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NCL Website | About | Sitemap | Partners | Chinese
Home

Records of Events

 

Records of Events:1125

2019 於行政院大禮堂舉辦「108年國家永續發展獎頒獎典禮」,邀請行政院張景森政務委員致詞及頒獎,表揚教育、企業、民間團體及政府機關等4類共12個推動永續發展的績優單位;另為鼓勵積極推動永續發展的單位,特別增加頒發「入選獎」,4類共計10單位入選。
2019 於行政院大禮堂舉辦「108年國家永續發展獎頒獎典禮」,邀請行政院張景森政務委員致詞及頒獎,表揚教育、企業、民間團體及政府機關等4類共12個推動永續發展的績優單位;另為鼓勵積極推動永續發展的單位,特別增加頒發「入選獎」,4類共計10單位入選。
2017 2018天文日曆完成出版。
2016 教育部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實作、創新創意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分別於第一科大、北科、雲科以及虎尾科大,設立大學創新自造教育基地。
2016 教育部106學年將試辦高中職學習區完全免試入學,目前規劃基北、桃連、中投、嘉義、臺南、高雄等11個學區,共21所學校參加。
2016 「 2016亞洲冬季棒球聯盟」開幕典禮,周瑞參事代表出席。
2015 為減少城鄉教育落差,教育部編列 1 億 1,600 萬元預算,選擇高教資源較為不足縣市 的國立大學校院,試辦「特色大學」計畫,補助金門大學等 8 所學校,整合所在區域 資源。
2015 召開「104年度輔導高爾夫球場完成開放使用諮詢會議」,由王副署長水文主持,邀請未完成開放使用之高爾夫球場到署簡報說明目前辦理進度。
2014 為全面改善偏鄉高中生英語能力,國教署表示,除優先補助改善各校英聽設備,也透過不同計畫補助學校加強補救教學與提升英語教材教法,並規劃引進外籍教師到偏鄉公立高中教學,最快明年九月第一批外師就可下鄉教學。
2014 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整建計畫第一期工程〈綜合集訓館〉竣工。
2014 修正發布「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施行細則」。
2013 派員赴南韓環境部考察「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規政策、空氣品質監測設備」。
2011 赴印尼峇里島參加「蒙特婁議定書第23次締約國大會」。
2011 假臺北市西門紅樓北廣場舉辦「清淨家園5S饒舌歌創作大賽」與「清淨家園5S有獎徵答活動」頒獎典禮,由沈署長世宏親自頒發饒舌歌參賽者獎狀與最高榮譽。
2011 假國軍英雄館舉辦「營造永續優質環保示範區百大績優鄉鎮市區村里攝影競賽、績優推動單位暨檢舉髒亂我在行大賽頒獎典禮」,沈署長世宏親自表揚績優單位及志義工團體。
2010 總工程費1400萬元,南竿「介壽風景區西環步道」改善工程動工。
2010 同日,東引國中小校長吳健忠榮獲教育部「全國社教公益獎」,在臺北市接受部長吳清基頒獎表揚。
