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道光十八年(1838)知縣曹瑾就鳳山縣城六門上增建門樓各一,並於四隅築砲臺六座,其後雖屢有修葺,但是砲臺的門額依舊留存。
日據時期,鳳山縣轄境人口增加,城外人口密集,縣城的軍事防禦功能漸失,且為配合都市計畫道路的擴建,鳳山縣城陸續遭到拆除的命運,迄今僅保存平成砲臺、澄瀾砲臺、訓風砲臺等殘蹟,以及存立於曹公祠碑林的「迎恩」門額,為縣城的軍事設施留下歷史見證。
|
訓風砲臺位於東南隅,為雙弧形制,順著護城河及鳳山溪之地勢而建,面向東南;門額曰「訓風」,是三砲臺中門額唯一內向者,左右以泥塑夔龍及書卷圖案裝飾,為臺灣砲臺所罕見。 |
澄瀾砲臺位於西南隅,沿護城河而建,為八角形制,護城河、二翼弧牆及銃孔(內大外小)尚留存。 |
平成砲臺位於西北隅,為長方形制,修復後設置數處射口,雖不見昔日之大砲,亦聊以想像當年風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