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NCL Website | About | Sitemap | Partners | Chinese
Home

Records of Events

 

Records of Events:1127

2019 召開「109年運動 i 臺灣年度性計畫經費審查會議」,由林副署長哲宏主持。
2019 108學年度國民小學足球世界盃開賽記者會,由高署長俊雄出席。
2019 王國材政務次長率觀光局出席行政院張景森政務委員召開之「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Tourism 2030觀光政策白皮書』跨部會協調專案會議」,並就「觀光產業人力制度」、「推廣2020脊梁山脈旅遊年相關措施」、「郵輪產業發展」與「建構更有利觀光產業經營投資環境」等議題凝聚共識,後續將由相關部會研議及評估可行方式後,再規劃其發展方向。
2019 舉辦「108年度空氣品質淨化區優良認養單位頒獎典禮暨觀摩活動」,由沈志修副署長頒獎,共表揚57個績優單位。
2019 舉辦「108年度空氣品質淨化區優良認養單位頒獎典禮暨觀摩活動」,由沈志修副署長頒獎,共表揚57個績優單位。
2018 召開「106至107年騎動臺灣單車計畫委辦案結案報告修正審查會議」。
2018 李應元署長視察桃園市以廚餘養豬之大型黑毛豬養豬場,關心養豬戶對非洲豬瘟防疫準備情形。
2018 教育部訂定《私立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實施辦法》。
2017 辦理「配合國民體育法修訂特定體育團體辦理選舉作業說明會」,由林副署長哲宏主持。
2017 舉辦「高爾夫球場經營管理人員研習會」。
2017 本署「環境即時通」APP Android 及 iOS 二種版本, 取得「行動應用資安聯盟」檢測合格證書。
2016 「2016年香港羽球公開賽」,戴資穎奪得冠軍。
2015 辦理「104年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補助研究及模場試驗成果發表會」。
2014 大學招聯會決議 105 學年大學入學採計英聽由各系自訂,希望教育部讓偏鄉離島的英聽設備 100% 準備好。教育部表示,將強化偏鄉離島的軟硬體資源。
2013 假本署舉行「運動服務業102年成果發表會」。
2013 公告修正「物品回收清除處理費費率」及「應回收廢棄物品回收清除處理補貼費率(不含廢機動車輛 及廢照明光源)」,預計於 103 年 3 月 1 日實施。
2013 行政院江宜樺院長主持 102 年金華演習實兵演練,由沈世宏署長率隊於大眾捷運系統實兵演練。
2013 屏東縣政府環保局委託機構辦理赤山巖含汞廢棄 物熱處理殘渣固化作業,自開工日起 90 日曆天內完成所有固化、處置。
2013 完成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資訊蒐集摘譯, 於網站(http://www.oecdtw.com)揭露相關資料,每月定期報告 58 則、最新消息、近期活動資訊等, 提供各界使用。
2011 太平國小田的晨參加全國語文競賽獲布農族語朗讀比賽第三名。
