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NCL Website | About | Sitemap | Partners | Chinese
Home

Records of Events

 

Records of Events:1109

2018 辦理「108年度運動賽事錄影轉播計畫說明會」。
2018 出席厄瓜多基多召開「蒙特婁議定書第 30 次締約國會議」,表達我國保護臭氧層之決心及成果,掌 握國際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最新資訊。
2018 教育部修正《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辦理非營利幼兒園作業要點》,自公告日生效。
2018 教育部108年開辦「全英語師資培育」,目標培育出能在英語課使用全英語教學,以及用英語上數學、藝術等學科的教師。
2018 舉行「企業聘用運動指導員記者會」,邀請企業分享聘用運動指導員及推展員工運動之經驗及收穫,號召更多企業加入,由林副署長哲宏代表出席。
2018 召開「106至107年騎動臺灣單車計畫委辦案結案報告審查會議」。
2018 高雄市政府及中華民國電子競技運動協會於11月9日至11日假高雄巨蛋舉辦「2018 IESF世界電競錦標賽」,並於11月9日下午7時舉行開幕典禮,由高署長俊雄出席致詞。
2017 辦理「無動力飛行運動專業人員資格檢定服務案」,召開第5次評審聯席會議。
2017 國工局第一區工程處(現已改為高速公路第一新建工程處)辦理「國家射擊訓練基地-公西靶場工程」25M、50M飛靶區等空間共同點交作業。
2017 召開「106年體育運動精英獎專案評審會」,評選出特別獎及終身成就獎得主。
2017 教育部修正發布《教育部補助委辦採購維護伺服主機及應用系統網站資訊安全管理要點》,名稱並修正為《教育部辦理或補助建置與維護伺服主機及應用系統網站資訊安全管理要點》。
2017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訂定發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聘任專職原住民族語言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試辦注意事項》。
2017 行政院第 3575 次院會通過「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修正草案」,並於 11 月 16 日函送立法院審議。
2017 辦理「2017 國際化學品管理制度研討會」,與美、 歐、韓、越等國外專家學者及國內廠商相互交流, 建構國際合作與經驗分享良好管道。
2016 教育部青年署推動青年赴新南向國家深度研習計畫,為期兩個月,補助金額15萬元,希望透過青年的熱情活力,讓世界看見臺灣。
2016 教育部表揚75個輔導中輟學生有功單位、機關,其中新竹市中輟生總復學率96.67%,獲得全國第一名。
2016 國家圖書館啟動臺灣文獻數位化計畫,將1萬3,000多冊的重要學者著作及政府出版品數位化,並推出「臺灣華文電子書庫」,擴大臺灣華文世界的影響力。
2016 105年全民運動會,陳副建仁總統親臨開幕典禮致詞。
2016 蔡政務次長清華訪視「國家射擊訓練基地-公西靶場工程」。
2016 國際航空聯盟(FAI) 代理秘書長Markus Haggeney 拜會本署,許組長秀玲代表。
2015 辦理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前往竹山工業區及后里焚化廠考察「中部地區垃圾焚化廠 處理調度現況」。