2007 本縣首度舉辦的「卡緇馬祖食神大賽」在南竿龍都餐廳舉行,輔仁大學等國內5所餐飲學校參賽,銘傳大學榮獲「馬祖食神」榮譽。
2003 行政院宣布推出5年5,000億元「新十大建設計畫」。
2002 搬遷到基河路與承德路口之士林臨時夜市舉行開幕式。
2002 「臺北市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成立。
2002 馬祖氣象站大樓在南竿秋桂山動土,中央氣象局長謝信良主持動土典禮。
2000 臺北市長馬英九蒞馬參訪,並主持贈送三輛消防車儀式。
2000 陳哲三發表〈從水沙連茶到凍頂烏龍茶-鹿谷凍頂茶移入傳說考〉。
1999 法國國家學院院士安吉利爾,來臺東觀測池上斷層,表示大地震後變化不大 ,平均每年水平縮短量約3公分,釋放兩大板塊四分之一能量,是全臺年變 化量最大的活動層,但能量釋放不代表花東地區不會再有大地震。
1999 基隆市長李進勇率工程、敬政單位會同議員鄭可熙,會勘八堵站 前交通,決定圓環分隔島維持現狀加強警示標誌,隧道出口處加 設減速標誌。
1999 印尼貿易局長高澤里夫婦到岡山大世界國際村參觀並慰問駐村表演的 印尼藝人。
1998 基隆市施網漁業團體,在前立法委員張堅華帶領下,前往臺電總 公司及漁業署,爭取補助魚類運銷合作社及紓困貸款等問題。
1998 美國在臺協會一般事務組三名女成員上午抵達基隆市拜訪民進黨 基隆市黨部及國民黨基隆市黨部,了解相關選情。
1998 高雄縣岡山鎮「勵志村改建基地」改(遷)建說明會佑空軍官校中正堂 舉辦三場說明會。
1998 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正式開跑,各候選人清斗即以不同方式祈福後,開始公 開拜票。
1998 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區域候選人電視政見會,上午7時起開始播出,共播出 10天(25日至12月4日),每天24小時播出,有線電視負責。
1997 慶安宮召開信徒大會,選舉十五管理委員,主任委員童永、副主 任委員倪再福、詹再興三位蟬聯,常務監察新人謝玉舜。前國代 柯水源獲聘永久名譽主委。
1997 保七基隆中隊長交接,原隊長林永濱調總隊部任職,遺缺由蘇澳 中隊副隊九張錫鏗接任,交接儀式由總隊督訓組組長李杉一擔任 監交。
1997 選票印製完成,共印二十六萬零三百零一張選票。
1997 前立委謝長廷為李進勇站臺助講。
1997 連戰副總統為劉文雄到廟口拜票。
1997 連江縣自衛隊補償金委員會完成全部匯款發放作業。
1997 中正公園內,北竿第一座小型溜冰場完工啟用。
1996 澎湖縣馬以機場主跑道整建工程本日開工,施工期間僅能供七三 七型以下的飛機起降,目前只有大型客機的瑞聯航空公司,被迫 從本日起暫時停飛馬公航線。
1996 綠島鄉爭取設立縣議員選區,縣長陳建年率同議長李忠憲及相關人員 ,由立委饒穎奇、章仁香,國大代表劉櫂漳等與內政部長林豐正協商 ,由於綠島鄉孤懸海外,情況特殊,無法選出縣議員,請單獨劃一選 區,產生1名縣議員,內政部允予修法配合,可望在下屆選舉時實施。
1995 鎮公所自今年七月份至十月份,已辦理成或刻正執行中的工程, 計有二十餘項,成果斐然。
1995 「臺北縣三重市學校義工協會」成立。
1995 林宗立任第三十一屆調解委員會主席。
1994 中央原民會會同省民政廳人員來縣考查原住民創業貸款及建屋貸款業,本縣 反映貸款數額太少,希望提高金額及戶數。
