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
教育部擬訂「在臺大陸地區人民就學辦法」草案,預計開放讓來臺依親陸生也能報考臺灣的大學,最快將於 105 學年度上路。 |
2011 |
立法院3讀通過修正「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部分條文」,人民捐贈器官意願將加註在健保卡內。 |
2011 |
舉辦100年度連鎖速食店業資源回收成效輔導評鑑頒獎典禮,沈署長世宏親自頒發獎狀給獲獎的連鎖速食店,以作為其他業者楷模。 |
2011 |
內政部人出國及移民署署長謝立功蒞馬參訪。 |
2010 |
本署「河川水質維護改善計畫」榮獲行政院99年度國家永續發展獎之行動計畫執行績優獎,由行政院吳院長敦義頒獎表揚。 |
2010 |
公告「核釋有關開發單位申請公民營廢棄物處理機構或清理機構之開發行為許可,應否實施環境影響評估認定之補充規定」。 |
2010 |
花蓮縣 2011 年的公告土地現值經由花蓮縣地價評議委員會審議評定通過,平均漲幅 6.61%,其中本鄉土地現值漲幅 8.73%。 |
2010 |
卓樂國小陳真懿同學獲全國語文競賽布農族語朗讀比賽第一名。 |
2008 |
銘傳大學研究所所友會連江分會成立,首屆分會長蕭建福。 |
2007 |
教育部封館拆除「中正紀念堂」及「大中至正」牌匾,分別掛上「臺灣民主紀念館」、「自由廣場」牌匾。 |
2004 |
本縣首次舉辦電視公辦政見發表會,由祥通有線電視台現場播出,3名立委候選人曹爾忠,曹原彰,林火孟參加。 |
2002 |
為遏止假米酒猖獗,臺灣菸酒公司宣布有史以來首次降價促銷。 |
2000 |
基隆市大德路拓寬工程弊案,基隆地檢署偵結,原任市府工務局 土木課長吳再蓀、技士周木枝、郭勳增、林世炎、原約僱人員曹 偉忠、周政燉六名公務員,及金億土木包工實業負責人張金順, 被依貪污治罪條例提起公訴。 |
2000 |
巴西外交博物館長黎嘉德博士上午抵澎,了解澎湖縣文化古蹟與 傳統寺廟建築的特色。 |
1999 |
私立育仁高中國中部學生集體轉學,原因是校長魏建民要調走而引起,已有 2人轉新生,35人轉東海,該校董事會正處理中。 |
1999 |
基隆市議會審查「基隆市污染防制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自治條例 」草案,議員希望參與基金會以利監督,會議最後裁示提大會審 議。 |
1999 |
高雄縣警察局岡山分局新任分局長李彥慶到任,原分局長王欽源調任 鳳山分局長。 |
1998 |
南竿福澳碼頭候船室擴建工程動工。 |
1998 |
西嶼外垵村溫王廟舉行45年來首次傳統送王科儀,將駐蹕13年之 久的五府千歲王船,假外垵碼頭於吉時,以焚燒王船遊天河方式 恭送5位王爺,返回天廷敘職。 |
1997 |
「下渡頭大橋」舉行通車典禮:係由宜市慈安橋改建,9月12日已 先行開放。該橋融合地方風俗與藝術景觀設計,為宜市首座景觀 橋 ,且工程品質獲省府評為優等。(《宜蘭文獻雜誌》32:167 ) |
1997 |
武崙國小新校區第一期工程舉行落成啟用典禮,由市長林水木等 人共同主持剪彩儀式。 |
1997 |
碇內國中正式開工動土,經費一億三千八百萬,首期工程訂明年 八月完成。 |
1996 |
民航局長蔡堆抵澎,視察馬公機場施工進度。 |
1996 |
基隆市長夫人立委徐少萍的母親王清蓮女士,十一月二十五日病 逝,享年八十,省長宋楚瑜、總統府秘書長黃昆輝、法務部長廖 正豪、調查局長王榮周等前往上香致意。 |
1996 |
上海市對外貿易委員會秘書長張士翔帶領八名航運界人士,訪問 基隆港。 |
1996 |
十一月份人口統計,共計七萬三千六百六十三人,安樂區人丁最 旺,仁愛中山兩區衰退。 |
1995 |