2015 舉辦「全國環境執法業務檢討會」,邀集司法檢察、警政及環保機關交流環境執法技能與合作模式。
2015 假臺中洲際棒球場舉行「2015世界12強棒球錦標賽」開幕式,教育吳部長思華出席開幕式並擔任開球貴賓,何署長卓飛陪同出席。
2013 受邀至中國大陸南京參加 2013 年「第二屆中國(南京)國際環保產業展示暨環境技術交流會」,以「土清水淨臺灣情」為意象參加為期 3 天的展覽,同時促合「臺灣土壤及地下水環境保護協會 — 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合作意向框架協議」之簽署。
2012 「大陸事務及小三通座談會」在馬祖民俗文物館舉行,行政院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主持。
2011 修正發布「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2010 設址馬祖日報社,行政院文建會補助興建及委外營運的「馬祖故事館」揭幕。
2010 立法院3讀通過「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任何人不得禁止、驅離或妨礙婦女在公共場所哺乳, 違者處新臺幣6,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鍰。
2009 總工程費1億700萬元,歷經4年興建,南竿鄉聯合辦公大樓落成啟用。
2008 數百位大學生不滿陳雲林訪臺期間警察執法過當,透過網路串連,發動「野草莓運動」,在行政院前靜坐抗議,要求修改「集會遊行法」。
2007 「臺灣民主紀念園區」列為國定古蹟。
2007 淡水古蹟博物館2週年館慶暨「紅城日‧不落國-英國特展」開幕。
2004 教育部公布新版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決定把「開羅宣言」、「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列入95學年高中歷史課程。
2002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陳郁秀、專家Shinataro Sugio、Wat aru Ono及樂山文教基金會一行人抵澎,為澎湖玄武岩保留區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的潛力評分。
2001 芹壁聚落第三期古厝修工程,駿富營造以一千零八十萬元得標, 工期一百五十個工作天。
2000 象神颱風造成基隆市受創最嚴重,市府邀集專家學者探討原因, 包括雨量大且集中、都市過度開發、基隆河聚洪頻率設計不足等 ,都被認定是禍因。
2000 基隆市府擬針對清法戰爭遺址、獅球嶺砲臺、槓子寮砲臺進行調 查研究及修復計畫,經過評選委員討論後,由久恩顧問公司得標 ,近期內簽約。
2000 宜市光復國小百年校慶:相關活動自88年5月9日即陸續展開,自 百年前校地五穀廟點燃校慶聖火,以彰顯飲水思源的精神,並有4 0多位日籍老校友應邀返校,活動持續至12日止。(《宜蘭文獻雜 誌》50:131)
2000 北竿鄉民眾公墓完成決標,興億營造以三千八百五十六萬元得標 ,工期十五個月。
1999 臺東市民劉智在郊區利吉山區檢到一塊帝王石,石上嵌有一顆貝殼化石。經 比對「貝類圖鑑」,初步研判化石是距今5億年前的翁戎螺化石。
1999 達仁鄉臺坂國小退休教師賴紅炎以半年時間,走訪落落耆老,整理排灣族臺 坂部落族譜,確定目前居住臺東地區的排灣族,是「丟莫言」頭目的後裔, 距今約290年前,由屏東越大武山遷來,為排灣族遷徒歷史找到源頭。