1994 83年區運本縣代表隊授旗出發。
1994 本縣首次舉辦役男抽籤,33名役男在南竿鄉公所完成抽籤。
1994 財團法人杜萬全慈善基金捐贈公車處鋼筋水泥造候車亭,上午在 正榮街正濱國中站舉行落成啟用典禮,由市長林水木和杜萬全的 公子杜恆誼共同主持。
1994 臺北縣及基隆市高中學生數學及自然科學競賽在板橋高中舉行, 基隆高中林福隆榮獲地球科學冠軍。
1994 宜市南屏國小遷校至泰山路新校區。(《宜蘭文獻雜誌》14:124 )
1993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許水德,來基為該黨提名候選人林水 木助選。
1993 香港立法局、市政局及區議員,以民主協進會為主之臺灣選舉觀 察團,下午抵基拜訪林水木競選總部,瞭解選舉工作及競選動員 情形。
1993 章孝嚴來縣拜訪馬蘭榮家,與榮民閑話家常。
1993 財政部決定放寬外資本金利得匯出時間限制。
1992 基隆市好人好事運動協會正式成立,謝玉舜被推為首屆理事長。
1992 澎湖縣東吉籍漁船「金東成號」,擱淺在西吉島東北海岸,船身 破損,4名船員失蹤。
1992 執政黨秘書長宋楚瑜來縣廵視輔選工作及了解選情,並為候選人助選。
1992 內洋排戰鬥教練場民地價購案,軍方代表與業主展開協調,冀能 藉此謀求一勞永逸之道。
1991 縣議會通過本縣與南韓江原道束草市締結為姊妹市。
1991 宜市民代表會通過市公墓管理辦法:規定單棺使用曘高面積限為4 .8坪,雙棺合葬為7.8坪,外鄉鎮民眾按標準加倍收費,另對超限 使用者逾期未自行改善時則依法移送,旨在遏止墓地被無限制使 用。(《聯合報》-80-11-26/宜市代通過公墓管理法)
1991 韓國洲道體育會友好訪問團,由西歸浦市議會梁斗憲率領團員十 六人,抵達中正機場,基隆市體育會理事長蔡富添暨全體理監事 前往迎接,二十六日來基拜會市長林水木及參觀基隆市名勝。
1991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宋楚瑜,下午四時到達基隆,分訪參 選區國民大會代表同志之競選辦事處。
1991 基隆市政府教育局執行「有教無類」方案,落實導師責任制,舉 辦優良導師甄選。
1990 資訊月中文輸入電腦全國決賽,在中興大學法學院舉行,鹿野鄉龍田國小獲 青少年組前5名,團體獎第1名。
1990 總政戰部主任楊亭雲上將抵澎,巡視防務。
1990 財政部基隆關成立四十五週年慶,特在桃園大溪龍溪花園舉行園 遊會,部長王建煊到場致賀。
1990 金沙鎮今年秋收高產量重達一百三十餘萬公斤,可為農友帶來新 臺幣為仟餘萬元收益。
1989 澎湖縣立溫水游泳池正式落成啟用。
1989 李登輝總統發布第1次軍事首長人事令,內定出任國防部長的郝柏村,離開長期掌控軍令系統的參謀總長職位,由空軍總司令陳燊齡出任。而受李登輝總統倚重的原六軍團司令時任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的蔣仲苓,由於與郝同屬陸軍,依當時參謀總長由三軍輪流出任慣例,未接任參謀總長,而轉任總統府參軍長。
1989 78年立法委員選舉,農民團體候選人蔡友土、工人團體候選人謝深山雙雙來 縣拜票。
1989 立法委員候選人公辦政見發表會,即日起七天分區舉行。
1989 警政署長羅張,上午由國安局人員陪同抵基隆市警察局,慰問員 警工作辛勞。
1988 財政部成立「處理違法吸收資金公司聯合專案小組」。
