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 理 與 哲 理 的 雙 向 橋 樑

 

 

  現代人多以為文章和書本皆應一讀即明,事實上書籍對讀者是有基本要求的,也就是必須用時間、精神和思考來窺探作者的思想領域。蕭滋先生之作品也並不例外。
  若想詳解蕭滋教授的作品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思想結構inspiration,二是演奏和作曲技巧。蕭滋以紮實的音樂背景,撰寫其著作,將演奏經驗的感受,貫通於樂理學並哲學範圍裡。
  對一位音樂家而言inspiration是首要的必備條件。所以在他的哲理著作中,多由inspiration為出發點,後以廣博的閱讀知識建立其論點。
  在其作品中不難發現,他常用跳階結構的立論方法,來發揮思想哲理。大部分讀者多習慣作者以架設好的理論階梯,來進入執筆者之定論(consecutive argumental structure)。換而言之,讀者在閱讀蕭滋的某一著作時,同時也必得參讀他的其他作品,以減少在閱讀過程中的困難。涉獵其樂理著作時,我們得認知他在美國的期間,當地樂理學家所採用討論作品之方法,以及當時歐美樂理之研究趨向。
  蕭滋先生在探討樂理學、數學和幾何學的關係中,推論出三者共有的隱藏原理,此原理則為proportions。在歐洲思想史上此觀念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蕭滋的研究方式便是以此傳統為基礎,他對proportions方面的研究有相當大的貢獻,在樂理學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經由proportions的專研,他獲得了inspiration,而此inspiration是他哲理思想的引發點。晚年的著作中仍基於此學術背景、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對語言發展的敏銳觀察。
  回顧在台北時,常聽他論釋哲理思想及樂理含義,當時常有著難以進入蕭滋先生的樂理和哲理之感,經常必須反覆請教,才能領會皮毛。蕭滋逝世後本人著手整理蕭滋教授文稿之手稿(posthumous works series)的過程中,才慢慢地領悟到其作品中的精華。
  在此,誠懇地希望有音樂和樂理學並有哲理思考才能的專家,能培養出認真的求知態度,而不宜以個人見解來評論蕭滋教授深奧的思想境界。

傅 樂 文(傳熊)Dr. Bernhard Fuehrer

( 錄自「每個音符都是愛-蕭滋教授百歲冥誕紀念文集」)

回目錄



國家圖書館著作權聲明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100 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總機:(02)2361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