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今日鄉土記事

 

今日鄉土記事:0529

2019 邀請中央各部會、地方政府及公、民營事業召開「無人機物流應用測試規劃與需求探討」研討會,讓各單位了解本部就無人機物流測試及未來可能發展方向,並與各單位討論相關需求,以了解是否有可協助之事項。
2019 環保署召開第356次環評大會決議「曾文溪橋新建工程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審核通過。
2019 林佳龍部長與立法院陳雪生召集委員、連江縣政府劉增應縣長,以及交通部觀光局周永暉局長考察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轄內八八坑道與在地旅遊業者進行交流,除宣導春遊方案,更期盼瞭解地方產業的現況及需求,推出更有利的公共政策,協助地方發展與活絡經濟。
2019 辦理「多元垃圾處理技術暨地方環保局副局長策略營」,邀請焚化廠技術廠商、本署多元化垃圾處理技術諮詢委員與各地方環保局副局長,共同研商討論,並觀摩宜蘭縣利澤焚化廠、倉儲優化管理廢棄物及底渣作為水泥生料之實際推動成果。
2019 召開「運動場館管理規定及使用規範具歧視或限制身心障礙者用語」修正進度第1次控管會議,請地方政府報告歧視用語之修正進度。
2018 辦理「運動 i 臺灣計畫-推廣女性參與運動計畫」觀摩活動,邀請各縣市「推廣女性參與運動計畫」執行單位觀摩推動經驗,透過交流、分享等課程規劃,形塑年度推動共識,期協助女性建立規律運動習慣,更讓「女子」運動帶動全民運動啟動。
2018 修正發布「環境教育法施行細則」。
2018 教育部推出「公共圖書館資源整合計畫」,選擇12 所公共圖書館成為資源中心主題圖書館,民眾只要持有全國各公共圖書館借閱證,就可以在統一超商門市享有取書、還書的免費服務。
2016 105年全國身心障礙國民運動會。
2016 105學年度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學科及術科甄試。
2015 第一屆「我是運動創業家」運動服務業創新創業競賽,共計177隊參賽,「好時光」和「臺體大戶外運動團隊」分別為公開組及學生組冠軍,抱走競賽獎金20萬元及10萬元大獎。
2015 召開104年體育推手獎表揚活動贊助單位意見交流會議,邀請報名單位針對表揚活動相關作業提供建議作為後續執行參考。
2015 參加2015年光州世界大學運動代表團選手名單,經組團專案小組決議通過後公布,並於6月3日完成報名程序,共計遴選237名選手參加16種運動競賽,代表團總人數達343人。
2013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續審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經委員會審查通過,保留部分條文朝野協商。
2013 辦理「空氣品質管理策略交流會議」,邀請美國環保署及東南亞國家參與討論。
2012 (遠見)雜誌舉辦「2012年22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楊綏生縣長施政滿意度64.98%,,排名全國22縣市第16名。
2012 開發完成「台灣紫外線指數」手機應用程式(App),免費 提供民眾下載使用。
2011 假法鼓大學籌備處會議室舉行「100年上半年度環保共識會議」閉幕式及「共識結論發表會」,沈署長世宏親自出席聽取共識結論,並頒發感謝狀給全程參加會議者。
2009 臺灣水上摩托車推廣協會17部水上摩托車從桃園縣竹圍漁港出發,駛往東莒途中,兩部水上摩托車失去動力,無功折返。
2009 清水巖祖師爺誕辰,展開「暗訪」暨「繞境」活動。
2004 信義商圈腳踏車道正式完工啟用。