1999 立委王拓會同經濟部水資源局、水利處及多名議員現場勘察,水 資源局同意疏濬基隆河,免得大雨造成暖暖、碇內地區淹水。
1999 花蓮縣消防局完成重新編組作業,把壽豐以北包括花蓮市、吉安鄉、新城鄉、秀林鄉、壽豐鄉的原有消防隊納入救災救護第一大隊,鳳林鎮、萬縈鄉、豐潰鄉、光復鄉、瑞穗鄉、卓溪鄉、玉里鎮、富里鄉等所屬 8 個救災救護分隊,編為第 2 大隊。
1998 鎮代會定期大會昵日進行第二天議程,代表們對各項民生議題紛 紛提出建言。
1998 基隆市政府與遠雄集團簽訂南港至基隆捷運系統延伸案推動備忘 錄,為基隆市捷運夢邁出第一步。
1998 基隆市姐妹市德州考柏克利士市一行五人至基隆市訪問。
1998 曹爾忠連任立委北竿競選服處成立,南北竿百餘鄉親參與。
1998 東管處臺東站執行候鳥保護,自9月份以來查獲的網具及鳥仔踏共678支和11 面捕鳥網,全部銷燬,適德國環保科技處長優格、施幕林兼婦到場參觀,對 臺灣維護生態及保護生態表示肯定。
1998 副總統連戰以執政黨副主席身份到臺東參加專業黨部輔選幹路會議,要求全 面動員,期使提名、徵召的3位立委候選人,安全上壘。
1998 感謝金東守備區、金砲兵駐軍協助農友收割高梁的辛勞,縣議員 張光海、鎮代會副主席李麗貌、官嶼村長楊永民等人昵日特聯袂 前往營區致贈飲料,表達感謝之忱。
1997 考試院長許水德抵澎,為鎖港許氏宗廟重建主持破土大典,並捐 贈300萬元供作重建基金。
1997 內政部長葉金鳳訪視警察單位,為員警打氣,並訪問阿尼色弗兒童之家,並 表揚資深義警。
1997 大都會弦樂四重奏室內樂團在北竿中正堂演出。
1997 三重市第六所國中「臺北縣立二重國民中學」新建校舍正式落成 啟用。
1996 宜蘭地區受「爾尼」颱風及東北季風影響,豪雨成災。(《宜蘭 文獻雜誌》26:159)
1996 「苗栗縣小區域鄉土材料」完成付梓,是全省第一套以每一個鄉 鎮市各一冊來編寫、每冊約五萬字,陸續分送縣內各中小學校及 圖書館使用。
1996 全國冬季成人分齡游泳錦標賽,在市立游泳池登場,共計一千三 百餘位泳將較勁,首日本市晨光泳會陳含笑個人獲得兩面金牌。
1996 基隆一至十月營運呈負成長,五十一年慶局長韓德安籲員工應有 危機意識,會中並表揚資深績優員工。
1996 基隆市長林水木施政總招告,提出十項重點工作,包括行政革新 ,健全基層組織,開拓財源,加強農經等。
1996 各界舉行文化復興節紀念大會,由市長林水木主持,並表揚頒發 有功人員。
1996 銅鑼鄉參加八十五年度苗栗縣團管區司令部後備軍人運動大會榮 獲團體總錦標。
1995 港務局上午舉行成立五十週年慶大會,省交通處長鍾正行,與局 長韓德安邀請國外港口代表共同切開五十週年蛋糕,同時表揚六 十一位資深員工。
1995 關山鎮農會新建辦公大樓落成啟用,陳縣長主持剪擋,並舉辦各項農產品展 示及比賽活動。
1995 長沙國宅第二期開始配售,預定分6梯次辦理,本日辦理第一梯次是殘障人 士及拆遷戶。
1995 為落實殘障同胞福利,鎮公所將對轄區內公臨建築進行無障礙環 境改善。
1995 午沙漁民王秋官駕舢舨失蹤,搜救無著。
1994 文化大學藝研所長梁銘越涉性騷擾案,遭校評會予解聘。
1994 港務局上午舉行四十九年局慶茶會,會中除邀請歷任局長外,並 頒獎表揚績優資深員工,晚間並在文化中心舉行晚會與員工同樂 。
1994 八十四年度一灣省北區消費合作社(聯合社)研習觀摩在基隆市舉 行,為期二天,省社會處長唐啟明做專題演講並勉勵工作人員。
1994 基隆市十月份人口數三十六萬四千七百八十八人,比九月份增加 二百零二人。
1994 「臺北縣五福獅子會」成立。
1993 李總統登輝先生來縣巡視,並接見縣長提名候選人陳建年。