關懷杯少棒賽在東農、阿尼色弗球場展開分組賽,共有花、東、宜3縣24支 隊伍參加,決賽在縣立棒球場比賽,並有職棒球員在比賽空檔教導小朋友投 、打及攻、防技巧,增加棒球知識。 |
1995 |
針對新黨立委候選人李彌,以一百四十六票當選,所衍生質疑選 舉委員會的公正性問題,市選委會主任委員邱雲儀邀集該會人員 召開記者會,聲明這次立委選舉絕對公正。 |
1995 |
諾貝爾得主李遠哲博士,到基隆商工主持「教育改革巡迴開講」 ,強調教育要有教無類。 |
1995 |
鎮公所將於本月八日召開協調會,研商各村里鄉村整建優先順序 。 |
1995 |
汶沙里長中心管理委會改選委員、監事,張仍圓以最高票當選主 任委員。 |
1994 |
省立臺東社教館與中醫院公會合辦「中醫生活常識諮詢及義診」。 |
1994 |
基隆市第一家五星級二十三層觀光飯店,上午十一時三十分在信 五路動土興建,長榮集團負責人張榮發來基主持,市長林水木, 前市長張春熙等應邀共同主持土興建,預計二年半完工營運。 |
1994 |
新任三軍區基隆港守備區指揮官任職佈達交接,上午九時假三軍 區司令部中正堂舉行,新任司令張正義,交接儀式由海軍總司令 顧崇廉主持,市長林水木及各界首長前往道賀。 |
1994 |
華泰船務代理福堡輪首航基隆港,下午靠泊港西二十三號碼頭, 總噸位四萬二千三百二十三噸。 |
1993 |
基隆市教育局舉行公私立中小學事故傷害防制研討會,在仁愛國 小為期六天。 |
1993 |
基隆市政府辦理八十二年度經濟活動人口調查,至八十三年三月 九日。 |
1993 |
陽宅至中蘭道路改善工程發包已一年,如今仍呈現停擺狀態。 |
1993 |
鄭烈先翁鄭品聰先生生前關心地方文教,特設立公益基金,今成立董事會, 展開籌募工作,目標1,000萬元。 |
1993 |
臺北市捷運工地古城牆遺跡,鑑定為砲臺基座。 |
1992 |
公營銀行行員逾5,000人參加遊行,爭取納入勞基法保障。 |
1992 |
「國會觀察會」公布立委履行政見排行榜。 |
1992 |
「澄社」公布國會記者對現任立委評鑑報告。 |
1992 |
龍潭大池觀光吊橋落成。 |
1992 |
連江縣長曹常順率各科室主管,參加北竿聯合村民大會。 |
1992 |
龍潭大池觀光吊橋落成。 |
1992 |
「臺北縣永和市長青會」成立。 |
1992 |
水坑社區發展協會成立。 |
1991 |
省教育廳核定設立漳興國小。 |
1991 |
臺大校務會議決議1992年起臺大夜間部單獨招生。 |
1991 |
第二屆國代選舉,候選人抽籤,結果區域①楊荊生②蘇玉龍③唐明超④林玉 蘭⑤賴坤成。 |
1991 |
基隆市舉辦選舉委員會,上午九時三十分在市政府四樓禮堂舉行 第二屆國民大會代表候選會及抽籤決定選票名次由主任委員林水 木主持,選監小組召集人謝玉舜說明規定。抽籤結果如下:一號 陳亦文、二號楊思勤、三號張信智、四號柯水源、五號何雲標、 六號張金華、七號魏泰弘、八號王拓、九號李賜福。 |
1991 |
基隆市七堵區私立日美幼稚園七十餘師生,上午九時三十分抵成 功一路消防第一分隊,作參觀教學,並向隊員辛勞致謝。 |
1990 |
臺灣省環境清潔競賽,今日全面實施,本縣各鄉鎮市全力整頓環境。 |
1990 |
立法院3讀通過「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21條修正案,現任職員可不經考試任用。 |
1990 |
基隆市林水木,邀請臺灣土地開發信託投資公司總經理吳光雄等 人至基隆市仁德段山皮地,實地勘查,其開發可能性。 |
1989 |
市立中醫院開辦外科門診業務。 |
1989 |
下屆縣議員選舉區重新調整為14選區,應產生區域17員,平山8人、山山5人 ,合計30名。 |
1988 |
立法院首度出現主席動用警察權。 |
1988 |
臺灣電力公司基隆協和發電廠,下午三時在該廠會議室,邀基隆 市環保局、國民黨市黨部、基隆區漁會,中山區民意代表、中山 區長、漁民服務站及居民百人,由廠長謝維錦說明排放廢氣、廢 水污染說明會。 |
