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臺灣鄉土文獻影像

>

臺南市古蹟使用調查與評估

點閱次數:622

臺南市古蹟使用調查與評估
館藏查詢 管理頁面 字體大小:

3.238.113.236
題名
臺南市古蹟使用調查與評估
Writer

計劃主持:徐明福。

關鍵詞
古蹟
目次
 第一章 前言
1-12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目的
1-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2-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6-12
 第二章 開放空間類古蹟
13-82
  第一節 開放空間類古蹟的類型
14
  第二節 古蹟地位及意義的變遷
15-26
  第三節 古蹟現況調查與分析
27-61
   2.3-1 空間與使用
27-40
   2.3-2 構造與修護
41-47
   2.3-3 設施與設備
48-57
   2.3-4 管理與維護
58-59
   2.3-5 小結
59-61
  第四節 古蹟現況評估與建議
61-82
   2.4-1 臺南市開放空間系統的現況與未來相關計劃
61-67
   2.4-2 再利用古蹟的周圍開放空間為臺南市開放空間系統中重要的一環
67-82
 第三章 展示類古蹟
83-126
  第一節 展示類古蹟的類型
83-84
  第二節 古蹟地位及意義之變遷
84-94
   3.2-1 衙署
84-85
   3.2-2 會館
85-86
   3.2-3 洋行
87-91
   3.2-4 法院
91-92
   3.2-5 孔廟
92-94
  第三節 古蹟現況調查與分析
94-102
   3.3-1 空間與使用
94-96
   3.3-2 構造與修護
97-98
   3.3-3 設施與設備
98-100
   3.3-4 管理與維護
100-102
  第四節 古蹟現況評估與建議
103-120
   3.4-1 與再利用之相關性
103-108
   3.4-2 空間與使用
108-116
   3.4-3 設施與設備
116-119
   3.4-4 管理與維護
119-120
  第五節 小結
121-126
 第四章 靜修地類古蹟
127-170
  第一節 靜修地類古蹟的類型
127-128
  第二節 古蹟地位及意義的變遷
128-138
   4.2-1 佛寺
128-131
   4.2-2 齋堂
131-136
   4.2-3 宗祠(家廟)
137-138
  第三節 古蹟現況調查與分析
138-158
   4.3-1 空間與使用
138-146
   4.3-2 構造與修護
146-151
   4.3-3 設施與設備
152-158
   4.3-4 管理與維護
158
  第四節 古蹟現況評估與建議
158-165
   4.4-1 與都市區位之相關性
158-161
   4.4-2 空間與使用
161-164
   4.4-3 設施與設備
164-165
   4.4-4 管理與維護
165
  第五節 小結
165-170
 第五章 廟宇類古蹟
171-224
  第一節 社區廟宇類古蹟的類型
171-172
  第二節 古蹟空間格局之變遷
173-184
  第三節 古蹟現況調查與分析
185-203
   5.3-1 空間與使用
185-190
   5.3-2 構造與修護
191-197
   5.3-3 設施與設備
197-202
   5.3-4 管理與維護
202-203
  第四節 古蹟現況評估與建議
203-212
   5.4-1 社區與廟宇
203-205
   5.4-2 空間與使用
205-210
   5.4-3 設施與設備
210-212
   5.4-4 管理與維護
212
  第五節 小結
212-224
 第六章 臺南市都市發展中的古蹟保存
225-275
  第一節 前言
225-227
  第二節 都市發展的回顧
227-233
   6.2-1 荷蘭時期(1623-1661)
227
   6.2-2 明鄭時期到清康熙年間(1661-1722)
227-229
   6.2-3 清雍正年間到清光緒二十年(1723-1894)
229-230
   6.2-4 日據時期(1895-1945)
