正式通車。
2004 「2004年鸕鶿季」在金寧鄉慈湖開鑼。
2002 士林市場臨時攤棚,正式開幕,攤商抱怨悶熱,副市長歐晉德允諾再花3千萬改善,停車費12月起降為50元。
2001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抵烣竿,為親民黨縣長、立委候選人陳雪生、 曹原彰掃街拜票。
2001 坂里海水淡化廠興建工程完成發包,煒盛公司以九千七百五十萬 元得標,二百八十個工作天完成。
2001 北竿坂里海水淡化廠興建工程以9.750萬元發包,預定280個工作天完成。
2001 國華人壽澎湖分公司與縣議員歐中慨合贈1部捐血車,上午在縣府 廣場舉行捐贈儀式。
2001 副總統呂秀蓮下午抵巡視地方建設。
2000 基隆市今年第八屆原住民運動會,在綜合體育場舉行,共計有十 四個項目,近千名基隆市各地的原住民熱烈參與,絲毫不遜年度 豐年祭。
2000 北竿文協舉辦美食文化展,在塘岐村熱烈展開,臺北市長馬英九 、連江縣長劉立群、議長陳振清等應邀品嚐美食。
1999 縣議會總質詢結束,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委員,12人續聘,1人改聘成功大學 地震學者姚家智。
1999 月考新招,馬蘭國小以園遊會方式,測驗學生平日學習。
1999 基隆市第二所完全中學,由安樂國中改制的「基隆市安樂中學」 ,正式掛牌,市長李進勇及游金男共同揭幕。
1999 副總統連戰,交通部長林豐正,觀光局長張學勞,福建省主席顏忠誠等蒞馬,在南竿介壽村連江縣老人活動中心主持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成立揭鵬儀式,並前往北竿主持北竿機場航站大樓擴建工程及管制塔台新廈落成揭鵬儀式。
1999 澎湖滿賴峰偉下午接受德國廣播電臺記者Mr. Ingo Colbow訪問 ,為德國電臺「斯土與斯民」節目說明有關澎湖縣的地理、人文 、歷史、觀光發展及社會現況。
1999 同日,中國國民黨總統副總統馬祖競選總部在南竿成立,由副總統連戰主提成立大會。
1998 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基隆市第一場公辦電視政見會於晚間七時三 十分舉行。
1998 縣長陳建年宣佈,臺東師院升格綜合大學,退輔會無償撥用知本農場土地60 公頃,供建校之用,地上物補償及土地改良經費1億元由縣府籌措。
1998 洲美快速道路動土。全長4.2公里,預計92年通車。
1997 國防部長蔣仲苓上將抵澎,以了解眷村改建情況。
1997 推荐李進勇,陳水扁率團第四次造勢。
1997 行政院研考會主委楊朝祥蒞馬視察。
1996 大陸考古界翹楚陳全方至史博管參觀訪問對卑南遺址外露頭的石板棺 未受妥善保護,至為可惜,他強調古文物無法再造、重建,如果在大 陸不惜遷村保護。
1996 國民大會議長錢復、副議長謝隆盛及代表楊荊生等7人來縣訪問、拜 訪師院及附小,期勉該校配合產業東移及東部發展的需要,開設觀光 、原住民及高科技等系,培養地方上需要人才;並科會縣議會發表 了20分鐘的演講;再拜會縣長陳建年,縣長請求支持地方建設。
1996 退休金所得稅廢止。財政部長邱正雄原則同意退還從勞基法立法實施以來,12年間對非適用勞基法勞工課徵的退休金所得稅。
1996 匈宏牙利財政部關稅局副總局長那吉秀席等參觀關稅局,由局長 趙國安陪同,並做簡報。
1996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柔似蜜市,姊妹市委員會會長馬大維夫婦,拜 訪市長林水木。
1996 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鍾榮吉,到市黨部為基層幹部主講黨 的再造。
1995 「交通安全由我做起」宣導活動,上午7時在縣立體育場及救國團廣場舉行 ,有路跑、寫生、有獎徵答等,4,000餘民眾參加,並有影歌星助陣,為假 日帶來最佳的親子活動。