2010 辦理臺北巿第 5 屆、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 高雄巿(合併高雄縣改制後)第 1 屆市長;臺北巿第 11 屆、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巿(合併高雄縣改制後)第 1 屆議員選舉及督導臺北巿第 11 屆、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 高雄巿(合併高雄縣改制後)第 1 屆里長選舉。
2010 直轄市5都市長選舉,中國國民黨籍郝龍斌、朱立倫、胡志強分別當選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市長;民進黨籍賴清德、陳菊分別當選臺南市、高雄市市長。
2009 總工程費1億380萬元,南竿福澳港浮動碼頭舉行開工典禮。
2009 同日,法務部長王清峰蒞馬,宣導反賄選。
2008 烏樹林小型工業區工二路(宏大拉鍊到中豐路問)拓寬工程動工。
2008 烏樹林小型工業區工二路(宏大拉鍊到中豐路問)拓寬工程動工。
2007 內政部公告失能老人長期照顧補助辦法,低收入戶每月最高補助1萬6,000餘元,一般家庭可補助9,720元。
2004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學生宿舍啟用。
2003 立法院3 讀通過「公民投票法」,為行憲56年來首度確立公民投票制度法源。
1999 基隆市環保局封閉愛六路,舉辦「企業界關心環保園遊會相約再 造基隆」活動,由市長李進勇、市議員游祥耀、形象商圈理事長 翁進全、國宅局長高俊峰、環何局長葉景棟主持按鈕啟動儀式。
1999 行政院長萬萬長在市省部主委儲鈾、立委徐少萍、議長許財利陪 同下與七堵、暖暖區兩區里長座談,允改善基隆河沿岸未列整治 淹水區。
1999 總統選戰持續加溫,獨立總統參選人宋楚瑜到岡山鎮中山公園進行連 署造勢活動。
1999 總統選戰持續加溫,獨立總統參選人宋楚瑜到岡山鎮中山公園進行連 署造勢活動。
1999 副總統連戰主持北竿新航站大樓啟用儀式。
1998 省農會四健會成員,中午至基隆市百福國中了解有機肥料推廣情 形。
1997 苗栗縣第十三屆縣長選舉,由傳學鵬當選,十二月二十日就職。
1997 省長宋楚瑜為劉文雄掃街拉票。
1996 八十五年度道路秩序與交通安全改進成績優異,基隆市警局獲頒 「金安獎」樂「優等獎」。
1995 行政院副院長徐立德率國防部長蔣仲芩,財政部長林振國、交通部長劉兆玄等,偕同立法院長劉松藩及福建省主席吳金贊等,蒞馬視察南、北竿機場。
1995 行政院連院長來縣巡視國立體育中學建校工程。
1995 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謝長廷,下午到立委候選人林則奘競選總部 為林則奘加油打氣。
1995 銜接苗栗市與公館鄉苗二五線,苗二六線之二的新東大橋動工, 橋長九二二公尺,寬二○公尺,總工程費七億餘元。
1995 行政院副院長徐立德率交通部、國防部、財政部長等視察北竿機 場,了解飛安改善情形。
1995 「臺北縣瑞芳鎮長壽會」成立。
1994 省議員選舉第五場公辦政見發表會,晚上七時在七堵國小舉行, 由於天候溼冷,且又逢星期日,因此聽講民眾稀少。
1994 臺北縣政府舉辦「罷免擁核立委」、「核四公民投票」兩項投票。罷免案未達法定標準未通過,核四公投部分有百分之八八.五反對興建。
1994 環保局查獲宜市公所在礁溪刺仔崙焚燒垃圾:罰款五千元。(《 宜蘭文獻雜誌》14:124)