1988 李總統登輝先生,上午十時十五分抵達汐止宏正電腦公司,十一 時轉抵基隆佳錄電腦公司,聽取簡報及參觀生產線作業情形。
1988 基隆市長張春熙,獲悉第一位大陸同胞許松林到基隆,奔父喪, 立即指派社會派代表致贈高級珐瑯質電磁碗,以示關懷。
1988 基隆市仁愛區博愛里新建里民大會堂落成,上午九時三十階舉行 里民大會及啟用聯歡會,分由仁愛區長黃伯機及博愛里長陳錫輝 主持。
1988 臺東農業改良場在關山鎮、池上鄉推動深耕改良及果園施用有機肥示範工作 ,增加農民收益。
1987 宜蘭縣長陳定南表明縣政府堅決反對六輕設廠。(《中國時報》- 76-11-26)
1987 交通部決定將1988年起實施之新計程車牌照核發權,由中央轉由地方自行決定。
1987 市議會今天決議退回市府鳳鼻頭漁業特定區開發工程費專案貸款計畫案。
1987 觀光局昭開座談會,邀請花東兩縣政府暨有關鄉鎮首長,研商東海岸風景區 開發事宜。
1986 為響應全國各界「愛國愛鄉」活動,上午8時邀軍、公、教、社團、學生1萬 餘人,在縣立體育場舉行升旗典禮,各界熱烈響應,場面熱烈。
1985 西園村民黃世芳、黃情鎮合捐新臺幣陸仟元,供作村辦公處添購 內部設備費用。
1985 豐原市竹廣市仔大火。
1984 國民大會秘書長何宜武抵金訪問。
1984 七十五年臺灣區運會籌備委員會成立,主任委員許市長,協調小組及工作召 集人,分別為盧光普、陳定閤。
1983 第1屆亞太科學教育研討會在臺北師範大學揭幕。
1982 本年度河川管理防洪工作,經省核定為全省第二名,獲頒大禹獎1座,獎金 15萬元。
1982 瑞士商務辦事處正式在臺北成立。
1981 國際扶輪社臺北縣第五分社成立。
1981 臺東社教館舉辦「造紙印刷展」。
1981 「金門一號」掃路機啟用,由兵工組設計。
1979 「臺北縣私立清傳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校友會」成立。
1978 臺灣省政府公告:臺北縣永和鎮和中和鄉自六十八年一月一日改制升格為縣 轄市。
1977 縣政府獎勵農民,發展肉牛事業,訂定獎勵辦法。
1976 臺灣地區最大棒球場,新竹中正棒球場落成啟用。
1976 臺中市第三等信合社越戶經營、涉嫌非法吸收存款,嚴重影響地方金 融,縣議會建議迅予取締。
1976 臺中縣各鄉鎮市消除髒亂,清水鎮名列前茅,太平鄉敬陪末座。
1976 縣議員連署通過重視縣民俗改進會意見,以端正社會風氣。
1975 林淵源縣長參加鄰長講習會,並報告訪美觀感。
1975 臺中縣社會工作人員,四十五名合格,將展開消滅貧窮任務。
1975 豐原鎮改建危險房屋貸款獲縣議會通過。
1973 豐原、新竹開放長途自動撥號電話。
1973 茄苳寮集貨場廢場拆除標售,籌建委員反對,縣長陳孟鈴已派調查處 理。
1972 縣議員賴生德等人建議縣府訂定公墓管理規則,維護墓地以安亡魂。
1972 為加強社會福利措施,改善蘭嶼山胞生活,縣府特購毛毯配發住戶使用。
1971 省立臺東醫院今舉行酒會慶祝成立26週年。
1971 鄉民代表會辦公廳及議事堂落成。
1970 東縣議會通過提案,建議大專聯考,花東分設考區。
1969 「世界基督教護教反共聯合會」在臺北成立。
1969 覆蓋綠肥作物發展計畫,舉行觀摩會。
1968 金門正式實施「戶警合一」制度,允為地方自治特色。
1968 臺灣省五十七年行政會議揭幕, 蔣總統特頒訓詞勗勉,行政院院長嚴家淦 蒞臨致詞。