230-231
   6.2-5 光復後至民國六十年代(1945-1970s)
231-233
  第三節 生活環境博物館概念下的都市保存
233-262
   6.3-1 歷史街區
238-248
   6.3-2 規劃構想
248-262
  第四節 從「使用」層面論古蹟的管理與維護
263-275
   6.4-1 古蹟本體
265-268
   6.4-2 古蹟涵蓋範圍
268-271
   6.4-3 古蹟鄰近地區
272-274
   6.4-4 小結
274-275
 參考書目
276-278
 參與人員名錄
279
 圖1.3-1 古蹟╱行為設境變遷概念架構
9
 圖2.2-1 臺灣城昔日之風貌
15
 圖2.2-2 城池圖
16
 圖2.2-3 雍正三年建竹塹木柵位置圖
17
 圖2.2-4 城池圖
18
 圖2.2-5 林爽文之役後改建為三合土城垣位置圖
19
 圖2.2-6 蔡牽之役後增建外城位置圖
20
 圖2.2-7 張丙之役後增修城垣位置圖
21
 圖2.2-8 臺灣府城城垣崩廢情形圖
23
 圖3.2-1 熱蘭遮市與普羅民遮市之位置關係圖
84
 圖3.2-2 安平地區古蹟、洋行、廟宇分佈圖
86
 圖4.2-1 龍華派德化堂各空間面積比例
135
 圖6.3-1 臺南市生活博物館位置圖
237
 圖6.3-2 臺南市重要歷史性街區位置圖
239
 圖6.3-3a 臺南市重要空間資源歷史溯源圖
249
 圖6.3-3b 臺南市重要空間資源歷史溯源圖
250
 圖6.3-4 臺南市重要空間資源分佈圖
251
 圖6.3-5 臺南市歷史性街區保存規劃圖
252
 圖6.3-6a 臺南市府城生活博物館之都市保存參觀路徑建議圖
254
 圖6.3-6b 臺南市安平生活博物館之都市保存參觀路徑建議圖
255
 圖6.3-7 臺南市府城聯境圖
257
 圖6.3-8a 歷史性建築與環境保存發展分析規範圖
261
 圖6.3-8b 歷史性建築與環境保存考規劃圖
262
 表1.2-1 臺南市古蹟分類表(依內政部公告的分類)
4
 表1.2-2 臺南市古蹟分類表(依其目前的用途分類)
5
 表1.3-1 行為設境之變遷架構
7
 表1.3-2 研究流程與進度
11
 表2.1-1 臺南市開放空間類古蹟一覽表
14
 表2.3-1 臺南市開放空間類古蹟(城郭)空間與使用現況表
31
 表2.3-2 臺南市開放空間類古蹟(關塞)的空間與使用現況表
34
 表2.3-3a 臺南市開放空間類古蹟(五妃廟)的空間與使用現況表
37
 表2.3-3b 臺南市開放空間類古蹟(五妃廟)的空間與使用現況表
38
 表2.3-4 臺南市開放空間類古蹟(城郭)之構造與修護現況表
42
 表2.3-5 臺南市開放空間類古蹟(城郭)設施與設備現況表
50
 表2.3-6 臺南市開放空間類古蹟(關塞)設施與設備現況表
51
 表2.4-1 臺南市圓環概況表
64
 表2.4-2 臺南市開放空間類古蹟個案的使用變遷及即刻面臨的問題表
73-76
 表2.4-3 臺南市開放空間類古蹟個案設施與設備目前的問題與未來之對策表
77-78
 表2.4-4 臺南市開放空間類古蹟個案管理與維護目前的問題與未來之對策表
80-81
 表3.1-1 臺南市展示類古蹟一覽表
84
 表3.2-1 五處館房
85
 表3.2-2 清季在臺設立主要洋行一覽表
88-91
 表3.2-3 清時臺灣各地儒學一覽表
92
 表3.2-4 孔廟空間機能
93
 表3.3-1 展示場所古蹟周圍環境及相關活動表
96
 表3.3-2 空間使用狀況表
96
 表3.3-3 展示場所古蹟相關設備表
100
 表3.3-4 展示場所古蹟相關設施表
100
 表3.3-5 管理現況調查表
102
 表3.4-1 臺南市現有藝文活動場地一覽表
103-105
 表3.5-1 臺南市展示類古蹟個案的使用變遷及即刻面臨的問題表
122-123
 表3.5-2 臺南市展示類古蹟個案設施與設備目前的問題與未來之對策表
124
 表3.5-3 臺南市展示類古蹟個案管理與維護目前的問題與未來之策策表
125
 表4.1-1 臺南市靜修地類古蹟一覽表
128
 表4.2-1 《寺廟臺賬》中臺南市齋堂的空間內容
134
 表4.3-1 靜修地類古蹟空間及附屬設施使用調查表
146
 表4.3-2 臺南市靜修地類古蹟管理與維護調查表
159
 表4.5-1 臺南市靜修地類古蹟個案的使用變遷及即刻面臨的問題表
167