1993 臺北縣第十二屆縣長選舉投票。(尤清當選連任)
1993 基隆市第十二屆市長選舉投票,上午八時起至下午四時,選舉人 分別在一百九十一處投票所行使投票權,隨即開票當夜揭曉,林 水木得九萬二千七百八十六票當選連任,王拓得七萬六千九百六 十七票再度飲恨落選。投票率為百分之七十一點七一。
1993 第十二屆縣長選舉投票,何智輝當選。十二月二十日宣誓就職。
1993 第一屆縣長選舉,曹常順獲2001票當選。
1993 臺灣省各縣第十二屆縣長選舉。(余政憲先生當選)
1993 第十二屆縣長選舉投票,廖了以當選連任。
1993 舉行第十二屆縣長選舉,陳唐山先生當選縣長。
1993 第十二屆縣長選舉投票,廖了以當選連任。
1993 臺灣省第十二屆縣市長選舉投票。
1993 游錫堃當選連任第十二屆宜蘭縣長。
1993 宜縣第十二屆縣長選舉投票游錫堃當選:12月20日宣誓就職。( 《宜蘭文獻雜誌》8:116、118)
1992 賓茂國中民俗無蹈隊應邀北上表演。
1991 民進黨臺北市黨部赴「中央選舉委員會」抗議不准於選舉公報刊登臺獨政見,爆發衝突。
1991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李遠哲來縣旅遊,並為林玉蘭參選國代加油。
1991 沙田村新天王殿,慶祝重建落成週年慶,首創七座連環七星橋。
1990 省府為獎勵宗教團體用其資源,興辦公益、慈善及社會教化事業,以發揮宗 教功能,啟發社會正義,增進社會福祉,訂定獎勵辦法,80年度實施。
1990 臺大教授陳光中公布醫療調查發現:250名政治犯被送往精神療養院。
1990 臺灣越南簽訂通航協議。
1990 總工程費高達新臺幣肆佰肆萬伍仟元的碧山溪農田排水改善工程 ,全長一千公尺,是項工程已於日前正式開工。
1989 國防部長鄭為元蒞馬巡視。
1989 三項公職選舉活動,進入白熱化,各候選人無不全力以赴,以下是近日的競 選花絮:名歌星千百惠為姐夫高天來助選,走遍本縣山地鄉部落。6族原住 民大團結支持林天生。臺東市天后宮曘受候選人青睞,各候選人都在此舉辦 政見會。行政院農委會主委余玉賢為饒穎奇助選。洪門總會長黃震率眾來縣 ,支援執政黨候選人。文宣含沙射影,惹起選訟,鄭烈告宋彥雄誹謗,高崇 熙告吳新榮。鄭烈競選總部交間遭不明人士騷擾。宋彥雄向執政黨主席請求 諒解與支持。袁駐榮在公辦政見會中頻出狀況,選監人員不勝其擾。
1989 由游錫堃當選第十一屆宜蘭縣長。
1989 基隆市基金二路通大武崙工業區道路拓寬工程開工,全長二百五 十五公尺,工程費一千三百四十四萬元。
1989 省議員、市長候選人公辦政見發表會即日併立法委員候選人舉辦 ,至下月一日。
1988 基隆市政府民政局,上午九時在市政府大禮堂舉辦「親職教育座 談會」,主講「男人、女人、婚前、婚後」,三十八對預定參加 第十六屆市民集團結婚之新人參加。
1988 全國第四屆鯉魚山杯18公里越野賽,600多位選手參賽,競爭激烈,臺東師 院蔡清州以30分13秒奪魁。
1987 司法院長林洋港偕有關人員,巡視臺東地方法院,對本縣訟源減少,至表欣 慰。
1986 高雄港過港遂道,由於通風設備音量過大,形成噪音,港務局自即日起加裝 吸音設備,工程預定本年十一月底完成。
1986 稻米生產及轉作農業開發會議,在縣府召開,省府、縣府及各農會農事小組 人員參加,會中針對本縣農業特性,擬訂6年計畫方案,逐步實施。
1986 臺南市議會第十一屆第二次定期大會閉幕,再度否決市府所提市政合署辦公 廳舍遷建於第五期市地重劃區內的保留機關用地一案。