1993 澎湖縣議會第12屆第8次定期大會,會期21天。
1993 基隆市中正區和平島新建配水池動工,自來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 ,邀請市長林水木、立法委員張堅華、省議員劉文雄到場共同主 持典禮,社察里長簡阿金、和憲里長彭增財、平寮里長谷梁金鳳 率里民到工地鳴炮歡呼致謝。
1993 基隆港務局,上午在客運大廳敞廳,舉行成立四十八週年慶茶會 ,由副局長黃清藤主持,會中表揚服務四十年及三十年度資深員 工二百四十三人。
1993 基隆市拋磚之友社,上午召開第一屆第一次理監事會,選出許月 梅為理事長。
1992 臺灣空運貨物通關自動化,正式啟用,是繼日本、新加坡之後,第3個亞洲國家通關自動化。
1992 基隆港務局舉行四十七週年局慶,備茶會招待來賓及員工,會中 並表揚資深員工。
1992 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領表第一天六人前往基隆市選委會領表。
1991 監察院通過彈劾偵辦華隆案檢察官許阿桂。
1991 「三重都市計畫」辦理第一次通盤檢討。
1991 「臺北縣紫芝愛心會」成立。
1991 舒國治寫作〈北郊遊蹤.烏來〉、〈北郊遊蹤.北部濱海〉二文,刊登於《中國時報》第二十七版。
1991 基隆港務局上午九時三十分在海港大樓舉行,成立四十六週年慶 茶會,由局長鄭本基主持,會中頒獎表揚資深人員。
1990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長林聰明及立法委員張堅華,上午由教 育局局長鄧郁敦陪同到暖暖源遠路勘查五專設校地點。
1990 統籌環境工程規劃公司請縣政府准許配合「八仙洞濱海遊憩區整體開發」, 以求整體發展。
1989 政委會宣布宵禁延至晚問12點,超過12點仍需通行證,同時解除村內宵禁。
1989 淡水信用合作社設立竹圍分社。
1989 行政院文建會約集內部政、教育部、省政府等單位,會勘本縣文化遺址,研 擬保護方案。
1989 基隆市歷年來之好人好事代表一百多人,上午在民眾團體活動中 心,舉行聯誼會,並上書李總統登輝先生,表達擁護之誠忱。
1989 基隆港務局四十四週年慶,上午十一時在該局禮堂舉行餐會,由 局長鄭本基主持,並頒獎資深績優員工及航港優良從業人員。
1989 「財團法人基隆市文化基金會」召開第一次董事會,選出張春熙 為董事長。
1988 基隆市議會議事組主任鄭黃揚,屆齡退休,由信義區公所六職等 課員于素林接任。市議會首開任用女性主管紀錄。
1988 基隆市議會上午十時在會議室召開預備會,由議長郭民通主持, 決定本月二十一日召集第十一屆第六次大會。
1988 國泰人壽保險公司基隆分公司經理吳英峰,上午十時到市政府, 代表該公司慈善基金會捐贈太子牌七四七型九人座汽車一輛,贊 助私立博愛仁愛之家,推廣安老育幼及智障接育等業務使用、由 市長兼董事長張春熙代表接受。
1988 基隆市政府將基隆市古剎月眉山靈泉禪寺及該寺所有附近土地二 十餘公頃,全部變更為公園預定地,該寺以發展受限制,住持晴 虛法師陳情市府要求變更都市計畫,俾讓其進行整體規劃。
1988 國科會成立人造衛星政策小組。
1987 縣議會第十一屆四次定期大會揭幕。
1986 第十二屆全國兒童繪畫比賽,古寧國小二十七人獲獎。
1986 中部五縣市假日廣場啦啦隊比賽在中興新村舉行。
1984 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到新竹科學園區,參加神通電腦機構新廠落成啟典禮 ,呼籲國內第二代工業應協助國家完成工業升級使命。
1984 市立體育場整修工程第五次專案會議決議:(一)教育局訂公開招標標準( 二)附屬工程與人山跑道合併為一。
