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今日鄉土記事

 

今日鄉土記事:0331

2020 民用航空法遙控無人機專章施行,以因應遙控無人機活動漸增並明確相關管理方式。
2020 黃玉霖政務次長主持觀光局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召開「振興觀光產業融資信用保證要點(觀光遊樂業)紓困貸款」座談會,向觀光遊樂業說明紓困貸款相關內容。
2020 王國材政務次長主持「大眾捷運系統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審查委員會」第38次會議-審查新北市政府所報「五股泰山線輕軌運輸系統暨周邊土地開發可行性研究報告」,邀集相關單位就新北市政府簡報本計畫可行性研究及歷次書面審查意見之辦理情形與修正成果等內容交換意見。
2020 林佳龍部長訪視中華民國觀光導遊協會舉辦之「交通部協助受重大疫情影響觀光相關產業轉型培訓」導遊人員職能教育培訓班(中部場)上課狀況,期讓相關從業人員再向上提升戰力,並協助檢視重要觀光設施,以作為未來轉型升級基礎。
2020 林佳龍部長赴臺灣鐵路管理局板橋站及高鐵板橋站視察「109年清明節連續假期疏運」整備情形及相關防疫措施,並慰勉第一線同仁執勤及防疫工作兼顧之辛勞。
2019 協助環保犯罪案件及執行環境調查等各種環境污染 檢測工作,共完成108件/1,403項次環境樣品之檢 測。
2019 「107學年度大專校院排球運動聯賽」公開一級總決賽冠軍戰,男、女子組皆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奪冠。
2019 中央氣象局經管位於臺灣南區氣象中心之國定古蹟「原台南測候所」,建於西元1898年,因受到2016年0206美濃強震影響,造成部分結構受損,歷經半年多的修復,於本日重新開放,並配合古蹟興建至今121週年,特別以「1•2•1 起步走!」為名舉辦週年活動,邀請民眾一起體驗昔日氣象人員作業樣貌,並與該局同仁共同引領氣象科技繼續向前邁進。
2018 與交通部公路總局合作完成台 72 線之廢輪胎橡膠 瀝青路面鋪設,全長共達 20 公里車道,係為國內第 1 條以新增訂「橡膠瀝青混凝土鋪面」之施工規範。
2018 教育部修正《幼兒教育幼兒保育相關系所科與輔系及學位學程學分學程認定標準》,名稱並修正為《國內專科以上學校教保相關系科認可辦法》。
2018 召開「第2屆運動彩券業務督導小組第24次會議」。
2018 「106學年度大專校院排球聯賽」公開一級總決賽冠軍戰,男子組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奪冠,女子組由正修科技大學封后,由林署長福德出席頒獎。
2017 「106年運動企業認證啟動記者會」在香格里拉遠東大飯店舉辦,由林署長德福出席。
2017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訂定發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辦理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新住民語文競賽作業要點》。
2017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訂定發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新住民子女國際交流作業要點》。
2017 國家教育研究院訂定發布《國家教育研究院圖書館館藏資料借閱暨閱覽規定》。
2017 為深化原住民族語傳承活力,因應現代生活語言溝通需求,原住民族委員會與教育部自104年共同推動族語新創語詞計畫,歷時三年,以16族的語言各自發展出240個詞彙,總計3,840個新詞。
2016 運動彩券101年度保證盈餘差額行政訴訟事件, 經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駁回原告之訴。
2016 「105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暨105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聯合記者會〈臺北場〉」,何署長卓飛主持。
2016 「2019臺中東亞青年運動會籌辦計畫」提報行政院審議。
2016 國內師資供過於求,單一專長的師資生,紛紛搶修華語教學課程,培養第二專長,師資藝教司指出,教育部鼓勵師資生參與華語教師培訓或參加華語教學能力認證,取得華語教學資格,以擴展師資生的職涯發展。
2015 教育部預計 112 學年度推動 8 至 12 所公立大學合併,私校減少 20 到 40 所,將有 1 萬名大學教師工作權受影響。