1995 舉行岡燕路拓寬竣工謝土典禮。
1995 晚間在建德國小舉辦公辨政見會,到場立委候選人只有三人,場 面冷清。
1995 第三屆立法委員公辦政見會北竿登垤,四位候選人暢抒己見。
1995 「臺北縣蘆洲重陽扶輪社」成立。
1994 反核團體舉辦公投反核四遊行。
1994 全省主席杯八人制拔河賽在基隆市舉行,十二縣市的一千多名選 手參加,地主隊基隆商工隊奪得高中職女子組冠軍杯。
1992 山九公司申請經營碧砂漁港、基隆嶼、大武崙漁港航線氣墊船山 九一號,基隆市政府、港務局共同審查通過。
1992 基隆市合偕有限公司,經省政府許可為第一家民營代運垃圾業。
1992 陳縣長巡視西園鹽場,指示場方朝觀光目標邁進。
1992 縣長陳水在抵高坑澤峰宮上香添緣,為縣民祈福。
1991 南迴鐵路中央隧道西口至富山段27公里路線,今日試車。
1991 國際扶輪社臺北縣第二十分社成立。
1991 基隆市議會通過與美國加州柔似蜜市締盟。
1991 基隆市拖網漁業協會大陸考察團十七人,由團長江鐵良率領經香 港轉往大陸。
1991 省政府主席連戰,上午九時主持基隆市八尺門國宅開工典禮、住 都局長伍澤元作簡報,內政部常務次長居伯均,立法委員莊金生 均與會,並正名為海濱國宅。
1991 省政府主席兼省選委會主任委員連戰,由民政廳長兼總幹事陪同 巡視基隆選舉委員會選務工作。
1991 臺南市議會進行市政總質詢,市議員郭朝武與江秋香因不滿市長施治明答詢 時說的「別再演這齣戲」,欲將市長趕出議場,為其他議員制止,郭朝武與 楊信雄發生衝突,全場一片混亂。
1991 臺南市總工會成立的臺灣區第一家勞工日用品供應中心正式啟用。
1990 省教育廳正式核定成功高職狹「省立成功高級商業水產職業學校」。
1990 中國國民黨基隆市第十七次代表大會揭幕,基隆市黨部主任委員 黃昭元,市長林水木、議長許財利、議員郭民通分別主持。二十 七日閉幕,選出新任委 員十六人及聘評議委員、諮詢委員。
1989 萬壽山登山健行路線圖經與軍方勘研,原則同意開放,由市府修建步道涼亭 及阻絕設施。
1989 國際同濟會臺北縣第七分會成立。
1989 「臺北縣南投縣同鄉會」成立。
1989 防止投開票所發生火警,縣選委會邀集相關單位與人員,沙盤推演,做好防 範工作。
1989 賴比瑞亞藉「榴槤王號」貨輪,因前艙進水搶救無效,我國軍派 機救出十三名船員。
1988 基隆市中正區正砂里里長補選投票,劉基勳得二百八十六票當選 。原任里長周浩平因病逝世。
1988 警察電訊臺東分所固定通訊改為自動化,今日啟用。
1987 奉行政院臺75內字第24570號函核定准予權屬變更登記孔廟為市有。12月15日辦妥土地產權歸屬市有之登記。
1987 臺南市義警娘子軍正式授旗成立,首任義警女工中隊長由林麗蓉擔任。
1987 澎湖航業所屬「延益輪」貨運船首船高馬線,並舉行慶祝酒會。
1986 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如火如荼展開,時有小的違規事件發生,均由監、 檢、警單位處理,選舉委員會呼籲候選人守法守分,選民維護本縣傳統的純 潔良好選風,理性的慎選賢能人才,代表本縣擔任中央民代。
1986 「世界女記者與女作家協會中華民國分會」於臺北成立。
1986 七十五會計年度各鄉鎮協助清理欠稅競賽,銅鑼鄉成績考核榮獲 全縣第一名。
1985 議會本屆最後一次定期會,草草結束,議員任期已滿,意興闌珊,曲終人散 ,多數希望連任。
1985 埔頂派出所警員林有福、周崑清遭歹徒槍殺,配槍失蹤。
1985 防區司令官昨日蒞臨金沙鎮,親勘西園至洋山道路構築工程,指 示有關單位施工時應注意工程品質。
1985 斗門村重劃工程施工順利,全部工程預定於明年元月底前竣工。
1984 縣府舉行支持「一清專案掃黑行動座談會」,並發起籌募警察撫卹基金。
1984 「第1屆中法民間經濟合作會議」在臺北舉行。
1983 縣長張人俊在金沙鎮西園、官嶼及汶沙等三村里民大會上,呼籲 大家應以「地盡其利」為地區發展的擈標,並朝農業進軍,俾能 充分開發土地資源,繁榮地方經濟。