1983 北竿上村、芹壁、白沙學童上下學獲免費搭公車。
1983 太麻里鄉民杜良生等20餘人,向中央、省府陳情,請准在金崙村集中興建平 地山胞住宅,改善山胞居住問題。
1983 李長榮化工廠排放廢水不合規定,勒令停工改善。
1982 「內政部令」:將「勞工教育實施辦法」、「勞工教育輔導委員會組織規程」、「勞工教育推行委員會組織規程」、「勞工教育施教中心設置辦法」、「勞工教育示範中心設置辦法」、「勞工教育科目及時數準則」合併修正並通過為「勞工教育實施辦法」。立法院3讀通過「財政部賦稅署組織條例」;3讀通過修正「國民體育法」,推廣全民體育,以達強身強國目標。
1982 台南地方法院檢察處首席檢察官翟宗良榮調高雄市,新任檢察官談來葉到職 ,於該處舉行交接典禮。
1980 李市長在國父紀念館廣場校閱市消防警察和消防團員九百餘人。
1980 省府主席林洋港巡視本縣時補助長濱鄉八仙洞興建之停車場,落成啟用。
1980 臺灣省政府訂定「本省農業合作農場經營改進計畫」。
1979 市長王玉雲上午十時,假市府大禮堂表揚本市捐資興辦公益或慈善事業績優 之寺廟六十八所。
1979 王市長在市政記者會上表示:本府規劃興建之有關新闢道路、立體停車場、 鄰里公園等各項公共工程,初步編列預算二十五億元,均可望於年底發包施 工。
1979 李市長接見來華訪問的美國威斯康辛州州長崔福斯,並致贈市錀。
1978 省民政廳長陳時英下午抵澎,巡視選務準備工作。
1978 行政院院會正式通過,核定高雄市升格為直轄市,於民國六十八 年七月一日起實施。
1978 臺東市第二局第一次代表大會揭幕。
1978 行政院會正式通過,核定高雄市升格為直轄市,於民國六十八年 七月一日起實施。
1977 台南市第六屆省議員及第八屆市長候選人政見發表會本日下午二點起於啟聰 學校博愛堂舉行第一場公辦政見發表會。
1977 臺灣地區五項公職人員選舉,今起展開十日的競選活動。
1977 省議員、縣長、縣議員、鄉鎮縣轄市長選舉,開始競選活動,縣選務所排定 公辦政見發表會,至18日止。
1977 宜市同樂路等六條路的新闢和鋪設柏油工程發包施工:施工內容 為:同樂路部分路段新建、部分拓寬,全長600公尺,寬6公尺。 珍子段南北幹道柏油面工程,長950公尺,寬3尺。校舍路、弘志 路新闢工程,全長300公尺,校舍路段寬5公尺,弘志路段寬8公尺 。(《中國時報》-66-11-02)
1976 縣府辦理臺東市自強區市地重劃程招標,預定10天完成。
1976 國民黨蔣經國主席提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
1975 芹壁村民鄭軟□住宅失火,損失慘重,北竿指揮官涂遂贈慰問金 一千元。
1974 縣議會第八屆第四次定期大會揭幕,至二十九日止。
1973 參謀總長賴名湯上將抵澎巡視防務,並乘直昇機訪問望安、七美 、將軍、虎井、吉貝、西嶼與6個離島,指示三軍加強戒備,節約 能源,增加生產,並與地方人士餐敘,於次日離澎。
1973 澎湖縣議會第8屆第2次定期大會,會期17天。
1972 大里鄉農會總幹事考績創最低紀錄三十七.八分。
1972 池上、鹿野兩自來水廠擴建,設計工作完成,工程費達200餘萬。
1971 大甲鎮開闢蔣公路與雁門路工程,糾紛多年了,縣長王子癸令建設局 ,組專案小組處理。
1970 縣稅捐稽征處長李嵩表示,自即日起印花稅各總繳單位,未依限期繳 納,概以漏稅處理。
1968 長濱國民中學新建校舍落成,黃鏡峰縣長蒞臨剪綵。
1968 勝利之聲廣播公司在馬公鎮設轉播臺,並於一日開始播放節目,本日舉行落 成典禮。
1966 臺灣軍管區副司令劉玉章上將,蒞縣慰問貧困征屬。
1963 通霄南北三十里地下又發現大量天然氣,錦水五三號油井日產二 十二萬立方公尺。