2014 魏國彥署長帶領同仁參與「地球環境季春季淨灘活動」。
2014 臺北市政府召開「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籌備委員會第5次委員會,教育部陳次長德華、何署長卓飛,以副召集人及委員身份出席。
2012 駐防東引燕秀澳長達40餘年的兩棲連裁撤。
2011 花蓮縣卓溪鄉公所舉行浸潰梅酷訓練與實習活動,大批民眾與 4 個梅李產銷班一起學做梅子酷。
2010 修正發布「交通工具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第3條、第4條條文。
2009 立法院3讀通過「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施行法。
2006 獲考試院同意備查,臺北市地政處土地開發總隊成立。
2006 統一超商7-11首度在本縣設店,南竿介壽村與清水村兩家加盟店開張。
2003 「臺灣西藏交流基金會」正式掛牌運作。
2002 臺北市發生芮式規模5的大地震,101大樓因起重機被震落,造成5人傷亡。
2001 首次舉行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2001 慶祝婦幼節、模範婦女表場,互鎮立托兒所親子運動會,假頭城鎮體 育場舉行模範婦女頒獎及親子活動。
2001 二○○一苗栗國際假面藝術節活動登場。
2001 宜蘭幼稚園耆老座談會:《宜蘭市志》編纂小組邀請十多名畢業6 0多年的校友舊地重遊,曾在該幼稚園任教,79歲的許仁丹老師也 遠從花蓮來赴會。(《聯合報》-90-03-22)
2001 教育史上首場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宜蘭縣共有6個考場,6,408位 學生;4月10日寄發成績單,23、24日兩天,接受學生申請入學及 甄試入學的報名,5月5日進行術科考試,5月15日公佈錄取名單。 (《中國時報》-90-04-01;《自由時報》-90-04-02)
2001 馬祖一馬尾臨時航班從南竿福澳港首航,乘客28人。
2001 以布農族原住民子弟為主的卓溪鄉卓溪國小,獲得花蓮縣政府 8 百萬元補助,進行校舍整建工程,當地族人及學童都穿著布農 族傳統服飾及儀式,為新校舍的落成斤福及歡慶。
2000 已完成多時的愛六路形象商圈造街計畫,普遍獲致好評,立委王 拓表示,形象商圈的目的,除了提升商機、帶動人潮外,更要發 揮社區整體營造精神,發揚基隆海洋都市的特色及提升市民文藝 氣息。
2000 「親民黨」成立,宋楚瑜、張昭雄分別為正、副主席。
2000 東引中柱港升降棧橋工程開工。
1999 總工程費l億5600餘萬元馬祖民俗文物館新建工程舉行動土典禮。
1999 同日,連江縣稅捐戶政,地政聯合辦公大樓落成啟用。
1999 同日,金航輪首航抵達南竿福澳港,數百鄉親登船參觀。
1999 關山鎮親水公園入選內政部舉辦的「魅力城鄉」選拔中選,在眾多的鄉鎮市 中脫穎而出。
1999 為因應里長事務費調高,省政府日前要求各縣市取消里長的端午 及中秋節特別費。但此案遭基隆市議會反對,全市七區的追減案 皆遭議會退回。
1999 歷屆市民代表假栗華飯店座談,為地方建設提建言。
1999 省立苗商校區隔音牆設備完工。
1998 日本居住在北海道、岸州的原住民-愛奴族訪問本縣各族群,他們認為黥面 、頭髮舞與他們有諸多相似之處,他們一行15人,在南京路廣場表演傳統舞 藝:燕子、谷倉收獲舞、竹片口簧琴及頭髮舞等。
1998 下屆鄉鎮市民代表名額經選委會會議決定:臺東市19名、成功鎮11名、卑南 、東河、長濱、太麻里、鹿野、池上各11名,大武、綠島及5個山地鄉各選7 名。
1998 東引鄉戶政事務所新廈落成啟用。
1997 往返澎湖縣、嘉義市袋港兩地的「永發輪」貨輪,上午滿載貨物 平安駛抵鎖港碼頭,正式加入航運。
1997 陳國祥接任琅玗陳宗祠董事長,將主普雞籠中元祭活動。
1997 消除豬隻口蹄疫疑慮,於縣府前廣場辦理「千人喫豬腳麵線」運 動。
1995 84年全民運動,慢速壘球、棒球、幼兒足球,經1天的比賽,達到全民參與 目的。
1995 陳縣長接見留法工科博士陳慶瀚,並禮聘出生於陽宅村的陳博士 擔任縣政顧問。
1994 大陸旅遊發生千島湖事件。
1994 全國總工會日前改選理事,基隆市蔡枝協(碼頭工會),干文男(營 造工會),陳德雄(美燙髮工會),吳海瑞(中船產業工會)等四人當 選。
1994 由林水木市長率領之澳洲麥里搭偉利姊妹市訪問團及地政考察團 ,上午返抵國門,隨即舉行記者會,報告考察心得。
1994 基隆市府社會局長舉行交接典禮,由前任邱雲儀將印信移交新任 鄭炳煥接收。
1994 經濟部與行政院勞委會同意外勞工作居留年限延長為3年。
1994 「終止童妓協會」成立。