1988 |
基隆籍立法委員張堅華,上午九時十分前往臺灣電力公司,訪晤 總經理陳振華,協談有關八斗子火力發電廠,表達居民反對復廠 意見,獲允放棄復廠計畫。 |
1988 |
行政院環保署,整治基隆港灣污染會議、決定朝染泥清除、廢水 集中處理、管制船隻污染等,再排放方法,需八個月時間完成規 劃。 |
1988 |
鄉民代表第十三屆第十二次臨時會開議會期三天。 |
1987 |
我國駐新加坡商業辦事處副主任蔣孝武抵金參觀。 |
1986 |
75年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高雄市選區,於上午進行投票,選出王義雄、 蕭楚橋、張俊雄、黃正雄、吳德美等立法委員,區域國大代表為孫禮光、黃 昭輝、孫榮吉、高登得等。 |
1986 |
投票選舉增額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鳳山市蘇培源先生當選國大 代表。 |
1986 |
增額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和美鎮鎮民陳寶彬當選。 |
1986 |
增額國大代表、立法委員、南區平山省議員選舉投票日,各選民到指定投票 所投下神聖一票,開票結果:國大代表-宋彥雄,立法委員-饒穎奇,南區 平山省議員-陳建年。 |
1986 |
增額國代、立委選舉 |
1986 |
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順利完成投票,本市國代由許石吉、蘇裕夫當選, 林聯輝連任立委。 |
1986 |
1986年增額國大代表,立法委員選舉投票日(臺灣選舉首次出現兩黨競爭的場面)。 |
1986 |
增額國代,立委選舉今日投票,投票率百分之八十七點二八,當 選人國代謝炳南、立委黃武仁。 |
1986 |
許水伸當選增額國民大會代表。 |
1986 |
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美濃鎮吳海源連任農民團體立委。 |
1986 |
投票選舉增額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 |
1986 |
增額中央民意代表--國民代表及立法委員第四選區選舉。 |
1986 |
舉行增額國代、立委選舉,陳仁宮連任國代、黃武仁當選立委,本縣總投票率96.45%,全國居冠。 |
1986 |
額國民大會代表改選投票,本縣選出洪奇昌、趙長江、謝隆盛、石瓊文、郭儒鈞、翁純正、連勝彥、周勝彥等八位區域代表。 |
1986 |
增額立法委員改選投票,第一選舉區(含臺北縣、基隆市、宜蘭縣)選出周書府、林永瑞、吳梓、張堅華(基隆籍)、蔡勝邦、尤清、黃煌雄(宜蘭籍)、謝美惠、孫勝治等九位區域立委;本縣籍賴晚鐘(教育)李友吉(工人)、蔡友土(農民)當選職業團體立委。 |
1986 |
中央民意代表選舉投票:葉英傑、楊吉雄當選國大代表,黃煌雄 當選立法委員。(《宜蘭縣長陳定南施政總報告彙編》:549) |
1986 |
增額立法委員選舉,劉碧良當選。 |
1986 |
增額立法委選舉投票,桃、竹、苗同一選區,苗栗縣劉碧良先生當選 。 |
1986 |
增額國大代表選舉,江聰仁當選。 |
1986 |
增額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投票,苗栗縣江聰仁先生當選。 |
1985 |
知本內溫泉風景特定區規劃案,內政部都計會審查通過。 |
1985 |
連江縣政府批准王傳欽在北竿尼姑山經營綜合農牧場。 |
1984 |
作家朱天心寫作(淡水的最後一班列車)(一作(淡水最後列車))小說,刊登於《聯合報》副刊。 |
1983 |
第4次增額立法委員選舉。 |
1983 |
南竿復興村漁民曹金正捕獲一條重達200斤,罕見大黃魚,吸引軍民爭相圍觀。 |