2002 連江縣議會縣考察團抵北竿,各村走透透,深入了解多重大工程 建設。
2001 參加八十九年全國執行機關資源回收績效考核,榮獲第六組第一名。
2001 金寧姊妹鄉北縣三芝鄉,組團來金參訪,鄉長吳怡跑率公所主管 歡迎。
2000 北竿鄉衛生掩埋場場址擇定風山。
1999 金沙鎮春季淨灘活動,昨日在后扁海灘舉行,國代王水彰參與淨 灘活動。
1999 議會今日審查「國小聘用殘障人員未達百分之二標準,依規定應 線納福利金差額」預算時,議員對於殘胞甄試門檻太高,要求市 府向上反映。
1998 第十三屆港區運動大會在梧棲鎮舉行。
1998 第十三屆港區運動因會在梧棲鎮舉行。
1998 南港橋管轄權劃歸臺北市。
1997 落海失蹤的胡老師屍體,上午7時許尋獲,教育局將以因公死亡請求撫卹。
1997 縣長陳建年參加經建會召開的會議,會中針對知本遊樂區土地問題予以研商 ,依據獎參條例國有土地可以有償撥用。
1997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主辦,縣立文化中心承辦的臺灣區拓碑 成果展,本日起至6月5日止,假文化中心中興畫廊展出。
1997 鎮代會第六屆第六定期大會,昨日進行第二天議程,鎮長黃清壈 率各課室主管作施政報告,並極力爭取代表們的支持,俾使鎮務 再創新猷。
1997 歷時兩年,7次流標的臺馬客貨輪採購案,縣府以2億1726萬元購買日本籍「新九州輪」,完成議價。
1997 省長宋楚瑜巡視調和街道路拓寬工程,認缺乏前瞻性,令省住都 處檢討。
1997 道教會在文化中心舉行第六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
1997 基隆市志完成百分之七十,預定年底前可完成初稿。
1996 頭城調解委員會主席陳秀暖及鎮民代表會主席林正泰,分別獲得行政 院院長獎及法務部長獎。
1996 苗栗縣八十四年學年度學校午餐教育觀摩會,在頭份鎮斗煥國小舉行 ,全縣七十六所已開辦或即將開辦營養午餐的學校派與會觀摩。
1996 法務部長馬英九抵澎,前往澎湖監獄視察獄政。
1995 北系中國科學院教育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馬誠,主任陳清軒及高 級工程師等人,在清華大學陳洸艟陪同下,前來水試所拜會,並 進行學術交流。
1995 國民黨主委提名,領表示有徐少萍,錢金澤,楊思勤及何聖隆。
1995 南竿鄉第一屆中正盃網球賽在馬祖網球場舉行。
1994 「臺北縣新店市林姓宗親會」成立。
1994 樹林鎮公所提出編製《臺北縣樹林鎮山佳地區雨水下水道系統規劃報告》。
1993 「全面實施都市計畫」無法滿足建屋住家需求,鎮公所昨日上午 舉辦「金門地區全面都市計畫修正意見協調會」,民眾於會場拉 白條抗議,鎮公所特彙整建誩提供縣府參考。
1993 基隆地方法院暨檢察署新建辦公大樓,上午舉行動工典禮,市長 林水木、法務部常務次長姜豪,最高法院檢察總長陳涵、司法院 司秘書長林國賢等共同主持。
1993 國立海洋大學舉行創校四十年校慶運動會,上午在濱海校區運動 場展開。
1993 日本九州佐世保青商會會員來華參加亞太地區青商大會,利用空 檔至基隆訪問省立女子高級中學。
1992 總統李登輝由省主席連戰、參謀總長劉和謙上將、總統府參軍長 蔣仲苓上將等陪同,下午抵澎巡視,除聽取縣長王乾同的縣政簡 報外,也巡視新建碼頭、港務大樓,及澎防部、陸軍戰砲聯合陣 地、海軍海蛟部隊。
1990 反軍人干政遊行,在臺北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汽油彈出現。
1990 省交通處撥配交通車6輛,給蘭嶼、綠島鄉使用。
1990 立法院院會投票同意郝作村出任行政院長。
1990 立法院在議場內外發生抗議衝突中,同意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長。李登輝總統特任郝柏村為行政院院長。