1983 增額立法委員選舉公辦政見會,今起一連7天在各鄉鎮市舉辦。
1982 為解決蘭嶼各國小學童制服問題,達到整潔、統一的要求,縣政府決定補助 每一學童制服費1,020元。
1982 衛生署、交通部會同發布「汽車排放空氣污染物檢驗及處理辦法」。
1982 內政部會商決定制定「工資支付保障法」。
1982 本市七十一年度促進道路安全績優機構暨人員及優良職業汽車駕駛人表揚大 會,市長許水德籲請各界共同遵守交通秩序,維護交通安全,使民眾生活環 境,生活方式與觀念同時邁向現代化。
1982 澎湖縣議會「民眾服務中心」啟用。
1980 臺灣省政府核定增撥五十億元,加強推動基層建設。
1980 卑南上圳灌區進行土地重劃。
1979 本市旗津區中興、中和兩里遷村案,經省、市府及港局進行會商,達成協議 ,決定中興、中和兩里遷往中洲外海新生地,紅毛港地區居民遷往大林發電 廠以南之新生地。
1979 東部未來發展,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提九項預測。
1978 臺北市第三屆中正盃馬術競賽在騎馬場擧行。
1978 內政部長邱創換一行,考察民生,巡視選務。
1977 市政府修正輔導市民臨時工作辦法公布實施。
1977 金門縣政府訂定計劃,在四年內興建國民住宅八百九十一樓,由 中央撥款一億八千六百二十六萬元專案辦理。
1976 經濟部戰地政務經建班,在池上鄉公所禮堂,召開東區同學研討會。
1976 豐原市民代表會議,會中做成多項決議:重視國小備,維護學童身心 ;整頓漁市場業務;督促改善市公所人員服務態度。
1976 陸軍總司令馬登鶴上將抵澎,巡視防務。
1976 臺北市婦女會在三軍軍官俱樂部,擧行成立三十週年慶祝會,並與大韓民國 婦人會,結為姐妹會。
1974 連江縣婦女會理事陳錳英獲選優秀婦女,將赴臺接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婦女工作會表揚。
1974 內政部、經濟部、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及省地政、林務、山地農 牧局等組團巡視臺中縣馬力埔水土保持示範區。
1974 新竹縣政府在縣立圖書館舉辦「縣政府二年來為民眾做些什麼資料展覽會」 ,展出為期七天。
1973 行政院副院長徐慶鐘,政委員李連春、郭澄、內政部長林金生、 警政署長周菊村等一行,巡視金門軍政設施,並赴烈嶼前哨慰問 軍民,於翌日離金時,對前線軍民致力建設之戰鬪精神,表示嘉 勉。
1973 本市工程隊併入工務局,民族文物館、忠烈祠管理所併入民政局。
1973 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工程處成立北迴鐵路施工籌備處。
1973 第10屆第1次代表大會。主席:吳天化,副主席鄭大忠。列席:鄉 長朱秋湶,服務站主任郭來得。
1972 馬公鎮虎井嶼完成電化,正式通電。
1972 臺灣省政府決定運用資金七千萬元,開發臺西區海埔地。
1972 中縣議員建議鐵公路局豐原豐勢路應建地下道,以改善交通,暢流貨 運。
1971 鹿野鄉永安社區落成,黃鏡峰縣長、涂德琦主委主持剪綵揭幕。
1971 湖下楊氏宗祠舉辦奠安大典,共計二十六、二十七日兩天。
1970 利嘉、關山兩段地區,行政院核為工業用地。
1969 中央公職人員增補選新竹縣事務所第八次委會通過舉辦「投票成績競賽」獎 勵選民踊躍參加投票。
1969 立法院教育考察團,來縣訪問。
1966 南庄向天湖賽夏族山胞,舉行矮人祭,三天狂歡慶豐年,臺大、 政大考古系教授及學生均到場研究。
1966 全市十七所市立中學的校長、教務主任、學生代表在臺北學苑擧行座談會, 一致通過以行動實踐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1966 鄉民代表會第八屆第六次大會開議會期七天。
1966 南迴、北迴鐵路踏勘選線工作完成。