1983 |
交通部長連戰、經建會副主委王章清、經濟次長王昭明應邀參加益利輪船公 司委託中船建造一艘六萬七千噸級散裝貨船交船典禮。 |
1982 |
縣議會邀請交通單位及地方人士座談,研商卑南鄉嘉豐村對外交解決之道, 緣因是花東鐵路改線後,不再經過嘉豐村,使得嘉豐村對外無路可通,研商 解決辦法。 |
1982 |
國民就業輔導所在高雄與楠梓兩加工區設置就業服務站,辦理該二處加工區 求才、求職就業服務工作。 |
1981 |
臺灣省政府新任人事處長卜達海就職,原任人事處長蔡經調臺北市。 |
1981 |
太武山半山圓環劉玉章將軍半身銅像落成,由許司令官主持揭幕 ,並舉行入祀太武公墓安靈典禮。 |
1980 |
在各縣市舉行的增額國大代表及立法委員選舉,順利完成,總投票率為百分 之六十九點八三。 |
1980 |
選舉增額立法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 |
1980 |
舉行增額國民大代表及立法委員選舉。 |
1980 |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揭幕。 |
1980 |
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臺北市選出區域國大代表及立法委員。 |
1980 |
增額中央嚴意代表選舉投票,當選人為國大代表謝炳南、金馬區 立委吳金贊,投票率為百分之九六點六七。 |
1980 |
選舉增額中央民意代表。 |
1980 |
鄭光博當選增額國民大會代表。 |
1980 |
投票選舉增額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 |
1980 |
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 |
1980 |
增額國大代表選舉,當選人張戊基, |
1980 |
舉行第二屆增額中央民代選舉,陳仁宮獲2784票當選國代、吳金贊在本縣獲2783票當選立委。 |
1980 |
本市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上午八時至下午五時止,舉行投票。分別選出 立法委員:王清波、于樹潔、方啟榮、蘇秋鎮、張榮顯;國大代表:許仲川 、湯阿根、許嘉生、蔡淑媛。 |
1980 |
增額立法委選舉,桃、竹、苗同一選舉區,苗栗縣籍劉碧良先生當選 ,及增額國大代表選舉,苗栗鄉籍張戊基先生當選。 |
1980 |
中央民意代表增額選舉:第2次普選產生增額國民大會代表,及第3次普選增額立法委員。投票率68%,立委當選人70人,國民黨57人,無黨籍13人;國大代表當選人76人,國民黨63人,無黨籍12人,民社黨1人。 |
1980 |
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本縣鄭烈當選國民大會代表,林通宏當選本省平地 山胞立法委員,饒穎奇當選區域立法委員。 |
1980 |
動員勘員時間地區增額立法委員、國民旳的代表選舉,在臺、閩地區 舉行投票。 |
1980 |
投票選舉增額國民大會代表及立法委員。 |
1980 |
高雄市選出立法委員王清波等五人,國大代表許仲川等四人。 |
1980 |
增額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投票,本縣選出陳金讓、郭政一、趙長江、連勝彥、謝隆盛、陳靜琴、郭儒鈞等七名區域代表;本縣籍廖金順當選商業團體代表、蘇玉尾當選婦女團體代表。 |
1980 |
增額立法委員選舉投票,第一選舉區(含臺北縣、基隆市、宜蘭縣)選出鄭余鎮、黃煌雄(宜蘭籍)、蔡勝邦、吳梓、蔡讚雄(基隆籍)、周大業、周書府、林坤鐘(宜蘭籍)等八名區域立委。 |
1979 |