1989 省府調查本縣內具有觀光價值的民族技藝,參加下屆嘉年華會,促進觀光事 業發展。
1989 六日凌晨遭韓國船員搗毀慶安宮神像九尊,上午十時舉行開光點 睛回鑾儀式。
1988 縣立文化中心竹藝博物館啟用。
1988 南投縣立文化中心「竹藝博物館」創館,吳聖宗獲頒特優獎。
1988 荒置六年的市立醫院,以全國第一所公辦民營綜合醫院面貌揭幕,由彰化秀 傳醫院負責營運。
1987 第13屆第2次大會。
1987 76年端午節龍競賽,今天上午假鹽埕國中操場舉行開幕典禮,龍舟賽自即日 起在仁愛河中正橋至高雄橋間河面舉行三天。
1987 七十六年「美化吾縣」運動考核揭曉,鄉鎮市公所部份佳里鎮公 所第五名,頒發建設獎金五十萬元,村里部份佳里鎮溪州里第一 名,頒發建設獎金五十萬元。
1987 李光前廟大門牌樓及週邊環境美化工程今日完工,計補助經費新 臺幣(133)萬(7625)元。
1987 空軍總司令陳燊齡抵北竿巡視。
1987 行政院新聞局和「全國仿冒委員會」共同主持將約2萬卷的仿冒錄影帶以重型壓路機壓碎之行動。
1987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藍腹鷴和帝雉此2種瀕臨絕種的鳥類分別在3月及5月孵育成功,牠們分別列入世界百種瀕臨滅種動物名錄的第36位及第27位。
1986 「臺北縣游姓宗親會」成立。
1986 縣府邀請歷任縣長、議長、副議長、民意代意舉行建設座談會,對地方精神 建設、物質建設,交換意見,提供可行方案,期使加速地方建設。
1985 省水產試驗所澎湖分析經過7年來的努力,人工培育石斑魚苗成功 ,為國內首度成功的創舉,推廣大量繁殖造福漁民。
1985 市長交托典禮於文化中心演藝廳隆重舉行,省府委員胡惠德監交,代理市長 陳癸淼並宣誓就職。
1984 省立臺東師範專科學校邀集輔導區內特殊教育老師,研討本省特殊教育教學 方法,並以愛心、耐心教導智障類學童。
1981 土城承天路「臺灣膠業公司」倉庫起火,延燒隔鄰「又興企業公司」,損失總計達四千萬元。
1981 臺灣省議會通過省政府七十一年度總預算,歲入歲出各為一千一百二十二億 一千餘萬元。
1981 佳里漁民在布袋西北外海撈獲一具重九十公斤的「牛頭化石」。
1981 佛教臺灣分會勞軍團,由該會理事長淨心法師率領,致贈一百萬 元勞軍,並在山外國寺舉行護國息災法會。
1981 佛教臺灣分會勞軍團,由該會理事長淨心法師率領,致贈一百萬 元勞軍,並在山外復國寺舉行護國息災法會。
1981 白沙鄉自動電話裝置完成,上午舉行啟撥通話典禮。
1980 金門地政新建大樓啟用。
1979 臺東高商全校員工愛國自強大會,在知本神農山莊舉行。
1978 市政府為維持士林區天母里居住水準,公告該地區建築管制要點。
1977 臺灣省政府決定運用經費二億一千五百零九萬元,改善沿海居民生活。
1977 省補助7,000餘萬元,整建臺東交通設施。
1977 航行基隆、馬祖、金門之「連江輪」,首航金門。
1976 臺中港外廓堤防工程,季風結東,恢復作業。
1976 防止濫墾濫伐,縣府決定接管林地巡視。
1976 教育部長蔣彥士與次長郭為藩上午抵澎,視察偏遠地區國民教育 ,於次日離澎。
1976 縣府舉辦教師杯桌球賽,賽程兩天。
1975 經濟耜議定配合有關單位,加強金門經濟繁榮,決協助礦產開發 ,農業加工及水產開發三項。
1975 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在行政院院會上,嘉許「金門十分乾淨、空 氣清新,地方清潔,社會乾淨。」
1974 縣議員建議省公路局速增闢豐原駕照考場。
1974 臺中縣鄉鎮稻米增產競賽,評審日期訂定,方式同時公佈。
1974 縣府訂定飼養家禽豬羊管理要點,送縣議會審議通過後實施。
1972 全縣民防訓練教學觀摩,上午八時在金沙地區擴大舉行,縣長郝成璞親共主持,並期勉全體隊員蘝實強化戰訓工作。