1994 24位臺灣旅客乘坐「海瑞號」在中國大陸浙江省千島湖觀光時,與6名中國大陸船員及2名導遊,共32人遭到搶劫,在船艙內被兇手燒死。在之後案件偵辦的過程中,當地公安機關沒有及時對外界公佈案情進程。且與臺灣媒體對刑案報導態度不同,正是兩岸新聞觀念的差距,導致了事態的擴大。
1993 國民黨成立「黨營事業管理委員會」,由中華開發董事長劉泰英擔任籌備會主委。
1993 華斌海運客輪公司的豪華「海燕」客輪,自本日起每日載客往返 臺灣與澎湖,可載客196名,航行臺澎僅需50分鐘。
1993 日辭郵船株式會社委記中船公司基隆總廠建造之第二艘巨型散裝 貨輪「西京丸」,只作一次試航即行交船,上午十時簽約建造第 三艘同型貨輪。
1993 基隆市警察局八十一牛交通禮讓年執行活動工作成果,經評比為 全省第二組第一名,局長陳秉三到交通部接受頒獎表揚。
1993 基隆市暖暖國民中學化學實驗作品,「密閉器中燃燒與氣相成分 變化之研究」獲全國科展第三名。
1993 基隆市第五期深澳坑市地重劃抵費地第一批標售,下午二時公開 開標,順利標出。
1993 宜縣環保局訂定「宜蘭縣環境清潔考核獎懲實施要點」。(《宜 蘭文獻雜誌》4:88)
1992 基隆市民防戰備聯合檢查,長安十九號演習實施,由民防第二大 隊擔任操練,市長林水木、團管區司令陳兆霖,由市警察局副局 長錢楨陪同校閱。
1992 國大臨時會因上次大會正副秘書長人事案確認問題爆發肢體衝突,主席朱有福召入警察制止。
1992 中船公司基隆總廠承建之中油公司油品輪,下午二時三十分在三 號碼頭舉行交船典禮,由中船公司總經理余辰男、中油公司代總 經理陳國勇共同主持,代總經理夫人王月嬌女士擲瓶並命名「康 運號」。
1991 海軍第八十敦睦支隊,由指揮官沈方祥少將率領,上午靠海軍三 軍區碼頭。
1991 兩岸紅十字會進行罪犯遣返,首度從馬尾將潛逃大陸的「天道盟」太陽會長吳桐潭經馬祖押返臺灣。
1991 高雄市籍漁船「吉發號」,在澎湖縣西北方海域,遇強風巨浪, 船身傾斜翻覆,船上5名船員落水,1人獲救4人失蹤。
1991 由於東京銀行在臺設駐在所,中國大陸杯葛該銀行開設上海分行。
1990 79年慈幼週成果觀摩暨縣內公私立托兒所保育人員表揚大會,在文化中心舉 行。
1990 總統李登輝由行政院農委會主任委員余玉賢陪同,上午抵澎視察 漁港、造林等地方建設,並前往仁愛之家探視。
1990 仰山文教基金會召開第一次籌備會。(《中國時報》-79-04-01)
1990 銅鑼站與南勢站雙線通車。
1988 內政部決定將北市圓山貝塚列為一級古蹟。
1988 財政部通函全面實施MTV課徵娛樂稅。
1988 基隆市籍立法委員張堅華,邀請國防部派員來長,會同基隆市政 府建設局長隆資平等到外木山勘查示範漁村規劃工作協調溝通。
1988 省立基隆商工職校出納組長黃淑真,市立安樂國中工友江秀珍, 各因侵佔公款,基隆地方法院型庭分依貪污罪各判有期徒刑十年 。
1987 涉嫌非法套購公教食米圖利案的糧食局臺北糧管處長江清燕等14人,經宜蘭地檢處偵查終結,分別依「戡亂時期貪污治罪條例」,「違反糧食管理治罪條例」等罪嫌提起公訴。
1987 全縣公私立幼稚園教師觀摩會,在關山愛育幼稚園舉行,觀摩教學、育幼、 交通安全等方式。
1987 在鎮民代表率牨倡導下,汶沙里民熱烈響應,大家紛紛踴躍捐款 ,充實里辦公處內部設備。
1987 沙美「忠孝新邨」興建兒童樂園工程,可望於近期內發包興工。
1987 據鎮公所統計,金沙鎮道路網總面積已達一百八十七點七四公頃 。
1986 縣府辦理土地總登記最後一天,全縣6千多筆土地只完成3千筆登記,土地登記率約50%。
1984 中船按照巴拿馬運河極限容量設計之三艘六萬六千載重噸級,散 裝貨輪之一的「智明輪」,上午十時三十分在中船二號碼頭舉行 交船典禮。
1984 財政部公布「金融機構增設分支機構審核要點」。
1984 中船設計之三艘六萬六千載重噸級,散裝貨輪之一的「智明」輪,今命名及 交船。
1983 安平工業區產品陳列室正式啟用。
1983 行政院通過「遏止色情污染實施要點」,訂4月1日起全面推動。
1983 考選機關表示今秋甲等特考取消年齡限制。
1983 行政院通過「復甦經濟景氣促進工商業發展方案」。
1983 中央體育聯合訪問團,由體協副理事長鍾棫祥率領訪金。
1982 小林社區活動中心竣工。
1981 公路局採分期辦理南迴公路改善工程。
1981 中華路道路工程完工。
1981 市社會局統計,目前臺北市殘障人口數共有六千三百八十八人,其中肢體殘 障佔三分之一。
1981 公館水圳第二期工程竣工,同時納入高雄農田水利會灌溉系統。
1980 岳武穆王877週年誕辰祭典在宜市碧霞宮舉行。(《中國時報》-6 9-03-25;《宜蘭縣設縣30週年大事記》:150)
1980 通九大橋引導工程駁崁與柏油路面工程竣工。
1979 總統府資政吳經熊伉儷訪金,作學術演講。
1979 發展本縣觀光,經觀光課初步排定開發順序:(1)三仙臺、(2)八仙洞、(3) 泰源、(4)綠島、(5)紅葉谷、(6)伽路蘭、(7)杉原、(8)知本、(9)初鹿、 (10)石雨傘、(11)南橫、(12)池上、(13)大武、(14)鯉魚山、(15)成功、 (16)胆□先民遺址。