臺灣省各級都市計畫委員會組織規程修正,今後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都市計 畫時,有利害關係之委員應自行迴避。 |
1979 |
省府考核偏遠居民生活計畫年度執行成效,本縣榮列全省第一。 |
1978 |
成功鎮電視轉播站正式改用。 |
1976 |
縣府通函各鄉鎮市及附屬單位,凍結人事任用,供派用基層特考錄取人員。 |
1976 |
鄉村整建工程落實,秘書長偕譚紹彬縣長巡視金沙鎮后宅、吳坑 兩村,對於嶄新的村容,幽雅的居家環境,讚不絕口。 |
1975 |
內政部長林金生巡視高雄市選務所,指示做到公正、公平、公開 三大原則,辦好選舉。 |
1975 |
內政部長林金生巡視高雄市選務所。 |
1975 |
臺中港建設公債發行五億元。 |
1975 |
新竹縣救國團、青商會、生命線等單位主辦的「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座談 會,在救團新竹團委會會議室舉行,由縣長林保仁主持。 |
1975 |
爭取外商設廠繁榮地方經濟,臺中縣決在七鄉鎮內,開闢十個工業區 ,面積六百公頃,已報省核示。 |
1975 |
省議會議長蔡鴻文抵縣視察選務工作。 |
1975 |
縣府通知各鄉鎮公所,非公共設施何留地准予設置攝時攤販。 |
1974 |
臺北市政府推行安康計畫,基金籌集達一千二百餘萬元。 |
1974 |
大陸連江籍漁民黃發金自定海駕舟投奔自由抵馬。 |
1973 |
美國專欄作家麥克雪麗,抵縣訪問,蒐集寫作資料。 |
1972 |
省教育廳長許智偉抵澎,主持中小學校長座談會,表示在澎湖縣 東吉、將軍、吉貝3個離島試辦九年一貫制學校,為我國教育開創 一項新的實驗。 |
1972 |
縣府在福興社區籌辦小康計畫示範。 |
1972 |
動員勘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選舉,展開競選 活動。 |
1972 |
安平路拓寬工程長三、四五○公尺,歷時三年完工。 |
1972 |
安平路拓寬工程長三、四五○公尺,歷時三年完工。 |
1971 |
鎖港里漁船「金長發」,在吉貝西北海上因機件故障,隨浪漂流,在虎井為 「新大滿號」漁船所救,船員六名脫險。 |
1970 |
大南災民住宅重建,工程全部完成。 |
1969 |
金寧小學新建校舍落成,耗資八十萬元嘉惠地方學子無窮,發展 教育解決教學困難。 |
1969 |
全國工業安全衛生展覽,在高雄市舉行,省主席陳大慶應邀主持剪綵。 |
1969 |
省交通全全委員會主任委員傅伊仁,來縣視察。 |
1968 |
屏東縣琉球鄉發電廠竣工發電。 |
1968 |
省教育廳指定二十六所學校設置技藝中心,辦理技訓工作。 |
1968 |
臺北市政府對東門段申報過低六十九筆土地,將予照價收買。 |
1967 |
省民政廳長翁鈴蒞縣視察六天。 |
1966 |
本縣農田水利會第四屆會長選舉,由賴萬成先生獲全票連任。 |
1966 |
黃主席蒞縣,視察後龍水庫工程,向縣議會保證必如期竣工。 |
1966 |
省府修正公布「扶助在營軍人貧困家屬生活實施辦法」。省府頒布工友退職 處理要點。臺中市長張啟仲因案停職,省府派羅立儒代理。 |
1964 |
建議臺鳳公司,推廣契約鳳梨,要求比照糖廠收購。 |
1964 |
實施凱旋演習,陸軍總部派員蒞馬督導。 |
1963 |
中華農學會聯合年會在臺中市揭幕,外交部長沈昌煥應邀講演。 會中討論「如何加強農產及擴大農產品外銷」等要案。 |
1961 |
臺灣省政府為配合經濟建設,計畫發展遠洋漁業,已籌款建造一新式調查漁 船,赴印度洋、西太平洋實地探勘。 |
1961 |
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總幹事皮以書,抵達屏東作年終業務視 察,由屏東婦聯合會主任委員李蔡雪屏與總幹事陪同視察各鄉鎮 市支會業務。 |