1965 省議會審議通過「臺灣省沿海小船海難互救辦法」。省府公布本省省道公路 二十四條,總長二千零九十三點五二五公里。
1964 克難街空南二村火警,燬屋三十餘間,空軍眷屬一百八十二人受災,空軍 與市府辦理救濟。
1963 推行村里民大會,經省府評定成績為八二.一三分,核定為優等 ,林為恭縣長榮獲特優獎狀。
1963 省府決定成立臺灣土地開發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進行海埔地及東部地區 土地之開發與利用。
1962 解決綠島、蘭嶼交通,東光輪今啟航。
1962 臺北市立醫院開幕。
1961 本縣各區漁會理事長選舉,新港、大武、綠島三區分別選舉竣事。
1960 新城鄉康藥村等八處電化工程全部完成,千餘農戶受益。
1959 土地銀行花蓮分行在瑞穗鄉鶴岡村試植阿薩姆紅茶成功,將大量推廣。
1959 第三次全面修正之「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及合併新訂之「臺灣省各縣市公職人員選舉罷免規程」公布實施。鄉鎮縣轄市長、縣市長任期改為四年。
1959 臺北市各報社總編輯赴中興新村訪問,周至柔予以接待,並謂決以全力重建 災區。
1959 竹南方清輝當選竹南水利會長。
1958 臺灣省屠宰商同業公會聯合會勞軍團及隨團康樂隊30人蒞馬勞軍。
1958 據統計:臺中市市民逾古稀者共二、九八八人,女性佔一、九七 八人。
1957 香港青年歌唱團黃劍鳴等二十六人來金勞軍。
1957 吉安警察分局稻香派出所成立。
1956 全縣國校校長會,日程2天,討論策勵教員進修辦法等五項方案。
1956 南投鎮都市計畫公告,面積七二一.三一公頃。
1956 橫貫公路達見佳陽段開始測量。
1955 縣民吳松茂等組豐里洋蔥合作農場,從事洋蔥種植工作。
1955 大安溪橋竣工通車。
1955 省政府決定興建臺中、苗栗間卓蘭水庫,工程費九千萬元,由中國農村復興 聯合委員會及省政府補助半數。
1955 臺大代表聯合會警告全國青年,支援大陸青年反共行動。師大、法商、 工專等繼響應。
1954 縣府獎勵外縣移民訂定外縣移民墾荒注意事項。
1954 省政府令各縣市肅清空戶,便利選政,杜絕流弊。
1952 臺北縣第二屆縣議員選舉監察小組成立。
1952 國軍假退役軍官300餘人來縣定居,各界熱烈歡迎。
1951 臺東發生五級地震,市內房屋倒塌。
1951 臺北市布商公會決議28日起普遍配布。
1950 屏東縣銀行商業同業公會成立。
1950 屏東縣臺北同鄉會成立。
1950 車城鄉長選舉陳振茂當選,同年十二月十二日舉行就職典禮。
1950 新埤鄉長會成鳳當選民選第一屆鄉長,同年十二月九日就職。
1950 內埔鄉李禮郎當選,民選第一屆鄉長,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職。
1950 林邊鄉洪吸當選第一屆鄉長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職。
1950 枋山鄉陳□鼻當選第一屆民選鄉長。
1950 里港鄉陳文辛當選第一屆鄉長,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就職。
1950 竹田鄉李玉麟當選連任鄉長。
1950 霧臺鄉盧德祥當選鄉長同年十二月一日就職。
1950 九如鄉第一屆鄉長陳清榮當選。
1950 萬丹鄉第一屆鄉長林得當選。
1950 東港鎮第一屆鎮長黃金衡當選。
1950 崁頂鄉第一屆鄉長郭添興當選。
1950 長治鄉第一屆鄉長李清輝當選。
1950 來義鄉第一屆鄉長連天生當選。
1950 獅子鄉第一屆鄉長趙金藏當選。
1950 牡丹鄉第一屆鄉長華敏夫當選。
1950 瑪家鄉第一屆有長張德志當選。
1949 臺北市省屆兒童作文比賽在蓬萊國民學校擧校。
1947 華南商業銀行岡山辦事處成立。
1946 黃炎仲接長大安鄉。
1946 中美蔗糖考察團,參臺南糖業試驗所。