1978 第11屆鄉鎮市民代表選舉區劃分及應選名額公告:宜蘭市劃為4選 區:應選15名,內含婦女保障名額3名。(《中國時報》-67-03- 31)
1978 本鎮鄰里調整,東勢里併入北勢里,三鹿里併入埔子里。
1978 省主席謝東閔在省議會作施政報告:呼籲大家風雨同舟,團結合作,邁向均 富樂利的社會。
1977 教育局公布六十五學年度公私立高級中學工科的評鑑結果。
1977 參加全省社區示範觀摩會,五權社區績效斐然。榮獲第一名。
1977 臺灣省議會第五屆第九次大會揭幕,會期八十天。
1976 臺中縣不動產價格調整,開始實施。
1976 本縣參加省田徑賽之選手,授旗往賽。
1975 臺中港南防波堤施工道路完工。
1975 省府通過「臺灣省加速發展職業教育方案」。
1974 省府核定台市市政府員額編制,新增六十餘人。
1974 龍潭第一、第二公墓發生火警,燒燬山林地40餘甲:中午11時50 分許龍潭第一、第二公墓忽然有三處發生火警,經宜蘭、礁溪二 警分局派出消防車,以及發動附近居民、旅遊青年百餘人,經4個 小時的努力,始將火勢撲滅,共計燒燬山林地40餘甲。(《中國 時報》-63-04-01)
1973 臺灣地區全面整頓交通秩序,統一量罰標準公布,對交通違規事件,從重處 罰。
1972 雲林縣各地仔豬病毒性痢疾流行,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七。
1971 力行國小三十週年校慶,及紀念圖書館落成啟用典禮。(《臺灣 新生報》-60-04-01)
1970 梓官區漁會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通過爭取闢建蚵子寮漁港。
1968 高雄籍漁船金鴻滿號在馬公虎林東出島觸礁,無人傷亡。
1967 泰國國務院院長他儂夫婦一行,由嚴副總統,魏道明部長等陪同訪問省府, 省主席黃杰舉行簡報,並參觀龍井示範農村及草屯農會業務。
1967 苗栗縣接受省府特優村里長獎者有:廖天進、邱松潔、徐四妹、 曾添喜、許榮銘、黃春琰、邱坤秋、徐福炎、劉垣金等九人。
1966 雲林縣戲劇文化工作隊編撰保防布袋戲劇本「女人、金錢、罪諜」一戲在 西螺鎮媽祖廟前正式公演,縣長及中部各縣市警察局代表及觀眾約三千餘 人。
1966 美軍駐馬首席顧問歐吉府少校離職,懷特少校接任。
1966 本縣第一屆中學聯運閉幕,由兼會長縣長彭瑞鷺主持頒獎。
1965 二崙源興米廠倒閉受害農民憤慨,西螺警察分局、二崙分駐所派員疏導。
1965 美國商業銀行臺北分行開業。
1965 臺北市人口至三月底止,有一百一十萬一千五百三十九人。人口密度每平 方公里一四、六一六人。
1964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吳大猷博士,抵達本縣,參觀國立清華大學原子 爐設備。
1963 縣府核令本學期興建國校教室七十二間,省府補助一二○萬,限 八月完工。
1962 第7次第2次代表會。
1962 外埔鄉土城三號橋重建竣工。
1961 中正橋拓寬期間,搭建便橋供人車來往。
1961 東部軍政聯繫會報,在團管區召開,師管區黃司令建墉將軍主持。
1960 國防部長俞大維抵南、北竿視察。
1960 同日,國大代表馬祖前線勞軍團20人蒞馬勞軍。
1960 邱慶德當選屏東市長,市民代表會主席暫由副主席鄭榮亮代理。
1960 縣保密防諜觀摩會在社教揭幕。
1959 糧食所貸放農戶款2,905,850元
1958 黃運金省議員等五人抵縣,調查都市平均地權實施情形。
1958 各市鄉鎮公所公告第六屆表改選名額,共計一百九十八人,第六屆村里長亦同時改選,選舉事務由市鄉鎮公所主辦。
1958 縣政府召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會議,列舉十七項實施辦法。
1957 中國青年航空協會在臺中市舉辦空中感覺飛行。
1957 松山五分埔松山煤礦第一、二礦坑,瓦斯爆炸,相繼倒塌,七死三重傷。
1957 省改善環境衛生督導團視察花蓮市鄉鎮環境衛生。
1955 省政府改定十三種營業利潤率,以便開徵營利所得稅。
1955 為勵行戰時生活,杜絕當前社會的浪費糜爛,特制定制裁社會消費及防止辦 法一種,在本日運動會場上宣佈實施。
1955 竹東國校完成自來水裝設。
1954 省政府會議決定分別收容治療老弱傷殘反共義士。
1953 召開山地行政檢討會,討論山胞農業定耕、生活改進等問題。
1953 臺北市吳三連答覆記者詢問時表示,綜合運動場擇定在7號公園預定地興建,而預定地之居民亦舉行記者招待會,呼籲市府顧及彼等民生問題。
1951 臺北市戶口總核對完畢,決定應行疏散人員數目為十餘萬人。
1951 臺北市戶口總核對完畢,決定應行疏散人員數目為十餘萬人。
1951 白犬精神堡壘「山海一家」由東海部隊修建,房屋內部備有長官 及外賓休息室數間,皆係羊毛地毯、沙發靠椅、鋼絲床,還有中 山室、桌球室、閱覽室、陳列室、會議室、攝影部等,由魏守備 隊長戍守,為官兵精神寄託。