1960 |
屏東菸葉廠第三棟桶菸倉庫及桶菸燻蒸室分別落成。 |
1960 |
劉輝清當選芎林鄉第4屆鄉長。 |
1959 |
木瓜山林場七七林班一巨大紅檜,高四十六公尺周圍十五公尺半,直徑四百八十四公分,林產管理局長陶玉田命名周敬王檜木。 |
1959 |
第二屆鄉長選舉投票,林增廣先生當選。 |
1959 |
第四屆鎮長選舉。陳利興當選新埔鎮長。 |
1959 |
南州鄉林奢當選第四屆鄉長,四十九年一月一日就職。 |
1959 |
內埔鄉李喜祥當選連任第四屆鄉長,四十九年一月一日就職。 |
1959 |
春日鄉林茂生當選第四屆鄉長,四十九年一月一日就職。 |
1959 |
新埤鄉張達禮民選當選第四屆鄉長,四十九年一月一日就職。 |
1959 |
車城鄉第四屆鄉長林三江當選,四十九年一日一日就職。 |
1959 |
麟洛鄉邱連輝當選第四屆鄉長,四十九年一月一日就職。 |
1959 |
枋山鄉王壽淋當選第四屆鄉長,四十九年一月一日就職。 |
1959 |
新園鄉第四屆鄉長楊有煌當選,四十九年一月一日就職。 |
1959 |
竹田鄉林裕濱當選第四屆鄉長,四十九年一月一日就職。 |
1959 |
里港鄉吳天來當選第四屆鄉長,四十九年一月一日就職。 |
1959 |
恒春鎮尤啟祥當選第四屆鎮長,四十九年一月一日就職。 |
1959 |
霧臺鄉巴信雲當選第四屆鄉長,四十九年一月一日就職。 |
1959 |
萬丹鄉第四屆鄉長陳天豹當選連任,四十九年一月一日舉行宣誓 就職。 |
1959 |
長治鄉第四屆鄉長邱永富當選連任,四十九年一月一日舉行宣誓 就職。 |
1959 |
鹽埔鄉第四屆鄉長鄭丁全當選,四十九年一月一日舉行宣誓就職 。 |
1959 |
潮州鎮第四屆鎮長羅唯逢當選,四十九年一月一日舉行宣誓就職 。 |
1959 |
東港鎮第四屆鎮長黃金燧當選,四十九年一月一日舉行宣誓就職 。 |
1959 |
崁頂鄉第四屆鄉長陳萬盛當選,四十九年一月一日舉行宣誓就職 。 |
1959 |
滿州鄉第四屆鄉長朱義當選,四十九年一月一日舉行宣誓就職。 |
1959 |
來義鄉第四屆鄉長連天生當選,四十九年一月一日舉行宣誓就職 。 |
1959 |
獅子鄉第四屆鄉長趙金藏當選,四十九年一月一日舉行宣誓就職 。 |
1959 |
牡丹鄉第四屆鄉長華敏夫當選,四十九年一月一日舉行宣誓就職 。 |
1959 |
瑪家鄉第四屆鄉長張德志當選,四十九年一月一日舉行宣誓就職 。 |
1959 |
第四屆鎮長羅唯逢當選。 |
1959 |
改選第四屆鄉長。 |
1959 |
第四屆鎮長選舉。陳利興當選新埔鎮長。 |
1959 |
苗栗縣順利選出十五位第四屆鄉鎮長。 |
1959 |
苗栗縣電教隊,自八日起至二十六日,至各鄉鎮放映。 |
1958 |
馬祖政委會祕書長兼縣長夏諭視察東引鄉政,並率同中興康樂隊勞軍。 |
1958 |
中華農學會在臺中市揭幕。 |
1957 |
第二光盛輪案,高雄地方法院宣判被告光和輪董事長李漢川以「因業務過失 致人於死」,處有期徒刑二年;顏春木以「累犯,因業務過失致人於死」判 有期徒刑三年。 |
1957 |
上午九時,梅山貨運卡車,有梅山鄉民二十餘名搭乘,行至梅山望風灣,路 面陡峭,車身倒退翻覆,死四人,傷十九人。 |
1957 |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在臺東、關山、成功三鎮舉辦蔬菜示範圃觀摩會,改良農 戶種菜技術。 |
1957 |
省自來水協會代表會揭幕,省政府秘書長唐縱勉以努力開發水源,儘量提高 水質。 |
1957 |
省民政廳派專門委員張維光等三人抵縣,視察戶口校正。 |
1956 |
本縣45年度推行山地山胞生活改進運動成績評定:鄉級延平鄉第一,村級: 鸞山村(延平)、廣原村(海端)、歷坵村(金山)、安朔村(達仁)。 |
1956 |
水利局訂定修復颱風損壞水利工程,全部經費需二億五千餘萬元。橫貫公路 利山工業處在谷關、見地各設辦公所。 |