1946 金門縣第一期應役新兵八十名,在縣府禮堂抽籤。
1945 黃演懋任命為石岡鄉鄉長。其他各鄉鎮都陸續於光復後派定。
1945 接收過溪國民學校。石德禽任校長,至三十八年三月三十一日。
1945 選派省籍資深教員接充國民學校校長,遣日籍校長教員四百零八人。
1945 行政長官公署成立經濟委員會,由行政長官陳儀兼任主任委員,該會主要任 務為決定經濟建設方針,並計畫一切經濟建設工作。
1943 臺北帝國大學設立科學研究動員委員會。
1943 臺北帝國大學(即今臺灣大學)設立科學研究動員委員會。
1940 新竹州商工業組合聯合會成立典禮。
1940 新竹州商工業組合聯合會成立典禮。
1939 臺東廳在警務課講習室,舉辦經濟講習會,相關職員34名參加,為期二日。
1936 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落成。
1936 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落成,朔自民國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破土,歷四年 完成,耗資九十八萬元(民國二十五年十月部份先行啟用)。
1936 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落成。
1930 新港築港工程積極進行,每日動員青年會員六百名出役,其工作效率較本島 人苦力高出二倍以上。預定掘鑿陸地面積三萬三千坪,目前已完成二萬五千 坪,工程進度較預定為快。本年度,亦將完成255公尺長防波堤。
1929 臺中肥料商同業公會成立。
1929 臺中肥料商同業公會成立。
1926 苗栗郡。苗栗街警察擊場南方有民有林第五分,因行旅亂擲煙卷 燃燒附近枯草,遂延燒至民有林相思樹,幸住民及時撲滅,僅燒 失數株相思樹。
1925 設山里、三笠由兩駐在所,撤鼠山、巴支岡兩駐在所。
1923 內田總督東部巡視,一行自花蓮港搭撫順丸北返。於船中談及巡視感想,部 份略云:東部巡視前後已有四八欠,此次所見,阿美族的生活、家屋、衛生 等已大為進步;學校教育以里壠、玉里最有成效;而貯金一事,則馬蘭社八 萬圓最多。
1922 竹南郡。竹南郡下南庄小學校舉行學藝會及運動會。
1922 竹南郡。郡下頭分公學校舉辦庭球競技。
1922 竹南郡。去竹南郡管內蕃地,山間降雪,翌朝附近一帶又見降霜 ,為近年僅見。
1918 臺北醫院失火,機關庫全部燒燬。
1916 巴塱衛支廳「(雨沐)」社和刀未老社,在近黃下方溪底,經百般 勸說,終於達成和解,而恢復刀未老社每年一次攜帶貢物訪問「( 雨沐)」社的慣例。
1909 苗栗廳支廳。後支廳。中港支廳。官制改正,私設營業經鐵,歸 鐵道部管理。中港、斗換坪間五、二○哩。苗栗出礦坑間一、五 五哩。後溪洲間三、四○哩。
1909 苗栗廳。本地官制行政機想改正,廢廳,官舍移築。後,原苗栗 廳,移新竹二十六戶。
1908 苗栗廳。報載本地糖業栽培,貸出資金二○,三○九,○○○圓。
1908 苗栗廳。報載本年度八月末林業現況:官有森林預賣件數十二件 ,面積五,七九二,二九○甲。樟樹林無償借貸二件,面積九九八, 四八七甲。煙草試作地無償借貸,面積七,七五七,四六○甲。樟 樹造林獎勵方法實施,明治三十九年配置種苗二○○,○○○株, 面積一,○六六,六○○町。明治四十年配置種苗四○○,○○○株 面積七五七,九一五町。配置種子三十三升。保安林:水源涵養林 四、土砂防止林四、飛砂防止林一、風致林一,面積七,六二○, 六一○甲。
1899 赤十字社(即紅十字會)臺灣分社設立。
1899 赤十字社(即十字會)設臺灣分社於臺北(今信義路一段中央黨部)。
1662 十月十六日(十一、二十六),鄭經命諸鎮整旅下船,山泊西嶼頭候風,是 日開駕赴臺,鄭襲旋歸政於經。
Application Checklist
 Contact u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