1972 銅鑼鄉辦理社會救濟貧戶調查經實查結果一級貧戶二十四戶、二 級貧戶六十五戶、三級貧戶九十六戶,共一八五戶。
1972 縣耕地租佃委員會委員任期屆滿舉行新任委員選舉。
1972 第9屆第15次臨代會。
1972 馬祖電信代辦處(馬祖電信局)舉行揭幕典禮,臺灣電信管理局長繆超鳳主持。
1971 慶祝黃鏡峰縣長就職三週年,縣政府舉行員工運動大會。
1971 省警務處發表本省本年四月份現住人口統計:全省三百四十五個鄉鎮區市總 人口數為一千二百九十八萬九千一百二十六人,其中男性六百八十二萬三千 四百一十九人,女性六百十六萬五千七百零七人。
1970 越南衛生官員,由省衛生實驗歐技士陳大革陪同來縣考察簡易自來水工程。
1970 衛生所前方三角地帶,已由汽車公會出資鋪設水泥路面,預計將 可劃分成六個停車位。
1970 宜蘭縣影劇公會召開緊急會議,研商挽救危機的途徑:決定呼籲 政府減輕各種稅捐負擔,使電影戲劇業者能在目前電視嚴重威脅 之下得以繼續維持。目前縣內每家戲院需負擔的各種稅捐最少在3 萬元以上,另還加上經常經費,如人事費、電力費、地價及房捐 稅、什費等,平均一個月需付出8萬元以上,以目前營業收入,實 在無法維持業務,因此在緊急理監事會議上要求政府機構減輕他 們各種稅捐的負擔,使業者能繼續維持營業。(《臺灣新生報》- 59-05-30)
1970 宜蘭縣政府辦公廳舍遷建所需洽購完成:地點在宜蘭市建業里, 總面積8公頃,每公頃405,000餘元,總地價為320多萬元,市公 所於是日撥付第1期3成地價給土地所有權人。(《臺灣新生報》 -59-05-30)
1970 第二屆亞洲柔道賽大會,在高雄市隆重揭幕,省主席陳大慶親致歡迎詞。
1969 沙鹿國民小學由於教室使用年久,破爛不堪確屬危險,經省府同意改 建二層新樓,補助五十八萬五千元。
1968 民航空運公司,奉交通部民航局核准,停止飛行環島客運班機,原業務改由 中華航空公司接替。臺北飛馬公航機,由每日二班增為五班。
1968 省民政廳公共造產主管洪盈基,抵東視察。
1968 全縣各鄉鎮選舉第九屆鄉鎮民代表會代表。計三二七名均順利選出。
1967 臺東糖廠新舊任廠長,今午在該廠大禮堂舉行交接典禮,新任廠長吳瑞年, 卸任廠長陳東元,由屏東總廠副廠長監交。
1967 新竹縣議會通過五十七年度地方教育捐征收辦法。
1967 頭屋鄉五十五年度財政業務考核,榮獲全縣第一名。
1966 裘迪颱風過境,連日豪雨。
1966 詹純鑑主任謂苗栗縣環境衛生之良好,為全省模範。
1965 省府實施都市平均地權第二期實施地區,成功鎮列入計劃。
1964 縣府公告征用私有土地興建後龍水庫。
1963 臺東61歲老人蘇禮,完成單車環島創舉。
1962 全省硬式網球賽,臺中市B隊獲乙組冠軍。
1961 臺北市為整理淡水河堤,今起發動龍山、雙園、城中、延平、大同、建成六 區十萬民工,作兩週之義務勞動,從第一水門至第十八水門之堤壩道路,及 環境衛生,整理完成。
1961 政府決定投資 5 億元由兵工開發東部荒地 8 千公頃,計劃在花蓮大禹、卓溪等 10 條河Jr 築 6 萬 9 千公足的護岸堤防,以防止山洪沖毀墾地並疏導溪流,將河床中的砂碟荒地墾為良田。
1960 苑裡郵電局新廈落成。
1960 全國性庚子詩人在臺中市私立宜寧中學大禮堂舉行,四百九十八 詩人擊缽聯吟、詩題、七律為:「庚子臺中市詩人節感懷」,七 絕為:「橫貫公路」。即日收到佳作七百餘篇。
1960 港口舉行端午節龍歲競賽,參加者六隊。
1959 西螺農校舉辦農業科教學觀摩會,省立台中農學院派教授指導。
1959 縣府撥發征屬優待金谷695,977元,於端節前放發完成。
1958 臺東縣平地山胞輔導委員會成立,委員11人由黃縣長兼主任委員。
1958 花蓮縣木瓜溪北岸新生地開發促進委員會成立。
1958 行政院撥款三千萬元,在苗栗縣收購茅油。