1951 東海部隊修建白犬島「山海一家」,成為官兵精神堡壘。
1950 草山管理局更名為陽明山管理局,仍轄士林、北投二鎮。
1950 本縣奉省令配募愛國公債115,000元,縣民認購踊躍,超過原定配額1,250元 。
1950 裁撤玉里區署。
1950 綠島鄉正名後積極綠化工作,半年中植樹二萬株。
1949 全省普降甘霖,臺中縣境雨量最豐,日月潭水位激增,限電措施初步 放寬。
1949 本省各地普降甘霖,臺中雨量最多,日月潭水位大為增高。
1949 黃金市價每兩為四百三十五萬元。臺幣對金圓券匯率,自是日起為三元比一 圓。綜合分署長葛里芬一行飛臺洽商美援問題,美援肥料四萬噸下月初可運 抵本省,需付之價款撥充復興農村費用。
1948 出現最小相對濕度的38%為最高,另一次是70年7月18日。
1947 建功國民學校廢止「高等科」。
1947 屏東市立初級農業學校,奉令改制為屏東市第三初級中學校。
1947 行政長官公署通知:「二月二十八日臺北市發生事變,波及全省,奸黨暴徒 對外省同胞妄加毆殺,搶劫財物,所有被害人等務將受害情形,損失確數以 及時間地點於四月五日以前,向當地縣市政府詳實申報,核轉本署,以憑統 計彙辦。」
1947 查緝私煙事件在押人犯博學通,廣東蕉嶺人,業本省專賣局科員。葉得根, 福建福州人,對專賣局專員。盛鐵夫,浙江永嘉人。劉超祥,四川瀘縣人。 鍾延洲,江西瑞金人。趙子健,安微合肥人,均業專賣局查緝股專員。因殺 人及傷害案件,業經臺北地方法院檢察官偵查終結,提起公訴。
1946 選舉第一屆新竹市參議員即日開票發表。
1946 是日以前,臺灣各縣市財政沿用昭和二十年度預算。
1946 選舉第一屆新竹市參議員即日開票發表。
1944 竹東旭國民學校上坪分校獨立為瑞峰國民學校。
1944 臺中市「干城公學校」創立。
1943 解散全臺壯丁團(壯丁團為警察輔助機關,設立於茲已歷四十八年)。
1943 新社庄信用販賣購買利用組合成立。
1943 解散全臺壯丁團(壯丁團為警察補助機關,設立於茲已歷四十八年)。
1943 臺灣總督府解散全臺壯丁團。
1943 高雄州產業公會成立。
1943 新港郡守小田謙吉退職,任命古屋照邦為新港郡守。
1942 花蓮港燈臺移米崙。
1942 關山郡「(海端)」農業講習所,舉行第六回講習生23名結業 式,以及第七回講習生25名入所式。
1942 鐵路部降低生產擴充物資及生活必要物資之運費。
1942 屎尿殺菌池、驛前道路拓寬及路面改良舉行竣工:下午2點宜蘭市 設於員山庄新城字鎮平的屎尿殺菌池舉行竣工式。下午4時驛前道 路拓寬及路面變良工程舉行竣工式。(《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 7-03-29/宜蘭車站前道路擴張工程完工)
1941 后里農業公民學校改稱后里實踐農業學校。
1941 臺東港昭和十五年度移出入貨物,較過去五個年度,不論是數量或價格,皆 成長約三倍。此一發展趨勢主要歸因於:廳內河川整理事業之實施,關山、 大原原野等土地改良事業之進展,山地開發事業之推行,以及南迴道路完備 、並收歸局營等。
1941 都蘭富里道開鑿工程開工,主要為第4、5號橋,以及第7至14號暗渠,總工 程費14,655圓。
1941 新埤公學校增設餉潭分教場。
1940 日進公學校創校。借半分子集會為教室。
1940 日人高山勉接豐洲公學校校長。
1940 將「臺中州軍事扶助會及帝國軍人後援會臺中州委員部」合併為「恩 賜財團軍人援護會臺中州支部」。
1939 里港庄第二十五次協議會:因應1938年7月,日本皇軍發動「東亞 新秩序」戰爭,本庄進入戰時體制和統制經濟。
1939 宜蘭街盛大舉行零售市場、二大幹線道擴張落成典禮:為了實施 市制作準備的兩大工程,貫穿市場的三幹線道路,工程費103,900 元,改建工程費4萬5千元,是日上午11時起在新市場舉行落成式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14-03-27/宜蘭耗資十萬餘改造街 道使宜蘭街成為名符其實的銀座街)
1939 日本公布「國家總動法」。
1938 在廳辦公室,召開臺東廳防空委員會,到有委員十一名和幹事四名,慎重審 議十三年度計畫。
1938 臺灣總督府自昭和五年度起實施「審地開發調查」,歷時八年,至此告一段 落。此一開發調,係著眼於從理番上如何利用、開發山地。
1938 關山郡關山庄月野保正、雜貨商郭阿滿,獲准在關山庄一帶募集資金建設月 野保甲集會所,為期一個月,至同年四月三十日結束。
1938 公布「國家總動員法」。
1938 東勢女子公學校合併於東勢公學校,同時遷移新校舍授課。
1938 屏東火車六塊厝站建竣並通車。
1938 舊寮分教場,改稱為舊寮公學校。
1938 公布國家總動員法。
1938 公布「國家總動員法」。(《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一大事記》:319 )