1967 本縣推行九年國教,擴大宣傳舉行的56年度國校校長會議今日集會。
1966 于斌總主教蒞本縣,發表演講並主持彌撒。
1965 臺灣警備總司令李懷民中將蒞縣聽取民防簡報。
1964 召開推廣瓊麻改進座談會,擬就推廣計劃。
1964 龍井鄉示範農村陳列館。正式開放。
1964 臺灣省龍井鄉示範農村陳列館正式開放。
1961 三重市「仁化街商場」,男童玩火燃燒。商場四十八間店屋、民房九間全毀,波及店屋民房十七間,受災六十八戶、二六九人。
1961 南竿舉行金城一號演習。
1959 連江縣工會「馬祖搬運站」成立。
1959 美懷特公司專家柯利勘測東部礦產資源。
1959 金門來臺民眾一千餘名,安置豐濱鄉靜浦村開墾定居。
1959 臺中市示範公墓竣工,省政府周主席主持竣工典禮。
1959 苗栗縣通俗演講比賽,西湖鄉劉家昌獲第一名。
1958 臺灣省政府為加強緊急戰備時期省級駐澎各機構統一指揮起見,特令縣政府 訂立「駐澎湖省級機構戰時統一指揮監督實施辦法」。
1957 斗六、北港、西螺、虎尾,舉行國校學生民族舞蹈競賽。
1957 北高守備隊指揮官羅春魁視察北竿工事。
1956 猴硐「瑞三煤礦」捲揚機場附近發生地變,地面陷落,破裂達五甲餘面積。
1955 臺灣省文獻工作研討會,輪由花縣文獻委員會主辦,在縣議會禮堂舉 行。
1955 臺東鎮消防隊慶祝成立30週年,舉行消防比賽及防火宣傳週。
1955 農林廳照市價收購原棉,盼棉農切勿私售。
1955 全省文獻工作研討會在花蓮舉行。
1954 花蓮市中正路大火,自天山戲院起至大禹街明進醫院一角,樓房店舖 盡付一炬,晚十二時十五分燃燒至午夜一時三十分,始將火熱壓下, 計焚燬房屋十八棟,災民一百四十四人,財產損失一百六十餘萬元。
1954 縣議會(二屆)最後一次大會閉幕,通過失學民眾補習教育實施辦法。並做 出二項提案:一、放領焚寄網三十組及立竿網五組案;二、速修建孔子廟以 存古蹟案。
1954 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正式成立。
1953 省政府例會通過促進山地建設大綱,財源不足之鄉,將予補助。
1953 臺灣各工業職業學校第三次校長座談會在花蓮舉行。
1953 省府委員兼臺北市長吳三連等參觀花榮民之家及美崙新市區。
1952 臺北縣第二屆縣議員選舉事務所成立。
1952 第二屆縣議員選舉事務及選舉監察小組成立。
1952 花蓮縣第二屆議員選舉事務所成立。
1951 凌晨2點47分,發生規模7.3級大地震。造成池上鄉死亡3人、重傷5人 ,房屋全倒138棟、半倒246棟。
1951 省政府公布劉潤才、黃運金當選本省第一屆臨時省議會議員。
1951 發生全省性地震,臺東四級,其他各地二級至三級,臺東、花蓮房屋倒塌, 人畜略有傷亡。是日,花蓮測所發表一月來花蓮地震統計,有感地震七百餘 次,無感地震一千餘次。
1951 選第一屆省參議員。
1951 上午連續五級地震,玉里鎮損害曘大,全縣死亡十一人,重傷七十人 ,輕傷一百五十五人,房屋全毀二百一十五棟,半毀四百六十九棟, 各項建設工程及公私建築場所破壞亦重,無家可歸者一千八五十三人 。又餘震截至十二月底共計一百零七次。
1951 第一屆臨時省議員投票選舉,臺中縣陳水潭要林雲龍、蔡鴻文當選。
1951 第一屆臨時省議員選舉,公告當選名單,臺中縣陳水潭、林雲龍、蔡 鴻文三人當選。
1951 省政府公佈,劉闊才、黃運金當選本省第一屆臨時省議會議員。