1958 全省建設工作檢討會,在臺中市召開,大會由建設廳長朱淮主持。省政府主 席周至柔蒞會勗勉,謂應鼓勵民眾,發揮力量,戮力建設。水利局長章錫綬 ,就一年來水利建設工作提出報告。我田徑選手楊傳廣,在東京亞洲運動會 中,以七千一百零一分,榮膺十項運動冠軍,贏得金牌。
1957 省政府公布臺灣省各級人民團體調整辦法。
1957 縣府奉令解散陶器公會等十五個未接受縣府社團檢查之人民團體。
1957 鄉民代表會第五屆第八次大會開議。
1956 臺東在學青年折起志願從軍高潮,一週來臺東男女中學及農校70餘青年聯名 請纓。
1956 「中日貿易協定」在臺北簽字。
1956 貢寮鄉穗玉村、豐珠村選舉第五屆村長。
1955 岸裡國民學校代表臺中縣參加全省國民學校學童躲避球比賽榮獲冠軍 。
1954 本縣山地鄉春蠶收悄成績優良,山胞對養蠶事業已發生興趣。
1954 花蓮榮譽國民之家舉行成立週年紀念大會。
1954 反共義士來花入營,各界熱烈歡迎。
1954 ①縣議員陳雲提出建議,有陳乾坤等四人附議,建議1.本縣暫時停止普選, 以資配合地方環境,並免勞民傷財。2.上級民意代表由下級民意代表選之, 此議案送請省議會審議。②發現不明飛機,發布緊急警報。
1953 俞鴻鈞視察花蓮縣第,以「去私」勉縣政同仁,並赴秀林鄉訪問山胞。
1953 省府主俞鴻鈞巡視花蓮,主持榮譽國民之家開幕典禮。
1951 立法院完成「財政收支劃分法」立法。
1951 雲林縣首屆民選縣長晉省參加第四期全省民選縣市長講習會。
1951 兵工建設嘉南大圳大埔尾圳竣工。
1950 成立淡水區衛生所,蔡坤煌擔任主任兼醫師,辦理本地各項有關衛生保健事務。
1949 花蓮縣食堂茶室職業工會成立。
1949 上海撤退之軍隊駐紮在臺北、基隆各中小學校。
1948 竹田鄉民代表會第二屆成立主席曾貴剛當選,同日宣誓就職。
1948 岡山大同橋修建工程告竣,舉行橋典禮。
1947 本省失業問題,前民政處根據各縣市調查登記報告,截至本年四月底止,共 計一萬六千四百四十八人,時因失業者未明調查登記意義,間有不願登記者 ,致數字未盡正確。
1947 民政廳為徹底明瞭本省失業情形並謀救濟起見,已再飭各縣市切實調查登記 ,同時積極擬具救濟辦法。
1947 臺灣省參政員羅萬俥、陳逸松、林忠、謝娥等,連袂謁 蔣主席,當蒙於官 邸招待午餐,並垂詢臺灣事變之發生及經過。
1947 暴風雨襲臺、南部交通斷絕,成巨災。至八月一日,損壞鐵路修復,縱貫線 照常通車。
1947 舉行全縣軍民同樂晚會為期二天,東部綏靖司令官何軍章由花抵縣主持。
1947 謝真縣長出巡蘭嶼,火燒島兩離島鄉行期一週。
1941 內本鹿事件主事者「」一家十五名,押送關山郡警察課進行調查 ,事件發生以來,歷八十餘日,暫告結束。
1940 在米荒聲中,高雄州一期米四萬袋運往日本內地。
1940 在米荒聲中,高雄州一期米四萬袋運往日本內地。
1940 合資新自動車商會,將長途公共汽車路線和汽車十八輛,讓予臺灣軌道株式 會社。
1940 臺灣青果同業公會聯點會開評議會於臺中。
1938 高雄州棉作物十年計劃。
1937 臺東廳規那(奎寧)栽培,目前有大武山地武田農場七百甲,中研「 (麻里烏)」試驗場七百甲,以及知本星製藥申請二千甲。隨山 地開發調查的進行,大企業紛紛在廳內申請大集團地預備栽植各種作物 。為避免爭地產生磨擦,臺東廳對規那(奎寧)栽培,擬定具體方案, 在各地選小面積最佳適地,提供小企業經營,或以之作為授產,鼓勵原 住民栽培。本年度在臺東、里壠、大武等各支廳的適地,發配苗木二萬 株,實施試驗性栽培。並以此為基礎,增殖六十萬株,無償發配給有意 栽培者。
1933 設立竹山郡筍出荷組合。
1932 黃再壽舉辦業佃墾談會:宜蘭街振和商行主黃再壽氏,是日於三 星庄再連農場招佃人60餘名,開墾談會。(《臺灣日日新報》-昭 和-07-06-01/宜蘭近信-業佃墾談)
1932 里壠支廳布農人三十一名、大武支廳排灣人十六名、臺東支廳紅頭嶼雅美人 十六名,在臺東卑南溪參觀山砲隊實彈射擊。
1932 臺灣山砲兵大隊,於下午一至二時,在臺東街臺東、猴子山一帶實施步砲聯 合實彈射擊。