1938 公布「國家總動員法」。
1938 是日,在花蓮港廳內發現鎳礦。
1937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成立。
1937 臺中州立農業農校成立。
1937 臺東廳告示第17號,公布臺東街市區計畫區域。
1937 臺東廳管內南迴道路五年繼續事業第四年大竹高橋架橋工程竣工,四月三日 通過檢驗。該橋自昭和十一年五月由新見組承包架設,工費十二萬八千六百 七十圓,橋長150公尺,有效寬度4公尺,為鋼筋混凝土橋。南迴道路五大溪 ,只剩大武溪尚未架橋。
1936 松山機場興建告竣,基地總面積達十九萬餘坪。
1936 新竹市兒童遊樂場設立於新竹公園內,係慶祝市制五週年紀念,市民捐款建 之。
1936 鳳山溪石岡子護堤築成。
1936 里壠支廳關山線「(暇末)」社,頭目「」往生。該社位居佳 保駐在所北方、新武路溪左岸無名山山腹,為7戶73人的小社。「 」於大正十四年五月任頭目,時年28歲;昭和八年四月二十九日獲頒「頭目 章」,九年二月二十一日「善行章」。擔任頭目期間,致力公共建設,包括 道路、學校等,並維持境內安寧,造福社民。
1936 里壠支廳於昭和十年度,設置「(海端)」農業講習所,招收 里壠支廳布農族青年十名,大武支排灣族青年十名,計二十名為講習生,以 一年為期,學習山地農業經營知識和技術。今日結業,離所歸社。
1935 鹿野圳於昭和九年一月動工開鑿,同年九月遭逢大暴風雨,水圳取入口和幹 線深受破壞,再度仰賴國庫補助,而於本月底竣工。
1935 新港庄塩濱,設立塩濱農事實行組合。
1935 臺灣總督府自大正十五年度起實施森林計畫調查,歷時十一年,投入二百七 十四萬經費,至此告一段落。此一計畫調查,係著眼於林政上如何利用、開 發山地。
1934 西勢分教場改為西勢公學校。
1934 臺灣總督府與日本中央教化團體聯合會,招集一百三十多名官民,在臺北舉 行臺灣社會教化協議會,訂立「臺灣社會教化要綱」,以州廳為單位設立各 州教化團體(臺北州教化聯合會、新竹州同光會、臺中州教化聯盟、臺南州 共榮會、高雄州教化聯合會)。
1934 並設臺灣教化團體聯合會,以統制全臺社會教化團體,並在各地舉行演講會 ,講演下列問題--(一)宣傳日本皇室中心主義。(二)強化日本國民精神。 (三)培養日民族融和風氣。(四)推行日語。(五)改善生活陋習。
1934 大武支廳瀧警察官吏派出所新建工程竣工,距舊派出所北方約一公里。
1934 移築里壠支廳「(利稻)」駐在所竣工,工程費2,400圓。新築里壠支 廳「(霧鹿)」倉庫竣工,工程費360圓。
1933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將新港區成廣澳135公頃、加走灣區石寧埔148.8公頃和8 5.6公頃,編入天然樟樹保護林。樹種本樟佔50%,芳樟佔50%,平均樹齡15 年,每公頃約350株立木,自然條件較佳之處亦有超過千株者。
1933 宜蘭街市場抽籤變更位置。(《臺灣日日新報》-昭和-08-04-02 /宜蘭街市場抽籤變更位置)
1932 日人笠茂新接任岸裡公學校下溪州分教場主任。
1930 新港區長松井金二郎,依願免本職;任命妹尾半助,繼任區長。
1930 太平公學校車籠埔分離教室設立。
1929 田中右左接任三灣公學校校長。
1929 新庄子公學校成立,將塗厝厝分教場改隸之。
1929 太麻里書記勝本健次郎,依願免本職。
1929 矢口卯兵,日本群鳥縣籍,為二林公學校第九任校長,任期至昭和九年(一 九三四)三月二十七日止。
1928 日人高木嘉幸接任四塊厝(即三田)公學校校長。
1928 臺東街書記陳阿存,依願免本職。任命小島唯次,為該街書記,以及蕭基燦 ,為里壠區書記。
1927 美國觀光團二百九十五人蒞台北市參觀。
1927 增永又彥,日本熊本縣籍,為二林學校第八任校長,任期至昭和四年(一九 二九)三月三十一日止。
1927 苗栗郡、大湖郡。交通報導:福基、大湖間設置輕便鐵道。另苗 栗郡境內桂竹林庄、大湖郡大湖庄各段,設置鐵線橋。
1926 清水公學校一年制補習科廢止。
1926 清水公學校一年制補習科廢止。
1926 馬屋原宗谷,日本大版阪籍,為二林公學校第七任校長,任期至昭和二年( 一九二七)三月三十一日止。
1926 苗栗郡。新竹郡職員去發表異動,何允文任苗栗郡屬、中田太一 郎任苗栗郡屬。郡屬為四級俸。
1926 石岡公學校土牛分教場獨立為土牛公學校。
1926 清水公學校一年制補習科廢止。
1924 府土木局編成預算二二、六六六日圓,由六甲庄人士損贈土地勞 力,建造官田六甲間公路,自去年十二月興工,架設構樑二處, 暗渠五處,至本日告竣。
1924 臺東廳各社人於大正十二年度,總共出役701,509人次,從事交通、鐵道部 工事、土木建築、造林、雜役、製糖開拓會社、農會、搜索隊、郵便遞送、 治水工程等工作。
1924 新港庄新港,創設保證責任新港信用組合。