1963 公館鄉人瑞賴隆文一百一十四歲壽辰,四代同堂子孫數十人。
1962 臺中市合作美術展覽會在綜合大樓揭幕。
1961 行政院預算制度改進委員顧問赦立吾,(係經合署美籍專家),專 程來屏東在研討會上作專題講演。
1961 聯勤總司令石覺蒞馬巡視。
1961 表揚好人好事運勢推行委員會花蓮縣分會各組聯席會議,初步選拔三十三人。
1960 地方教育行政座談會,在臺中市揭幕,各縣市教育科局長均出席,省教育廳 提出以下八大中心議題:一、縮小學區與興建小型國校;二、加強國校常識 科教學,三、根絕國校惡性補習,體罰學生,推銷補充教材,超收費用,四 、舉行中小學教育普查,五、改進中學入學考試命題,六、加強視聽教育, 七、各縣市自行辦理教師研習,八、調整國校班級。
1959 臺灣省商業會計講習會在花蓮廠舉行。
1959 苗栗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在土地銀行正式成立,並推定劉定國 縣長為理事主席。
1958 連江縣政府派員抵北竿,檢查民眾戰備構工。
1958 菲律賓華僑青年軍中服務團同志總會男女隊員十八人,在七虎球場勞軍公演。
1958 土城清水坑「和隆煤礦」瓦斯爆炸,坑道崩塌,十二名礦工被活埋死亡。
1958 貢寮鄉第六屆鄉民代表一人遷出辭職補選。
1957 中國石油公司油礦探勘處副處長叔彥偕美籍地質專家卡美年抵縣,勘查成功 、富岡等地石油蘊藏量。
1956 來自緬甸、紐西蘭、新加坡、菲律賓、韓國、日本、香港、澳門 、馬來亞、印尼、高棉、帝汶、泰國等華僑訪問團,陳國礎、羅 達禮等一百零二人來金訪問。
1956 來自緬甸、紐西蘭、新加玻、菲律賓、韓國、日本、香港、澳門 、馬來亞、印尼、高棉、帝汶、希國等華僑訪問團陳國礎、羅達 禮等一百零二人,來金訪問。
1955 嚴家淦指示:審慎研究利用海埔新生地,由府會通過辦法後付審查。
1955 國防部長俞大維,在立法院國防委員會報告金門及馬祖前線備戰 工作已告完成。
1955 美國陸軍部進劇團來臺中市表演慰勞中、美官兵。
1954 花蓮市受羅碧颱風影響,豪雨阻斷對外交通。
1954 針對內政部9項新聞禁例,「臺北市報業公會」一致表示反對,籲懇行政院迅予撤銷。
1954 第四屆鄉運。
1953 臺北市第二屆區長,頒發當選證書,分別定期就職。(松山十四日,延平、 城中十九日,大同、龍山三十日,建成、大安、古亭、雙園、中山二十四日 。)
1953 省政府舉行月會,俞鴻鈞云:須以自助人助之精神,建設臺灣,希各同仁盡 忠職守。
1953 「臺北縣坪林鄉體育會」成立。
1952 促進成立省轄市,省府原則同義,嘉市成立委員會。
1952 東河、登山兩橋樑改建及工程開工。
1952 建設廳長陳尚文視察本縣青草湖水庫工程建設計劃情形,並至竹東鎮視察中 國石油公司油井採油情況。
1951 花蓮四級地震。
1951 省頒全省「戶口校正」注意事項。教育廳訂定學生推行社會改革實施辦法。
1950 省政府為求適應民間需要,積極計劃推進簡化稅目減低稅率,成 立「臺灣省稅制改革委員會」,本日召開首屆會議。
1950 省政府為積極推進簡化稅目減低稅率。是日,設立臺灣省稅制改革委員會。
1950 省政府為徹底動員愛國婦女,特訂臺灣省各縣市婦女組訓辦法。通令各縣市 政府照辦。省教育廳及衛生處,為積極推進各級學校衛生教育與學生保健工 作起見,共同設立學校衛生工作督導組。是日,邀集省垣各國民學校校長, 舉行座談會,以加強連繫。
1950 圍頭匪軍今有兩批攜械向我設誠,第一批六人,另一批七人。
1950 圍頭匪軍兩批十三人,攜械渡海來歸。
1949 臺灣省中部防守司令闕漢騫代表 蔣總裁,宣慰山地同胞。山地同胞深感政 府德意。金門建勛名將第二百零一師長鄭果抵臺北。
1948 創下每秒20公尺的東北季風風速。