1956 |
大雪山運材公路首段十八公里通車良好。 |
1956 |
政府貸放花蓮大陳義胞動力舢板漁船,自大南澳駛回花蓮港作業。 |
1955 |
臺灣省地方自協會花蓮縣分會成立。 |
1955 |
橫貫公路資源調查,由梨山分道勘察。 |
1954 |
縣遊藝場商業同業公會成立。 |
1954 |
南投全省田徑賽,楊傳廣以十五秒六,首創全國百米高欄紀錄。 |
1953 |
臺北市中華路一千六百戶居民,向有關機關陳情,免拆除或改建,自願改 善環境衛生,以壯市容。 |
1953 |
舉行第二屆鎮長選舉,江纘禹當選第二屆鎮長。 |
1953 |
舉行第二屆鎮長選舉,江纜禹當選,翌年3月l日就職。 |
1952 |
籃壇勁旅克難隊抵縣表演。 |
1952 |
鄉體育會暨教育會成立。 |
1951 |
省教育廳派員抵縣,召開省立文教機構救災座談會。 |
1951 |
省政府例會通過限制伐木辦法,以確保林源。 |
1950 |
縣議員選舉業務講習會在縣府舉行。 |
1950 |
為方便市民上下班,公共汽車改採循環路線。 |
1950 |
獎勵山胞從事漁業,省撥贈東峰號漁船交蘭嶼鄉使用。 |
1949 |
在臺立法委員張道藩、黃國書等一百二十五人,在臺第一屆國大代表三百餘 人,分別舉行聯誼會議,一致議決電請 總統復職。 |
1949 |
在臺國民大會代表籲請 蔣總統復職。 |
1948 |
臺灣省博覽會閉幕,為期四十一日,轟動全國,最後一日參觀者達二 萬五千餘人。 |
1948 |
本省第二次高等與普通考試,是日在臺北開始舉行,監察院特派監察 委員陳達元監試。 |
1948 |
本省第三屆全省運動會在臺南體育場揭幕,由省運會副會長許恪士( 教育廳長)主持。 |
1947 |
全省第二屆運動會在臺中市開幕,臺中縣代表隊出發參加競賽。 |
1947 |
關山大圳促進委員會組陳情團晉省陳情,速撥款完成該圳興建工作。 |
1946 |
因風災停話半年之臺北花蓮間長途電話開始通話。 |
1946 |
竹山街農業會改竹山鎮合作社,楊昭壁任理事主席。 |
1946 |
任顯群率東臺考察團抵縣考察。 |
1945 |
楊車波受命代理霧峰吳厝國民學校校長。 |
1945 |
江阿立代理車籠埔國民學校校長。 |
1945 |
行政長官公署宣布:本省各公立中學校,一律改為省立,業經改 定校名者全省共68所。 |
1945 |
省行政長官公署公佈臺灣省省轄市組織暫行規程。規定設置臺北 、臺中、臺南、基隆、高雄、新竹、嘉義、彰化、屏東,九省轄 市,其區域依其現有之區域。 |
1945 |
根據「臺灣省省轄市組織暫行規程」,臺北市成為臺灣省下的省轄市。 |
1945 |
行政長官公署宣布:本省各公立中學校,一律改為省立,業經改定校名者全 省共六十八所。 |
1945 |
韓國官兵集訓總隊在臺北市中山堂成立,行政長官陳儀暨盟軍代表美國顧德 里,臺人杜聰明等均到場致詞,繼由該團宣誓。 |
1945 |
行政長官公署公布臺灣省省轄市組織暫行規程,依照該條例設置臺北、臺南 、臺中、基隆、高雄、新竹、嘉義、彰化、屏東九省轄市,其區域暫依舊有 之區域,市以下各置區里。區設區民代表會,為區之民意機關。市設市參議 會,為全市之民意機關。 |
1945 |
行政長官公署宣布:台灣省各公立中學校,一律改為省立,業經改定校名者 ,全省共六十八所。 |
1945 |
韓國官兵集訓總隊在台北市公會堂成立,行政長官陳儀暨盟軍代表美國顧德 理,臺人杜聰明等均到場致詞,繼由該團熱誠宣誓。行政長官公署公布「臺 灣省省轄市組織暫行規程」,依照該條例設置臺北、臺南、臺中、基隆、高 雄、新竹、嘉義、彰化、屏東九個省轄市,其發域依舊有之區域,市以下各 置區里,區設區民代表會,為區之民意機關。市設參議會,為全市之民意機 關。 |
1943 |
新竹州「地主報國會」成立。 |
1943 |
新竹州「地主報國會」成立。 |
1941 |
新竹州知事宮木為督勵農業增產下鄉。 |