 表4.5-2 臺南市古蹟個案設施與設備目前的問題與未來的對策表
168
 表4.5-3 臺南市靜修地類古蹟個案管理維護問題與未來的對策表
169
 表5.1-1 臺南市廟宇類古蹟分類表
172
 表5.2-1 臺南市廟宇類古蹟空間格局變遷表
174-175
 表5.3-1 臺南市廟宇類古蹟周遭環境的變遷與現況表
185-186
 表5.5-1 臺南市廟宇類古蹟個案使用變遷及即刻面臨的問題表
214-217
 表5.5-2 臺南市廟宇類古蹟個案設施與設備目前的問題與未來之對策表
217-219
 表5.5-3 臺南市廟宇類古蹟個案管理與維護目前的問題與未來之對策表
220-223
 表6.3-1 日本聚落老街保存及再生各種的方法表
234
 表6.3-2 野外博物館之分析表
236
 表6.3-3 府城各段所屬廟境名稱、總簽首及各段所轄區域
256
 照片2.3-1 小西門
27
 照片2.3-2 南門城牆殘段
28
 照片2.3-3 南門城牆殘段與臺南女中間的空間
28
 照片2.3-4 大東門
28
 照片2.3-5 兌悅門旁之空間使用情形
28
 照片2.3-6 大東門缺乏公園應有的寧靜與適當的遮蔽感
29
 照片2.3-7 小東門遺址
30
 照片2.3-8 大南門城門門洞中堆置石板
30
 照片2.3-9 中廣圍牆外有附近居民當街曬衣
30
 照片2.3-10 臺灣城殘蹟與永漢民俗陳列館間狹窄尷尬的空間
30
 照片2.3-11 臺灣城殘蹟南側的景象
30
 照片2.3-12 億載金城前的停車場、售票亭、以及販賣部
32
 照片2.3-13 販賣空間後的凌亂、未經設計規劃的景象
32
 照片2.3-14 億載金城護城河旁步道行走不易
32
 照片2.3-15 安平小砲臺臨魚塭側的環境未經整理
33
 照片2.3-16 安平小砲臺之一段,兩旁有公園涼亭、民宅與隨意棄置的垃圾
33
 照片2.3-17 四草砲臺與學校相結合,成為校園的圍牆
33
 照片2.3-18 砲臺南端與民宅交界的空間景象
33
 照片2.3-19 重道崇文坊
35
 照片2.3-20 蕭氏節孝坊
36
 照片2.3-21 五妃廟入口步道及其環境
37
 照片2.3-22 五妃廟天井空間置放打掃用具和盆栽
38
 照片2.3-23 烏鬼井周邊環境
39
 照片2.3-24 烏鬼井「使用現況」
39
 照片2.3-25 延平街古井
40
 照片2.3-26 臺灣城殘蹟南側遭人塗污的情形
41
 照片2.3-27 小西門屋脊損壞情形
41
 照片2.3-28 大東門城壁龜裂
41
 照片2.3-29 大東門城樓窗戶玻璃破損
42
 照片2.3-30 億載金城入口引橋的欄杆龜裂損壞
43
 照片2.3-31 小學側門直接接合於四草砲臺
44
 照片2.3-32 重道崇文坊被人任意張貼海報的痕跡
44
 照片2.3-33 重道崇文坊夾柱石破損
44
 照片2.3-34 蕭氏節孝坊的雀替掉落、下簷被民宅所咬箝
44
 照片2.3-35 五妃廟牆面粉刷剝落的情形
46
 照片2.3-36 五妃廟圍牆傾斜情形
46
 照片2.3-37 烏鬼井現況
47
 照片2.3-38 延平街古井現況
47
 照片2.3-39 兌悅門門洞頂裝有電燈
48
 照片2.3-40 臺灣城殘蹟附近之電線桿與標誌
49
 照片2.3-41 大南門城門入口防止車輛進入的欄杆與電線桿
49
 照片2.3-42 大南門城樓管理員室、天線與垃圾桶
49
 照片2.3-43 大南門城樓屋架下的露明電線
49
 照片2.3-44 兌悅門古蹟解說牌現況
49
 照片2.3-45 億載金城前防止車輛進入的鐵欄杆
52
 照片2.3-46 安平小砲臺周邊設施
52
 照片2.3-47 安平小砲臺旁雜亂矗立的電線桿與路燈
52
 照片2.3-48 億載金城的木質售票亭
52
 照片2.3-49 億載金城前的廁所
52
 照片2.3-50 電線纏繞穿越於蕭氏節孝坊上情形
53
 照片2.3-51 蕭氏節孝坊的解說牌與碑和牌坊的關係不佳
53
 照片2.3-52 重道崇文坊周圍的解說牌、告示牌與公園座椅等設施
54
 照片2.3-53 五妃廟之解說牌、告示牌和門牌
55
 照片2.3-54 五妃廟內的設施
55
 照片2.3-55 五妃廟內露明的落水管
56
 照片2.3-56 水龍頭突兀地接著於五妃廟的角隅
56
 照片2.3-57 露明的管線破壞了五妃廟的古雅景致
56
 照片2.3-58 烏鬼井古蹟解說牌、碑與井之關係
57
 照片2.3-59 延平街古井以不鏽鋼護籠加罩,其旁的解說牌則已被拆離地面