1948 省參議會會議長黃朝琴與來臺訪問之廣東省參議會議長林翼中,應召 飛京,出席全國糧食緊急會議。
1948 舞鶴合作農場成立。
1947 資源委員會委員長翁文灝飛滬轉京。
1947 連日豪雨,本縣對外交通又中斷。
1946 縣立初級農業職業學校舉行創校開學典禮。
1946 鎮民代表選舉王清水為本鎮第一屆鎮長,十一月三十日,王鎮長宣誓就職。
1946 首屆縣參我會成立,選出參議員十人,正議長林清池,副議長陳 卓凡。
1946 首屆縣參議會成立,選出參議員十一人,林清池、陳卓凡、許允 選、黃天生、王裕榮、蔡乘源、蕭清安、鄭宗海、鄭德輝、鄭震 寰、林俊英、互選林清池為議長,陳卓凡為副議長。
1945 謝東閔先生任高雄州接管委員主任委員,在高雄市省立第一中學舉行 就職典禮,並接受前高雄州知事,高原逸人所獻之高雄州施政概要。
1945 日據末代街長小林章卸任。
1945 政府派員監理「臺陽礦業」。
1945 接管花蓮港廳委會主任委張文成率隨員來花。
1945 視事,接收州屬各郡役所。
1945 高雄州接管委員的主任委員謝東閔、委員袁繼熱、李崇厚、陳萬 、陳耀模等,假省立高雄第一中學(今市立高雄高級中學)為會址 ,舉行就職典禮。
1945 臺中地區行政機關正式接收。
1938 臺東郡馬蘭社,在皇民會提倡下進行服裝改善,經社內會議決定,自十一月 十五日起廢除女子腰部所繫之各種有色毛絲,以符合時局的變遷。
1938 關山郡鹿野庄將庄內分為十三區,舉行道路品評會的審查會,以資鼓勵繼續 透過「奉仕作業」,改善和產業發展具有密切關係的道路品質。
1937 宜蘭地震:下午1時24分49秒,臺灣發生地震,震央在宜蘭東北15 公里處。
1935 全臺基督教徒大會在公會堂擧行。
1935 全臺基督教徒大會,開於臺北。
1929 在臺北三板橋墓地,設立田代安定紀念碑,日前竣工。本日於碑前舉行盛大 落成式。該碑形制由井手技師設計,尾崎秀真撰寫碑文,新渡戶題寫碑名。 碑材為士林天然石,高一丈二尺,基座寬六尺五寸。
1925 竹南郡。苗栗郡。大湖郡。新竹州預定舉行州下信用組合事監查 ,日程如下:九日竹南郡、二十三日苗栗郡、十七日大湖郡。
1925 大湖郡。新竹州市務部於九、十兩日舉行大湖郡事務監查。
1925 溪畔、阿山來額兩社設乙種蕃童教育所。
1923 竹南郡。報載新竹州第三種所得稅,總額六萬二千圓,州下納稅 人繳納金額第一位為竹南郡頭分庄黃維生,第二位黃貴妹、第三 位新竹街鄭肇基。
1923 大湖郡。報載大湖庄南湖番地,葉云華住家失火。
1922 任命警部菅宮勝太郎,為新港支廳長。
1922 臺東支廳警部補金川又次郎及巡查部長伊藤,由大崙社頭目及薩苦社頭 目長子陪同會見布農強人拉瑪達星星。拉瑪達原住下馬谷,大正三年銃 器押收後,即不斷反抗出草,輾轉遷徒。金川警部補要求交返去年遭馘 首原警部首級及佩刀,但拉瑪達卻提出釋放其弟或交返其首級。會談二 小時結束,未有任何結果。
1922 臺東方面實施山地飛行,橫斷中央山脈,飛臨內本鹿社上空,以顯示武 力,威嚇當地布農人。前後出動兩架次,於上午八時十四分自屏東機場 起飛,沿六龜警備線至「(雁爾)」上空,右轉,至關山南方,再 右轉,沿中央山脈分水嶺南下,自內本鹿社上空出臺東街,然後再經內 本鹿社,出「(萬斗六)」社,於十時九皆返抵屏東基地 。
1922 苗栗郡。郡下苑裡庄於三十日教育紀念日,集合家長,邀請名越 某、郭遙木等人舉行講演會。
1922 大湖郡。報載總督府理蕃課長宇野警視,巡視郡下蕃地北坑溪方 面突出線工事狀況。
1922 大湖郡。報載郡下柑橘最近生產短缺。而朱欒、文旦等生產額本 年極為良好,但價格低下。朱欒昨年售價,每一個值約十錢左右 ,今年僅七八錢。
1922 大湖郡。報載郡下除卓庄外,平地水田較少,本年第二期作較平 年約增收三割。
