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回檢索結果

陳中和

點閱次數:7096
不開放授權
18.221.79.24
中文題名

中和
類型
人物
描述
日據時期南台鉅商。鳳山縣打狗苓雅莊(今高雄市苓雅區)人,原籍福建泉州同安。清咸豐三年三月十八日(1853年4月25日)生。其曾祖於乾隆間遷台,至是凡四代。而家境貧寒。耕漁為業。唯天資聰穎,幼曾入私塾習漢文,十五歲時受同鄉順和頭家陳福謙之賞識,令陪侍其子陳日翔、陳自然等讀書,從而亦受教育,打下國學基礎。翌年改在順和棧習商,復跟隨陳福謙考察福州、廈門、廣州、香港等地商務,販運臺灣赤糖至華南銷售,回程則採購臺灣所缺之煤油、雜貨乃至鴉片等至臺地販售,如此馳騁海上,貿遷有無,獲利豐厚。時日本明治維新,棄「鎖國」而行開放政策,1873年乃試將臺灣赤糖運銷日本,透過橫濱大德堂及安部幸商店兩家當地著名商社,分銷東瀛各地,貨款則匯寄香港,再採辦貨物運臺銷售。如此多角貿易,亦獲大利。順和棧遂決定在橫濱設立據點,委其長川駐日經營,其弟維馨亦來日相佐。未幾又開闢長崎、神戶等分棧,完全掌握臺灣赤糖在日本之分銷網,生意日盛,為順和棧帶來巨大財富。而頭家陳福謙亦不吝賞賜,分與龐大紅利。中和之家庭經濟乃完全改觀,並累積了相當資本。日本商界對其經營智慧尤極為驚歎,竟稱其曰「智高」而不名。光緒九年(1883)五月,順和頭家陳福謙以盛年早逝,遺言「中和必須重用」,乃返台主持順和業務。逮福謙子女漸長,賓主雙方因經營理念不同,乃漸分道揚鑣。遂於1887年脫離順和棧,自行創立「和興行」,唯仍經營糖米輸出,並為順和棧集團下之聯營商號。1889年第三度到日本拓展業務,並透過清廷駐日公使館,捐得「欽加同知銜」之職銜。此後數年,憑其靈活手腕,壟斷了打狗、鳳山、阿猴(屏東市)一帶之糖米輸出,並以「新台灣」、「安平」、「打狗」三大型戎克船往來安平、打狗間,儼然為南台一大商人。然其真正發跡,卻是在乙未(1895)割台之時,是年日軍侵台,十月自東港、枋寮登陸,進逼鳳山、打狗,而中和因通曉日語,被地方人士推為代表向日軍輸誠,提供日軍所需糧餉,乃至二甲多土地以建築日軍營舍。此公然與入侵敵寇合作,其和興公司遂成為抗日義軍之眼中釘,於1896年十二月遭到林少貓等抗日義軍襲擊,其右姆指受傷,受此驚嚇遂全家倉皇內渡廈門避難。翌年,日督乃木希典以台灣局勢已穩定,命駐廈總領事上野勸其返台,並敘勳六等頒綬瑞寶勳章。迨1898年保甲條例施行,被任為苓雅寮等十四家聯合課保甲局長,組織壯丁團以維持地方治安;並兼任台南縣參事,招撫各地抗日義軍。次年一月,日總督府授佩紳章;五月,與阿猴(屏東)、打狗(高雄)士紳出面招撫林少貓。1903年膺任台灣舊慣調查委員。是年創辦南興公司於三塊厝,從事碾米業。後改稱「陳中和物產株式會社」。翌年九月又糾合同道創辦新興製糖於鳳山郡山仔頂(今高雄縣大寮鄉)。1910年又創辦烏樹林製_公司於岡山(辦事處設於岡山,_田則在烏樹林,今高雄縣永安鄉)。他以新式企業經營米糖_等民生必須品之產銷,一躍而為日據時之全台首富,從而為殖民當局籠絡之對象。1920年十月 任第一屆高雄州協議會員,至翌年九月屆滿,改由其子啟貞續任。而既貴之後,亦頗能樂善好施,地方上每有災害或重大公益建設,亦常能慷慨捐輸。1930年八月八日病逝,享壽七十八歲。同年十二月二十日殯葬於五塊厝_其飭終之典極為盛大,蓋極盡舖張之能事。有十子四女:十子依次為啟貞、啟瀛、啟南、啟峰、啟滄、啟川、啟琛、啟清、啟安、啟輝_其次子啟瀛及五子啟滄於1908年早逝,送終之子僅八人;啟貞、啟峰、啟川、啟清等別有傳。女四人,依次為梅(適旗後新泰記八舍葉宗元)、聘(適哨船頭張仲護)、英(適萬丹李開榮)、柳(適新竹張姓望族)。(張子文)
日期
1853-1930
來源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國家圖書館
民國92年12月
頁碼:499-501
照史撰〈殖產先覺陳中和〉,《高雄人物評述》第二輯,頁1-27,高雄市,春暉出版社,民74.08。

謝德錫〈南臺灣的糖業鉅子-陳中和〉,《臺灣近代名人誌》第五冊,頁11,台北:自主,民79.10。

照史〈高雄市大家長-陳啟川〉,《高雄人物評述》第一輯,頁38-56,高雄市,春暉出版社,民72.12。

申請清單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