57
 照片3.3-1 安平古堡現況
94
 照片3.3-2 東興洋行封閉的內部展示空間
95
 照片3.3-3 安平古堡展示空間現況
95
 照片3.3-4 赤嵌樓加建鋼筋混凝土樓梯
97
 照片3.3-5 東興洋行正立面牆面斑駁現況
97
 照片3.3-6 海山館展示空間之燈光
99
 照片3.3-7 孔廟電氣設備外露
99
 照片3.3-8 安平古堡角落堆置灑掃用具及電氣設備外露現況
99
 照片3.3-9 孔廟外部空間設施使用現況
99
 照片4.3-1 老人於開元寺的樹蔭下休憩、聊天
139
 照片4.3-2 萬福庵廟埕中的大樹
139
 照片4.3-3 巽方砲臺中廣之造景
139
 照片4.3-4 黃昏時,老人於法華寺廟埕的樹蔭下運動
139
 照片4.3-5 開元寺山門前的空間被機車、攤販所佔滿
140
 照片4.3-6 萬福庵的廟埕已淪為停車場
140
 照片4.3-7 開元寺護龍中的禪房
140
 照片4.3-8 法華寺廟埕前附屬的幼稚園
141
 照片4.3-9 西華堂廟埕中加上塑膠浪版的遮雨栩
142
 照片4.3-10 陳德聚堂廟埕已淪為停車場
144
 照片4.3-11 吳氏宗祠廟埕中的金爐
145
 照片4.3-12 鄭氏家廟第三進中堆滿腳踏車、瓦斯爐等用具
145
 照片4.3-13 法華寺的護龍目前為辦法式的空間
147
 照片4.3-14 德化堂的正立面
149
 照片4.3-15 德化堂大廳內的木構架
149
 照片4.3-16 報恩堂的院門已經傾頹
149
 照片4.3-17 報恩堂斑駁的外牆
149
 照片4.3-18 報恩堂倚牆部份的構件腐朽
149
 照片4.3-19 吳氏宗祠火災後殘留下來的柱礎
150
 照片4.3-20 陳德聚堂大廳屋頂塌陷的狀況
150
 照片4.3-21 整修過的鄭氏家廟的正立面新穎
151
 照片4.3-22 法華寺之散熱器直接暴露於屋外
152
 照片4.3-23 目前充斥在寺廟當中的長方形日光燈
152
 照片4.3-24 法華寺之散熱器直接暴露於屋外
152
 照片4.3-25 開元寺大雄寶殿與大士殿間的遮雨棚
153
 照片4.3-26 充斥於齋堂當中的長條型日光燈
154
 照片4.3-27 西華堂的浴廁設於外側護龍
156
 照片4.3-28 擇賢堂的排水溝直接暴露在山牆上
156
 照片4.3-29 西華堂大廳加設之鐵捲門
156
 照片4.3-30 擇賢堂院門加裝的鐵柵門
156
 照片4.3-31 德化堂內所看到的現代化家具
156
 照片4.3-32 吳氏宗祠的背面
156
 照片5.3-1 祀典武廟廟前廣場
187
 照片5.3-2 臺南興濟宮之三川殿步口
187
 照片5.3-3 風神廟之拜殿採捲棚作法
188
 照片5.3-4 天壇之正殿採歇山重檐頂
189
 照片5.3-5 側殿常作為管理員室
190
 照片5.3-6 廟宇天井具有通風採光及放置天公爐的功能
190
 照片5.3-7 妙壽宮之金爐
190
 照片5.3-8 天后宮之香客大樓及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192
 照片5.3-9 大天后宮正殿南側牆面脫落之狀況
192
 照片5.3-10 大天后宮後殿腐蝕的柱子
192
 照片5.3-11 北極殿正殿屋脊上的雙龍搶珠
193
 照片5.3-12 臺灣府城隍廟龜裂傾斜的短木接柱
194
 照片5.3-13 臺灣府城隍廟右護龍屋架腐朽嚴重
194
 照片5.3-14 開基天后宮腐朽之木柱
195
 照片5.3-15 開基天后宮之磨石子鋪面
195
 照片5.3-16 開基天后宮之釉面瓷磚牆面
195
 照片5.3-17 臺南景福祠之宮燈
199
 照片5.3-18 臺南景福祠的抽風機
199
 照片5.3-19 香火鼎盛的天壇之防火設備位置甚不明顯
200
 照片5.3-20 東嶽殿之洗手臺及屋頂天溝落水管與廟貌甚不協調
201
 照片5.3-21 塑膠天棚之樣式與廟貌甚不協調
201
 照片5.3-22 天壇八卦門上的防盜鐵門
202
 照片5.3-23 妙壽宮拜殿之管理員辦公室及電視
202
出版者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出版日期
199604
裝訂
平裝
文獻編號
100774631
冊次號
001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