1985 綠島國民旅社,經過一波三折,終於開放營運,由蔣聖愛縣長剪綵,觀光局 專員何聖欽啟鑰。
1985 「蔡廷蘭進士第」、「文澳城隍廟」、「臺廈郊會館」、「施公 祠及萬軍井」、「馬公觀音亭」、「四眼井」由內政部指定為第 三級古蹟。
1985 二林地區最古老寺廟仁和宮,經內政部列為臺閩地區三級古蹟。
1983 莒光鄉於鄉公所左側成立農會辦事處,由吳元耀兼主任,陳家發 擔任獸醫。
1982 為適應高樓救火,縣警局籌集經費委託中央信託局向芬蘭購進步蘭多牌屈折 式雲梯消防車一輛,進駐臺東。
1981 中華路新第一百貨公司財務週轉不靈,正式宣布結束營業。
1981 伊瑪颱風帶來豪雨。
1980 臺灣省水產試驗所「海功號」試驗船,從基隆出海,往南太平洋海域作業。
1980 莒光大運動場完工,提供地方軍民使用。
1979 行政院核定,蘆洲、五股地區填土計畫。
1977 縣府完成新港漁港第三期擴建工程,規劃工作。
1977 南竿介壽村民陳和和捐獻土地供興建獅子會中正圖書館。
1977 市警察局長胡務熙電集十六位分局長及刑事組長召開緊急會議,釐定遏止 搶風措施。
1977 行政院院長蔣經國視察北迴鐵路。
1977 金門陶瓷廠試製瓷磚成功,瓷質優良,花樣美觀,每月生產三萬 方,足夠地區建築需要。
1976 縣內公教人員舉行聯誼茶會。
1976 自來水廠歸併省營後,服務態度傲慢,豐原市民代表要求改善。
1976 臺北市政府公告實施基隆河水污染管制區範圍,以改善臺北地區水源污染。
1975 內政部長林金生抵縣視察立法委員選務,對準備工作表滿意。
1975 大里鄉都市計畫公布兩年,迄今尚無細部計畫,縣議員要求成立都市 建設促進委員會。
1974 縣議會通過開闢情人谷為觀光區。
1974 梧棲國民中學等校填土問題,決依實情分吸處理,縣府擬處理方式。
1974 省防洪訪施勘災小組,抵縣勘查災害情況。
1973 行政院副院長徐慶鐘、內政部長林金生,政務委員郭澄、李連春 ,警政署長周菊村,近午由金門抵澎視察軍政建設。
1973 臺中縣生活教育觀摩會在新社國民中學舉行。
1971 省民政廳訂頒「臺灣省各縣市公職人員選舉宣傳綱要」。
1971 公庫存款無息制度,縣議員建讀改為有息制。
1970 省農牧局核定山坡地肉役牛發展計畫,並予貸款補助。
1970 臺中縣國民住宅建設委員會被縣議員公開檢舉涉嫌購地舞弊,警方豐 原調查站分別成立專案徹查。
1969 行政院核定省府設置工程單位,負責梧棲新港施工事宜,日本政府下 月派遣專家來臺協助規劃。
1969 連接內湖、南港、松山的長壽吊橋重新開放行人通行。
1968 南竿介壽村舊街凌晨發生火警,福利雜貨店陳姓店東由樓上跌落重傷死亡。
1967 為爭取設立國民中學,大湖新開村民捐資三十餘萬元。以解除貧 瘠地區學生就讀之困難。
1966 省教育廳派專員視察本縣學校合作社經營概況,改進學校員生消費合作社組 織及經營。
1966 苗栗縣幕集陳誠副總統獎學金,目標預定三十萬元,推沈珮錄議 長為主任委員。
1965 為適應苗栗縣工業用水,後龍水庫擋水壩變更工程設計,增高三 公尺,需費一千萬元由省方補助,泰安鄉八卦村、中興村、士林 村,發現大量瓦斯,地方人士都希能開發。
1965 苗栗縣各鄉鎮代表會聯席會一致通過,恭請 總統競選連任。
1965 省議會審議通過「臺灣省風景名勝地區管理辦法」。
1965 宜蘭縣第一屆國語文競賽在中山國校舉行:參加首屆國語文競賽 的人員計有國校組20人,初中組14人,高中組5人,教師組11人, 民眾組5人,山地組5人。分27、28日兩天舉行「作文」、「國語 注音」、「書法」及「國語文朗讀」等比賽項目。(《臺灣新生 報》-54-11-28/宜蘭縣第一屆國語文競賽27日宜市中山國校舉行 )