1922 大湖郡。報載大湖郡為全島苧麻主產地,山手方面栽培成績良好 ,為臺北日華紡織的為一原料供給地,今批發價格,每百斤三十 七圓。
1922 大湖郡。苗栗線上銅鑼、三叉間道路不便,今回州土木課於銅鑼 大湖間開鑿新道路,現進行測量中。
1920 鳳林信用組合成立。
1916 三叉河支廳。三叉河驛長竹下善四郎於同驛停車場遭聯車挾住, 送醫急救後已無大礙。
1916 拔仔庄阿美族女子二人在納納溪附近被布農族人馘首。
1910 苗栗。銅鑼灣。三叉河。後。十月苗栗移出米檢查所公布檢米成 績以及輸出地。其中,苗栗一,七三○袋,銅鑼灣九八四袋,三叉 河九一五袋,後七十八袋。移入地神戶、橫濱。
1901 修訂地方官制,設苗栗廳。
1901 總督府官制及地方官官制改革。
1901 臺灣總督官邸(今介壽路臺北賓館)落成。
1901 修地方官制,設苗栗廳。
1901 修訂地方官官制,設苗栗廳。
1901 公佈總督府幟制及地方幟制改正。
1901 公佈修正總督府及地方官凋制,廢三縣及各辦務署,全臺置二十廳,設苗 栗廳 ,為第二次官制大改革。
1901 日政府公佈修改臺灣總督府及地方官制。
1901 公佈總督府官制及地方幟官制改正,於民政部置警察本署及總務 、財務、通信、殖產、土木五局,發三縣及各辦務署,全臺置二 十四廳。此為第二次官制大改革。
1901 日本佈教師長田觀禪將彰化寶光廟內曹洞宗佈教場移來臺中佈教 。
1901 苗栗堡、大湖。報載大湖山區生蕃屢次出草,數年來墾務荒廢, 苗栗辦務官署派黃南球募集隘丁進剿。
1901 實施第二次官制大改革,廢三縣三廳及各辦務署,旋改縣為廳, 全臺設二十廳,廳下傐設支廳,豐原市屬臺中廳葫蘆墩支廳。
1901 公佈,實施第二次官制大改革,廢三縣及各辦務署,全臺改設二十廳 ,今臺中縣地區屬臺中廳下之東勢角、塗葛堀、牛罵頭、社口葫蘆墩 等支廳及苗栗廳之大甲支廳管轄。
1901 日人小林三郎任臺中廳廳長。
1901 日本佈教師長田觀禪將彰化寶光內曹洞宗佈教場移來臺中佈教。
1901 公布地方官制改革,大肚鄉原隸大甲辦務署,改隸臺中縣。
1901 修訂地方官官制改訂(第二次),設苗栗廳。
1901 以勅令第202號,制定公布「改正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在臺灣改設臺 北、基隆、宜蘭、深坑、桃仔園、新竹、苗栗、臺中、彰化、南投、斗六、 嘉義、鹽水港、臺南、蕃薯寮、鳳山、阿猴(明治38年4月1日起改為阿緱) 、恆春、臺東、澎湖等二十廳。廳長為分掌廳務,經臺灣總督認可,得設支 廳。
1900 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昇敘高等官四等。(《臺灣日日新報》-明治 -33-11-09/高等官之陞敘)
1899 頭份。臺北各所憲兵分隊,本日期滿者眾。憲兵長奉命就內地添 補人員。出屯新竹、頭份等處石憲兵總員,共三百六十四名,馬 匹六十三頭。
1896 十一月九日,總督乃木希典蒞任。
1896 里壠庄附近一群高山人出外掠奪牛隻,並殺害男女各一名。
1896 新任臺灣總督乃木到任。
1896 乃木希典繼任總督。
1896 乃木希典繼樺山資紀為臺灣總督。
1888 冬,張兆芝(湖南東安人)調署鳳山縣知縣。
1875 福建巡撫丁日昌巡視台灣,並計畫興築鐵路
1837 婁雲出示准許給予隘首高陽收租戳記,指示隘首每年應呈繳五十石租谷,充為義渡經費。
1716 諸羅縣知縣周鍾瑄曉諭岸裡大社阿穆等耕種貓霧捒一帶荒埔;東 至大山、西至沙轆地界大山、南至大姑婆、北至大甲溪、東南至 阿里史、西南至捒加頭地帶之廣平草地。
Application Checklist
 Contact u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