1924 廢除池上尋常小學校。
1924 豐原公學校廢止補習科,增設二年制高等科。
1923 南投公學校設立施厝坪分教場。
1923 長漢社設乙種蕃童教育所。
1922 竹南郡。報載管內南庄員林保正張金龍,及同庄張阿傳、張水錦 、張阿德四名,發起於南埔大河底架設橋樑,材料價格約四五百 圓。
1922 南投公學校廢止簡易農業學校,改設高等科。
1922 麟洛分校改為麟洛國民學校。
1922 以總督府訓令第27號,公布廢除「蕃務調查會規程」。
1922 臺東支廳「(塔哈密)」至新武路間道路,於大正十年七月竣工該道 路之延長工程,即自新武路至「(薩苦)」高地(1,400公尺)間 道路,於本月底竣工。道路自「」起至終點至全長五里二十町(21.81 6公里),路寬2至6尺(0.606-1.818公尺),最大坡度十分之五,吊橋一座 ,工程費71,623圓。
1922 公佈醫學專門,高等農林、高等商業、臺北師範、臺南師範及中學校、高等 女學校、實業學校、高等學校官制,翌日發佈學校規則。
1922 石岡公學校土牛分離教室改稱土牛分教場,遷入新址上課。
1922 豐原公學校附設簡易農業學校廢止。
1922 陳蔡喜接任豐原女子公學校校長。
1922 臺北高等學校創立,分文、理兩組。
1922 日人園部薰任臺中市助役。
1921 內太魯閣卡拉包行人道竣工。
1921 八通關道西段竣工,計長四十三公里餘,屬臺中州轄境,沿途新設警 察駐在所八處。
1921 廢臺北防疫協會。
1921 石岡公學校土牛分離教室成立,暫借土牛村慈雲宮廟房上課。
1921 臺北師範學校本年三月畢業生,有十名分發至本廳擔任教諭,姓名如下:伊 東友吉、山名貫兒、佐佐木讚三郎、松本竹三郎、矢野丰助、張允、彭阿棟 、彭火爐、郭傳芳、邱文琳。
1921 跨越臺中州和花蓮港廳的八通關越嶺橫斷道路竣工。該道路花蓮港廳部 份(自玉里至大水窟)於大正八年六月十日起工,大正十年一月二十三 日竣工,全長二十一里七町(83.228公里),路寬4-6尺;臺中州部分 (自楠仔腳萬至大水窟)於大正八年六月十四日起工,大正十年三月三 十一日竣工,全長十里二十九町(42.432公里),路寬4-6尺(1.212至 1.818公尺)。
1920 屏東縣湖州火車站建竣並通車。
1920 長興公學校麟洛分校借鄭成功廟開始上課。
1920 阿里港公學校鹽埔分校改為鹽埔公學校。
1920 大甲公學校大安港分校創立。
1920 潮州火車站建竣並通車。
1919 廢除總督府官營移民職員制,同年四月一日,將官營移民事務移交農務課掌 管。
1919 公布高等商業學校、醫學專門專科學校、商業專門學校、師範學校、公立高等普通學校、公立女子高等普通學校、公立高等女學校、公立實業學校、公立簡易實業學校各校官制。
1919 臺灣公立臺中高等女學校創立。
1919 公布「高等商業學校」、「醫學專門專科學校」、「商業專門學校」、「師 範學校」、「公立高等普通學校」、「公立女子高等普通學校」、「公立高 等女學校」、「公立實業學校」、「公立簡易實業學校」各校官制。
1919 公布高等商業學校,醫學專門學校,商業專門學校,師範學校,公立高等普 通學校,公立女子高等普通學校,公立高等女學校,公立實業學校,公立簡 易實業學校各校官制。
1919 牛罵頭學校訓導日人行村晴一接任四塊厝公學校校長。
1919 臺灣公立臺中高等女學校創立。
1918 頭份支廳。頭份新設醫館、藥室、診察室、患者收容所等,定三 月三十一日前完工。
1918 三灣公學校設立大南埔分教班。
1918 深堀小平,日本人,為二林公學校第五任校長,任期至大正十年(一九二一) 十二月八日止。
1918 水梘頭公學校成立(即今水源國小)。
1918 樹林頭公學校增設□榔分校(舊港公學校前身),假三王廟(今富美宮)之 內側室上課。
1918 喀哩公學校創立,暫假喀哩公厝授課日人高津敬次任校長。
1918 廢豐田林田兩移民指導所,置花蓮港廳豐田、林田出張所。
1917 成立林圮埔公學校勞水坑分校,六年制,村野又助為主任。招收 一班男63人、女5名。五月十八日開學。
1917 和美公學校設立埤仔墘分教場。
1917 藤下理周,日本岐阜縣籍,為二林公學校第四任校長,任期至大正七年(一 九一八)三月三十一日止。
1917 設立樹杞林公學校沙坑分校(今沙坑國小)。
1917 掃叭鐵橋竣工。
1917 廢吉野移民指導所,置花蓮港廳吉野出張所。
1916 興化店公學校成立(今興仁國小)。
1915 成立宜蘭殖產株式會社。(《臺灣日日新報》-大正-04-04-15宜 蘭殖產披露)
1914 山內勇太郎,日本福岡縣籍,為二林公學校第九任校長,任期至大正六年( 一九一七)三月三十一日。
1914 廢止公學分教場,臺中樹子腳公學校成立。
1914 新竹郵便局新築落成。
1914 臺東廳長簡派警察十七名組成地形偵察隊,一月三日自臺東出發,勘查 新武路溪至北絲鬮溪一帶山地,發現數條出草小路。乃依此建立鎮壓高 山人計畫,經總督認可,編成包括警察百名、平地原住民人夫一百二十 名之搜索隊,於一月二十日自里壠庄出發,經「」、「 (大轆轆)」、「(霧鹿)」等社,分別召集各社頭目,示以 威容,並曉諭彼等不可出草,番情終於為之一變,而於本日裁撤除鹿□ 溪畔和德高班兩處外之其他警戒所。