1964 總統府參軍何志浩將軍蒞鄉巡視義務勞動成果。
1964 縣府編印(今日連江)刊物,記載本縣10年以來的縣政建設成果。
1964 同日,響應「毋忘在莒」運動,馬祖各界在中國國民黨連江縣黨部大禮堂開會,簽訂實踐公約,並展開文宣活動。
1964 市內四十公尺幹道兩旁空地,蓋造四層以上高樓,限今起一年內改建完成。
1964 省府核定苗栗縣勞工住宅一○一戶,貸款額三百十二萬三千二百 元,本日起開始申請。
1963 中國國民黨苗栗縣委員會,召集有關人員,開會討論提名下屆鄉 鎮長縣議員之方式問題。
1963 縣衛生局查獲偽藥一批。
1963 省議會平地山胞調查小組,在縣內展開為期3天的調查工作,調查及考察山 胞生活及手工藝活動。
1960 美崙基督長老教會救濟發放中心,發放黃米粉濟貧。
1959 建設廳長林永樑答議會質詢稱:本省工業進展迅速,產品數量有增加;現有 九十餘種外銷品,在海外受各國歡迎。
1959 省教育廳督導團,抵縣視導國校教學,並舉行檢討會。
1958 臺灣省屠宰業勞軍團及軍魂康樂隊,分別抵北高勞軍。
1958 省立農業職校校長陳耕元騎車不慎受傷死亡。
1957 新竹縣孔廟遷建工程,廿七日開始招標,十二月上旬拆除,四十七年八月底 以前在中山公園新建,原孔廟舊址,改建攤販市場。
1957 省衛生處防癆委員會派X光巡迴總隊來花,舉辦山胞癆病示範檢查。
1957 經濟部水資源委會,農會等單位專家6人抵縣,實勘卑南上圳建設工程計劃 。
1957  總統蒞中興新村巡視省政府疏遷工作,嘉義省政府員工刻苦努力。
1957 省國校教師研究會主任高梓暨處長王天燧來縣視察。
1956 省政府在霧峰舉行疏散後首次例會,嚴家淦稱:省府疏遷中部,乃便於積極 推動建設,更可促進本省地方建設平均發展。
1955 陸軍後備訓綀司令劉安祺來花視察。
1955 三重鎮菜寮里第五屆里長免職出缺補選投票。
1954 嚴家淦廣播:勉以充實礦場保安知識與經驗,加強礦場保安組織和措施,提 高礦場保安警覺及認識,以確保礦場安全,繁榮社會經濟。
1953 韓國總統李承晚來華訪問,二十九日返韓。
1953 全省農業職業學校第四次校長會議在花舉行。
1953 縣府主計主任劉和診調高雄,梁忠純升任。
1953 尚志橋修復完工。
1952 美豐橡膠工廠產業公會成立。址在豐原鎮。
1952 民眾反共自衛總隊第三期幹部訓練班,今天二天分斗南、虎尾、西螺、北港 四區實施。
1951 臺中市中區合作社設立「喜、喪服務處」。承辦婚、喪、慶、祭 業務。
1951 前後長期下雨,二期稻作災害嚴重。
1951 糧食局在臺北、臺中等六地區拋售食米,平抑糧價。
1951 螺潭里行政區劃分為石潭里與福興里。
1950 縣議選舉事務所成立。
1950 臺中市各區區民代表會結束。
1950 行政公署有鑑於金門民風奢靡,因僑匯減少而拖延婚嫁,古寧地 區待字兒女更逾兩百餘人,特婚喪喜慶節約辦法。
1950 屏東縣醫師公會成立。
1949 第二屆第十次鄉代會開議審議三十九年度總預算,預算數一七一、○ 九三元。
1949 花蓮縣誌編纂委員會成立。
1948 省地方自治協會臺北市分會成立。
1947 十一月二十七日,澎湖國代之選舉,今日起開始投票。
1946 紅頭嶼參議員鄉長代表主席等抵縣述職及觀光,為該鄉光復後該鄉鄉民抵縣 第一次。
1945 豐原國民學校淑政府派員自日本兒島高英任內接收,並舉行交接典禮 。