1951 本縣發生四級強烈地震,關山線最烈,全縣死亡5人,重傷21人,公私損失 巨大。
1951 省政府公佈,劉闊才、黃運金當選臺灣省第一屆臨時省議會議員 。
1951 選舉第一屆省議員。
1950 楊家俊接長縣稅捐稽征處。
1950 屏東新藥商業同業公會成立。
1950 屏東縣屠宰同業公會成立。
1949 正氣中華報社由汕頭遷金出版,日報、八開,後改四開。
1949 金門各界,舉行古寧頭戰役殉國將士追悼大會。
1949 正氣中華日報,在金門復刊。
1948 縣刻字商業同業公會成立。
1948 恒春鎮間接選舉周貴福當選鎮長,黃讚黃當選連任副鎮長。
1947 選舉第一屆國大代表。
1947 金門縣選舉國民大會代表,王觀漁當選,許崇凱候補。
1946 大安鄉農業會改組,分別成立大安鄉農會及大安合作社。李清彬、李 晨鐘分別出任農會常務理事及合作社理事主席。
1946 王添灯筆禍事件在臺北高等法院公審。
1946 臺北縣新藥商業同業公會與其他十一縣市公會合組成立「臺灣省新藥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
1945 「臺中州警察部」經政府接收。並即成立臺中縣警察局。
1945 政府派任楊天賦為清水鎮長。
1945 我政府派員接管府立臺中醫院,改稱「臺灣省立臺中醫院」。院 長李祐吉。
1945 臺中市新選出之區、街、庄長在臺中州接管委員會宣誓就職。區 長計明治區林金峰、大正區張大欽,初音區李榮煌、梅枝區賴年 熙、大和區黃再添、老松區張泉源、楠區陳玉、高砂區林子玉、 新高區賴振英、若葉區林湯盤。
1945 行政院通過設立國立臺灣大學。
1945 臺北州接管委員會接收文山郡。
1945 臺灣光復接收六龜庄改為六龜鄉管轄六龜、義寶、土壠、新威、新寮 、新發、荖濃等七村,並派邱貴春先生為暫代六龜鄉鄉長。
1945 改「二林街農業會為「二林鎮農業會」。林仲垚為農會理事長,張學文為常 務理事;林爐、洪福為合作社理事主席,張學文為經理。
1945 花蓮港廳接管委員會布告安民。
1943 中美聯合空軍二十架襲新竹機場。
1943 盟軍開始空襲臺灣。(李筱峰-上:180)
1943 下午,中美聯合空軍大隊二十多架B-25轟炸機和P-38戰鬥機,首次轟炸機 竹機場。
1943 下午,中美聯合空軍大隊飛機廿架來龍新竹飛機場,被作損壞頗多。
1943 中美聯合空軍大隊轟炸機二十架攻擊新竹地方,機場破壞甚巨。
1943 下午,中、美聯合空軍大隊飛機二十架來襲新竹飛機場,被炸損壞頗 多。
1943 中美聯合空軍二十架襲新竹機場。
1940 日臺灣精神動員本部發表:臺籍民改日姓名促進要綱,計畫強制臺民改日姓名。
1940 日臺灣精神動員本部發表:「臺籍民改日姓名促進要綱」,計畫強制臺民改日姓名。
1940 日精動本部發表:臺籍民改日姓名促進要綱。將強制臺民改日姓名。
1940 臺灣精神動本部公佈「臺籍民改日姓名促進要綱」。
1940 強制臺民改姓名。
1938 東部兩廳在東部農業試驗場,舉行第二回棉作指導技術員講習會,為期三日 。講習生四十餘名,學習棉作及各種作物肥料之教材。
1937 施行「銅使用限制令」。
1937 五級地震,死一人,傷二人,房屋損壞頗多。
1935 里壠支廳常盤駐在所,管內「」、「」、「」三 社、聯合舉行粟蒔開始祭(),山地居民173名參加。
1934 創立「臺灣體育協會」。
1934 臺日人士創立臺灣體育協會,共分為田徑、硬式網球、軟式網球、棒球、水 泳、摔角、球術等八部,以推行體育運動。