1931 臺灣省教育會館開幕。
1931 臺灣教育會館開幕。
1927 政治團體「臺政革新會」成立,後改「臺灣民黨」。
1927 政治團體「臺政革新會」於臺中舉行成立大會,標榜「實現臺灣人全 體之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解放」;繼而改稱「臺灣民黨」。
1927 蔣渭水、蔡培火等脫離「臺灣文化協會」後,在臺中另組「臺政革新會」, 三十日,向總督府備案,六月底旋被禁止結社。
1927 蔣渭水、蔡培火、彭華英、蔡式穀、陳逢源等脫離「臺灣文化協會」,另組 「臺政革新會」,是日,在臺中舉行成立大會。
1927 蔣渭水等人在臺中成立「臺政革新會」:昭和2年年初,臺灣文化 協會左右分裂,左派青年掌控文協,文協舊幹部蔣渭水、蔡培火 、彭華英、蔡式穀、陳逢源等人退出文協,另組「臺政革新會」 ,在臺中舉行成立大會。(《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一大事記》:295 )
1927 竹南郡竹南庄。本地人士陳主得計畫將所有保安林數十甲土地, 貸予帝國製糖使用。
1926 里壠支壽駐在所設置公醫診療所,同時廢除桃林「蕃人療養所」。
1924 臺中青菜市場移於第二消費市場內。
1924 宜蘭街二結煉瓦工場邊圳路普渡:該地常有投河自殺者,附近農 家深不自安,乃在圳岸設祭壇,舉行普施餓鬼。(《臺灣日日新 報》-大正-13-05-29/蘭陽特訊-普施餓鬼)
1924 大社庄廖乾三卒,享年七十有三。
1919 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出發赴東部巡視。一行於上午七時十五分自臺北站啟程 ,乘列車抵基隆,坐撫順丸於九時出帆,下午四時半抵蘇澳,十時再出港赴 花蓮港。
1918 大湖支廳。報載大湖拔五千尺,氣候適宜養蠶,新竹廳當局曾於 該地勸誘飼育,大加獎勵,今飼育者甚多,客年收繭數量多七十 石,居本島產繭量第一位。
1917 美國飛行家司密斯來臺表演空中特技。
1917 璞石閣信用組合成立。
1916 全臺獸醫大會開於臺北。
1915 阿緱廳枋山支廳草埔後社人,移住巴塱衛支廳。該社人因耕地狹隘,生活困 苦,請求移居巴塱衛支廳轄內甘那壁社和鴿仔籠茉。自三月十日起,攜帶少 數家財住進該兩社中。臺東廳跟阿緱廳商議後,本日同意二戶十六名移居甘 那壁社,五戶二十二名遷居鴿仔籠社。
1913 臺中神社列為縣社。
1913 苗栗支廳。本日報載苗栗街自改設支廳以來商務逐年衰退。
1913 新竹電燈會籌辦苗栗電燈,初估約有二千戶需要點燈。
1913 造橋支廳。本日報載寶田石油試掘造橋油田,採掘權屬川瀨周次 氏。
1911 臺東廳以告示第16號,公布依「臺灣防疫組合規則」第一條,指定南鄉卑南 街為防疫組合區域。
1905 聞俄波羅的艦隊日海軍艦隊大破而滅,臺民安然。
1896 恆春支廳長相良長綱,於上午五時率領中村屬、竹內醫員及張新才、王福、 潘文杰、潘骨力等隨相良大尉所率領之前衛軍經馬蘭、卑南、檳那知其(檳 榔)、八石口、而抵排仔排社。
1895 日軍由三貂角登陸,八日北白川師團長宿營澳底。
1895 樺山資紀會近衛師團自澳底登陸,守軍兩營甫經成軍,不戰而潰。
1895 日本軍隊在澳底、鹽寮一帶登陸,進攻臺北。
1895 日軍自澳底登陸。
1895 日軍由三貂角登陸,北部義軍潰敗。
1895 全臺灣劃為三縣一廳,縣之下設支廳,本鎮因而隸屬臺灣縣彰化支廳。
1805 蔡牽浸掠沿海,同知薛志亮嚴防海口,募兵勇守塹城,縉紳鄭崇和募鄉勇防 守。
1665 四月十五日(五、二十九),水師提督施琅鄭鳴駿、黃廷等舟師出銅山,本 日夜晚抵澎湖,颶風大作,各船飄散,遂回廈門。
1661 實施郡縣制,置一府二縣,本地隸屬天興縣。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