1914 新竹郵便局新築落成。
1913 新竹火車站落成。
1913 新竹火車站落成。
1905 三灣公學校設立大南埔分教場。
1904 三灣公學校第一屆學生畢業。
1903 宜蘭坤門外街通至北門街道路工程完工:本道路於防火上可獲得 極大便利。(王學新:203)
1903 村久太郎獲得許可,採掘環石閣和成廣澳兩支廳轄內奉鄉大金石庄、納納社 、大港口庄、奇密社內官有地約483甲(1,416,220坪)的金礦。
1903 任命林烘爐為臺東廳第19區庄社長。
1901 苗栗。新竹辦務署長與教育會諸縉紳先生,議定第一管內私立學 校生徒,每日清早八時,其教師率生徒入校服習國語,至午後十 二時回私學服習漢文。公私並學。
1900 公佈「電話交換局管制」。嗣設電話交換局於臺北、臺中、臺南。
1899 淡水自來水工程竣工。
1899 日臺灣總督府決定募集三千五百萬日元公債以為建築臺灣鐵路、 基隆港、土地整理、以及其他緊急工程之需。
1899 各地准設公醫會。
1899 建立公醫制度,各地方設公醫會。
1899 因保甲實施,廢壯丁團。
1899 各地准設公醫會。
1899 日總督府募集公債三千五百萬日元,作為建設臺灣鐵路及基隆築港等工程之 需。
1897 花蓮港出差之原恆春警察署警部一名、巡查十名,調往鳳山縣。
1896 總督府公布撤廢軍政,歸於民政。
1896 日政府宣稱撤廢軍政,歸於民政,其實僅虛有其表而已。
1896 實施民政。
1896 日政府虛表公佈撤廢軍政,歸於民政。
1896 日本藝妓小花渡臺,在臺北西門街料理業養氣樓執壺,此為日本藝妓渡臺之 始。
1896 正式公佈「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
1896 第一次正式公佈「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
1896 公布法律第63號,賦與臺灣總督在其管轄區域內,得以發布具有法律 效力的命令,自明治二十九年四月一日起實施。
1896 以勅令第87號,制定公布「拓殖務省官制」。設拓殖務大臣,管理臺 灣和北海道有關的各種政務,自明治二十九年四月一日起實施。
1896 以勅令第88號,制定公布「臺灣總督府條例」。在臺灣設置臺灣總督 ,管轄臺灣島及澎湖列島。總督為親任,並以海陸軍大將或中將充當 之,自明治二十九年四月一日起實施。
1896 以勅令第89號,制定公布「臺灣總督府評議會章程」。在總督府設評 議會,由總督、民政局長、軍務局長、民政部長、軍務局部長和民政 局參事官組成之,自明治二十九年四月一日起實施。
1896 以勅令第90號,制定公布「臺灣總督民政局官制」。設局長,為勅任 ,承臺灣總督之命,辦理有關行政、司法事務,以及監督各部事務, 自明治二十九年四月一日起實施。
1896 以勅令第91號,制定公布「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在臺灣設臺北 、臺中、臺南等三縣,以及澎湖島廳。縣之下置支廳。自明治二十九 年四月一日起實施。
1896 以勅令第94號,制定公布「臺灣總督府直轄諸學校官制」。設置國語 (日語)學校及國語傳習所,為總督府直轄學校。國語傳習所所長由縣 知事、島廳司,及支廳長充任之。自明治二十九年四月一日起實施。
1896 以勅令第95號,制定公布「臺灣總督府郵便及電信官制」。在縣廳所 在地設置一等郵便電信局,島廳、支廳所在地,以及其他樞要地點設 置二等郵便電信局。自明治二十九年四月一日實施。
1896 臺中縣區域擴大公佈地方官制,全臺分臺北、臺中、臺南三縣及澎湖 一廳。
1896 以勅令第96號,制定公布「臺灣總督府燈臺所官制」。各燈臺設所長 和看守,掌理航路標識事務。
1896 以勅令第97號,制定公布「臺灣總督府測候所官制」。各測候所設所 長及技手,掌理測候事務。自明治二十九年四月一日起實施。
1896 公佈地方官制,全臺設臺北、臺中、臺南三縣及澎湖廳,另置撫墾署 掌理番政,本縣屬臺北縣轄。
1896 公佈地方官制,全臺設臺北、臺中、臺南三縣及澎湖廳,另置撫墾署 掌理番政,本縣屬臺北縣轄。
1896 正式公布「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
1896 三月三十一日,公佈地方官官制,設臺北、臺中、臺南三縣及澎湖廳。
1896 臺南縣轄嘉義、鳳山、恒春、鹽水港四支廳,磯貝靜藏任臺南縣長,永田巖 為嘉義支廳長。
1885 二月十五日(三、三十一),法國中將Coubert孤拔率戰船四艘,占領媽宮 。
1849 新竹、嘉義、彰化發生地震。
申請清單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