1945 「后里實踐農業學校」於接收後正名為臺中縣立后里中級農業補習學 校。
1945 臺北州接管委員會接收基隆郡。
1945 臺灣長官公署派龔履端接長屏東市長。
1945 官派洪福為二林街長,接替日人街長深谷佐市職務。
1945 在上坪舉行山胞更改姓名典禮。
1943 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聲明中指出:「日本竊取於中國 之領土,例如中國東北、臺灣、澎湖群島等應歸還給中華民國。 」(吳密察:158)
1941 臺中州工業開發調查會開首屆委員會議。
1941 臺中州工業開發調查會召開首屆委員會。
1940 臺灣總務長官森剛二郎退任,任命齋藤樹繼任臺灣第十六任總務長官。
1940 臺灣總督小林躋造退任,任命長谷川清繼任臺灣第十八任總督。
1940 日本海軍大將長谷川清繼任臺灣總督。
1940 長谷川清接任第十八任台灣總督。
1940 日長谷川清海軍大將接任臺灣總督。
1939 臺拓公司開始新化郡山地之開拓調查。
1939 以臺東廳訓令第27號,公布:「街庄名譽職員費用辨償報酬支給細則準則」 。街庄各種名譽職員費用支給標準為:街庄協議會員出席一日二圓,委員月 額十圓以內,選舉及投票出席人員一日二圓,區總代月額五圓以內,助役月 額二十圓。
1939 臺東廳長佐治孝德,任命高下律為關山庄協議會員。
1938 宜蘭各界舉行初代廳長西鄉菊次郎逝世十周年慰靈祭。(《臺灣 日日新報》-昭和-13-11-28/廳長慰靈祭)
1937 臺灣地方自治協會在臺東小學校講堂召開地方制度改正座談會,出席者有廳 長、郡守、街庄長、廳和街協議會員等共計八十名。
1928 創立臺東同善會,事務所設在臺東廳舍內,以救護不具、痼疾、病傷、老衰 、幼弱乏人扶養者為目的。
1928 里壠支廳利稻社字「」社頭目「」外九戶五十七名 未歸順布農人,在霧鹿駐在所舉行「假(暫時)歸順式」。
1928 宜蘭廳第一任廳長西鄉菊次郎去世:享年68歲。宜蘭街役場於12 月6日下午4時在西門外宜蘭河畔,西鄉堤防德政碑之下,召開蘭 陽三郡聯合追悼會。(《臺灣日日新報》-昭和-03-11-30/宜蘭 街主催故西鄉廳長追悼會;03-12-04/蘭陽有為開西鄉廳長追悼 會)
1927 因牽涉「新竹事件」,臺灣文化協會幹部林碧梧等被檢舉拘押十個月 。
1927 文協新竹支部為農民打抱不平在西門內媽祖廟舉演講會發生「新竹事件」, 群眾衝破警戒線打開鐵門,並向警察和門窗丟石塊,結果有九位警察受傷, 七十五塊玻璃受損。州調務部召集五十多名調察鎮壓,逮捕了一百零九位暴 動嫌疑犯。在戒備森嚴下,以十輛汽車載道到臺北刑務所羈押。
1927 民族運動臺灣文化協會主要幹部鄭明祿、林冬桂、林碧梧及后里鄉張信義、 張喬蔭因新竹事件受處刑十個月。
1927 在左翼份子控制下,臺灣文化協會,是日假新竹市西門媽祖宮內,舉行糾彈 日警政談講演會。
1927 鑑監日警下令中止,稅眾不服鼓噪而起,以致二人被補。
1927 該會幹部乃率領數百聽眾,尾至新竹市政府警察課抗議,因此釀成所謂「新 竹騷擾事件」,七十一人被捕判罪。
1925 苗栗郡。大湖郡。竹南郡。新竹州農會各郡支會,現正實每區域 內畜牛實查,預想可達五萬千八百二十七隻。苗栗郡預想一萬五 百八十六隻,自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二日,大湖郡預想二千 三百八十九隻,自十一月九日至二十五日施行,竹南郡預想七千 八十隻。