1933 十九路軍據閩叛變,組偽人民革命政府,金門海軍陳明揚部駐防 ,暫保安謐。
1931 日月潭電力工程興工。
1931 日月潭電力工事興工。
1929 臺東廳長兒玉魯一出發,巡視里壠支廳新武路方面山地,至新武路駐在所。 二十六日,至「(霧鹿)」駐在所。二十七日,至新武路溪左岸品 川駐在所。其後,則巡視警備線,臺東開拓會社萬朝移民村,池上、大原兩 原野,鹿野移民村等會社關係地,而於二十九日歸廳。
1929 高雄漁業組合中止共同販賣。
1926 竹南郡。苗栗郡。大湖郡。本年度後期分州稅之徵收,比本年前 期分徵更收成績優,至限期完納者總共十九庄,其中二十五日、 二十八日完納有竹南郡南庄、苗栗郡頭屋庄,十一月二十五日完 納有竹南郡頭分、三灣、造橋三庄,大湖郡卓蘭。
1925 東亞佛教大會在臺召開,中華代表北亨法源寺住持道階和尚,中華全國佛教 新青年會代表甯達、張宗載來參加。
1925 以總督府告示第161號,批准下列公共埤圳組合改成水利組合:新開園 圳、卑南圳、里壠圳和知本圳。並任命臺東廳庶務課長林田軍五郎為各 圳水利組合長,警務課長赤城佐太郎、稅務課長中村忠三郎、廳屬會田 保平為各圳評議會員。另外,地方警視里壠支廳長為里壠圳和新開園圳 評議員,臺東支廳警部金子彌平為知本圳和卑南圳評議員。各圳五名評 議員中只有一名當地代表。林有月、安場末喜、「」和曾石生 分別是新開園、卑南、知本和里壠圳的在地評議員。
1925 北京法源寺主持道階和尚,暨中華民佛教新青年會代表寗遠、張宗戴 等來臺巡訪各地。
1922 臺東支廳舉行植鹿社和平地社和解儀式。參加者有本鹿社五十餘名,平 地大南、呂家、北絲鬮、卑南等社百餘名。列席者有廳長、警務課長、 支廳長及相關警務人員。廳長對雙方訓示,將來應和親共榮。經雙方同 意在誓約上按手印,完成和解儀式,消除積怨。儀式結束後舉行酒宴, 相互敬酒,一片歡欣,各自心滿意足歸去,而為今後開發內本鹿地方出 成功的第一步。
1922 打訓社設乙種蕃童教育所。
1920 臺中州立商業學校學生同盟罷課。
1916 鐵道工人五名在拔仔庄水尾間遭布農族人狙擊,二死三逃。
1914 彰南鐵路連絡線開始通車。
1914 「彰南鐵道株武會社」所屬輕便車鐵路系統開始營運,路線經過本地。
1914 彰南線(彰化至南投)鐵道聯絡開通。
1913 全臺醫師聯合會在臺中舉行會議。
1913 全臺聯合醫師會議於臺中召開。
1912 巴塱衛支廳管內新設「(密老老)」、「(雨沐)」、「 (大里力)」等蕃務官吏駐在所。
1910 阿緱醫院開幕。
1910 株式會社臺灣銀行阿緱出張所創立。
1903 中港、苗栗鐵路通車。
1902 深坑廳公布景尾支廳新店警察派出所轄區施行鼠類買收及懸賞法。
1900 苗栗。公學校生徒近三十餘人,舉行卒業式典。
1898 一郵便隊,自臺中縣三叉河出發,於距三叉河一里處,遭匪徒攻 擊,遞送者、護衛士兵傷亡。
1896 公布「家屋建築規則」。
1641 二十三日(二十五日)下午,抵達大波羅社,土人出戰,三十多人死亡,於 是棄社逃亡。
1641 二十三日(二十五日)荷蘭人乃焚番社,並焚燬一百五十戶居室,四百所小 穀倉,社中果樹,亦悉被砍伐。
1641 二十三日(二十五日)翌日,荷軍進兵貓兒干社(在今雲林縣崙背鄉),社 人非常惶恐,不戰而降。
Application Checklist
 Contact u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