1941 |
新竹州知事宮木為督勵農業增產下鄉。 |
1936 |
臺灣總督小林躋造東部巡視,一行在花蓮港視察。總督於下午茶話會結束後 ,向記者表示:東海岸風物,酷似日本內地,故需移入內地人開發東部。 |
1936 |
臺灣總督小林躋造,於花蓮港茶話會結束後,對記者團發表東部初度巡視感 想,認為臺灣東部內地人移住有充分餘地,而山地開發和工業發展最有希望 。 |
1934 |
臺東花蓮港道路咾吧咾吧橋架設工程開工,昭和十年三月三十日竣工。 |
1934 |
臺東花蓮港道架設老吧老吧()橋,是日開工,十年三月三十日竣 工,工程費1,388.99圓。 |
1930 |
總督府昭和六年度預算,經拓務省審議決定編列花蓮港築港費八百萬圓,為 八年繼續事業。 |
1929 |
宜蘭街、壯圍庄業佃會成立。(《宜蘭郡勢要覽》:85) |
1928 |
后里毘廬禪寺開始著手興建。 |
1928 |
毘盧禪寺(太平山)興建,由神勻鄉三角村呂厚庵秀才之女呂霓裳姐妹捐資、 呂坤卦設計監工;至十九年竣工,為一新式寺觀。 |
1928 |
宜蘭民烽劇團成立:宜蘭民烽劇團下午2時,在宜蘭街艮門舉行發 會式,出席男女會員20名。(《臺灣日日新報》-昭和-03-12-09 /宜蘭民烽戲團舉發會式) |
1927 |
臺北藥種商公會改稱漢藥業公會。 |
1925 |
鵝鑾鼻無線電信局開幕。 |
1925 |
鳳山農民組合成立。對日據時期臺灣之農民運動影響頗大,潮州 也有多人參與。 |
1923 |
臺督府為彈壓臺高議會請願運動,拘捕重要份子六十餘人。 |
1923 |
宜頭圍間乘合自動車(汽車)開始營業。(《臺灣日日新報》-大 正-12-12-11/宜蘭乘合自動車) |
1923 |
臺北州警務部編印侐臺北州理蕃誌-舊宜蘭廳上、下編》。(《臺 北州理蕃志) |
1922 |
竹南郡。報載十一月中,本島對外國貿易成績,其中,後龍港部 分:輸出三三三○圓,輸入二○四七五圓。 |
1914 |
臺東廳新武路蕃務官吏駐在所警察,奉命赴巴塱衛支廳協助押收銃器, 僅巡查佐藤幸四郎及巡查補「」二名留守。上午八時以後,原 住民約六十名,襲擊駐在所,佐藤和「」皆遭殺害,並奪取銃 器、彈藥、衣服寢具、糧食,並放火燒燬駐在所後逃逸。行兇者為「 (霧鹿)」、「(大里渡、利稻)」、「」等 三社人,「」社可能亦有一、二人參加。 |
1912 |
臺灣製糖公司與埔里社製糖公司合併。 |
1905 |
苗栗廳。本地九、十月義勇艦隊義金收入概況。苗栗支部:九月 義金收入額九八,四六九圓:九月義金收入額九八,四六九圓,十 月義金收入額一七三,七五五圓。苗栗一二等郵便電信局:九月義 金收入額一一,二九○圓,十月義金收入額一三,一四○圓。 |
1899 |
後支廳。本年一月至九月,後港外國貿易輸出入額:輸出五三,二 三一圓,輸入七二,四七五圓。 |
1898 |
苗栗。報載近日米價昂貴。新苗一帶米價:南庄每金一圓買米一 斗二升、苗栗街每金一圓買米一斗四升、獅潭地方每金一圓買米 一斗、大湖每金一圓買米一斗二升。另,隘寮腳、三叉河等地, 向臺中臺中阿罩霧地方採買,每金一圓買米一斗七、八升。 |
1826 |
吳高生於店仔口糞箕湖潭底(今河東里)。 |
1786 |
諸羅失守,知縣董啟珽死之,臺灣縣知縣王露,病不能視事。臺 防同治楊廷理,率員晝夜備戰,亂黨愈次來攻,以大銅炮擊退之 。 |
1786 |
爽文部眾攻入諸羅,殺知縣董啟珽等,時南路天地會首領莊大田 亦攻入鳳山縣,爽文率眾進攻府城,與總兵柴大紀戰於鹽埕橋。 |
1640 |
荷蘭大員城長官派遣士官J. Smits,率兵10名,搭乘戎克船赴卑南,協助駐 卑南下席商務員衛瑟林,出征藏有黃金之村社。 |
1636 |
佑紐斯及朱里生(Lieutenant Jurieansen)奉命帶騎兵六、七人 ,步兵五、六十人,巡視蕭壠,目加溜灣,蔴豆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