1925 竹南郡。大湖郡。新竹下竹南郡有宮租地十二筆,大湖郡四筆, 欲 耕於民間。
1923 卓溪社Banga副頭目亡故,被當局表揚。
1921 新港區役場,移轉至「新港區新港字新港番戶未定」。
1921 全臺實業大會,於臺中召開。
1921 在臺中召開全臺實業大會。
1920 屏東設飛行場。
1920 臺東支廳長志波吉太郎為勘察聯絡新港和玉里的道路,率有志者出發,至馬 武窟夜宿,會合新港支廳長及地方人士。二十八日翻越嗄嘮吧灣嶺,出新開 園,抵玉里。二十九日在玉里等待花蓮港官民會合,三十日自大庄翻越沙汝 灣嶺,出新港。
1917 苗栗支廳。苗栗人廖阿萬至臺中清水印刷店,以他人名義託印五 十錢商品卷一萬枚,價值五千圓,遭深入調查。
1915 新竹廳苗栗支廳。新竹北埔礦為寶田石油經營油井,現仍旺盛噴 油。湧出油價11號為1050石、12號為4580石、13號為3130石、18 號為17330石、19號為18990石,共計45080石。
1913 臨時法院於苗栗開庭,審理羅福興密謀抗日事件等二百七十餘名 被檢舉人。
1906 苗栗廳。報載本地彩票賣捌,與小賣人姓氏住所進行登錄。
1903 苗栗。報載本年一月至十月底蕃人被殺害傷亡數:殺戮二十五人 ,負傷○人。
1903 苗栗廳。本年製茶稅額。苗栗、宜蘭、臺中、基隆等四所徵稅收 入情況,共計得:一萬五千七百九十八圓。
1902 臺北設消防隊(日人稱消防組)。
1902 日守備隊討恒春番。
1901 頭份庄。報載設建醮事,遊人聚賭,巡察捕獲二十餘人,農民七 人。
1895 氣象電報開始啟用,並與香港氣象臺相聯通。
1895 氣象電報開始啟用。各地義軍紛紛起義,林李成、林大北起宜蘭,簡大獅起金包里,詹振起錫口,陳秋菊、陳捷陞起文山,盧振春、許紹文等起石碇,胡嘉猷起新竹,各擁眾數千百人,出沒無常,活躍於臺北近郊;並計畫於1896年元旦進攻臺北城,但因計畫洩露失敗。
1895 日軍為平定臺灣,傾全力南進,終於取有臺南,稚卻造成臺北空虛,各地義 軍遂紛紛起義,林李成、林大北起宜蘭,簡大獅起金包里,詹振起錫口,陳 秋菊、陳捷陞起文山,盧振春、許紹文等起石碇,胡棒猷起新竹,各擁眾數 千百人,出沒無常,徇及臺北近郊,聲勢頗壯。
1886 冬,饒書升(安徽旌德人)代理鳳山縣知縣。
1875 區則敬任恒春知縣,因案撤卸,病故在署。
1875 廷議:以巡撫有全省地方之責,不宜常川駐臺;為雙方兼顧,以後閩撫定於冬 春二季駐臺灣,夏秋二季駐省城(福州)。
1837 番婆坑兇番出草,殺死墾民四十餘名。
1805 大小槺榔、鹹水港、蕭壠、北埔諸莊,山賊群起,臺灣府知府馬 夔陞,留守嘉義城,派千總陳安、陳登高等往禦。
1787 黃朝陽病逝。黃氏稱三柱官,剿匪立功,清廷特賜「黃馬褂嘉將獎」。病故 前夜,雷電交加,一星落於宅園,檢視之,隕石也,直徑一尺三寸,子孫祀 之,俗稱「黃家隕石」。
1786 爽文部眾攻入彰化城,殺孫景燧,置民主府,號順天。
1641 二十五日(二十七日),大隊人馬趨向華武壠社,社人避其鋒,聞風悉逃竄 ;於是焚燬其社,共燒燬四百戶房屋,一千六百所小穀倉。火光整夜不熄。
1641 二十五日(二十七日),翌日,社人請降,杜拉第紐斯同意,於是命與大波 羅、二林(Gielim,在彰化縣二林鎮)、貓兒干諸社同派代表於二十日內, 至大員受降。並施以恫嚇,若不遵命,則將其各社悉數毀滅。
Application Checklist
 Contact u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