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回檢索結果

莫那魯道

點閱次數:9259
不開放授權
3.22.74.192
中文題名
莫那魯道
類型
人物
描述
霧社事件之領導人,為南投霧社地區泰雅族(賽德克亞族)馬赫坡社世襲頭目。軀幹高大,果毅剽悍,但老成持重,受過新式教育,1911年與其他番社頭目被遴選到日本內地觀光,參觀各項文明建設,凡四月,深知日本勢力強大,而「日本人的數量像濁水溪的石頭那麼多」,非山地原住民所能抗衡,因此十分慎重。時日人據臺已三十餘年,開發山地,苛虐各社原住民,無所不用其極。莫那魯道糾集霧社附近各社與日人展開鬥爭,但不敢公然反抗。而日人懾其威,並為懷柔計,令日警近藤儀三郎娶其妹狄娃絲魯道,日久竟遭遺棄,乃愈增敵愾。1930年(昭和五年)10月7日,莫那魯道為族中青年烏頓.魯比和同社少女魯比巴萬主持婚禮。適有日警員吉村過社,莫那魯道長子拉達奧莫那向其敬酒,吉村見其手尚染有豬血,嫌其骯髒,怒而揮杖擊之。拉達奧不堪受辱,遂與吉村互毆。莫那魯道急為制止,事後多次帶著米酒前往警所和解,均遭拒絕,吉村聲稱已報能高郡警察課江川課長,日內將拘捕其父子,加以嚴懲。於是莫那魯道勢成騎虎,憂心忡忡,既然無從化解,遂倡言抗暴起義。山上諸社勞役繁重,苦日暴政已久,族中親友多有被日警殺害者,亦深恨日人,遂皆欣然相從。十月二十七日為臺灣神社祭神日,霧社小學、公學校及蕃童教育所舉行聯合運動會之期,日人官吏將畢集,遂議屆時發難,盡殲日人。至期,社中日人多至,能高郡守小笠原敬太郎、霧社警分室主任佐塚警官皆與焉。天未明,莫那魯道獵取馬赫坡駐在所杉甫巡查之首級,宣佈起義抗日。參加者有馬赫坡、波阿倫、司庫、荷歌、塔羅灣、洛羅富六社,戶數共280戶,口1233人(男626,女607)。荷歌與洛羅富社隊襲擊霧社公學校運動場;馬赫坡及其他各社則席捲霧社地區十三個警察駐在所、霧社分室、郵便局、日人宿舍、商店等,遇日人則殺之,死者共134名,唯在混亂中有二漢人因穿著日服而被誤殺。臺灣總督府驚聞事變發生,急調日軍平亂,霧社櫻臺迅被軍警佔領,臺灣軍司令部派守備司令官陸軍少將鎌田彌彥到場指揮,由臺中、新竹、臺南三路夾攻,並以親日之「味方蕃」為前導助戰,令其對抗日之社蕃馘首,使原住民互相殘殺。日軍既大舉進剿,火器犀利,社眾不敵,乃退守馬赫坡巖窟。其地斷壑絕壁,山深林密,人跡罕至。日軍以炮火猛轟,復以飛機投彈,散佈毒氣,輪番轟炸,社眾傷亡枕藉,而彈盡糧絕,漸不能支。莫那魯道知不免,於十二月一日將所部社眾交與其子拉達奧莫那;獨率眷屬十八人攀登懸崖,同時自縊。日人再以所俘莫那魯道之女馬紅莫那持酒往勸其兄降,拉達奧莫那卻之,乃率親信四名,遁入布卡溪上游,皆自縊。花岡一郎與二郎亦俱死之,別有傳。是役也,霧社馬赫坡等六社男婦老幼死者共九百餘人,其倖存者僅約兩百人,事後被強制遷往川中島(今清流)。莫那魯道之遺體於1933年被高砂族獵人在馬赫坡巖窟之斷崖中發現。日人找來幸存之馬紅莫那確認,翌年六月在能高郡新廈落成時,將之「暴骨示眾」,被動員前來參觀者成群結隊,之後即被送往臺北帝大(今臺灣大學)之土俗人種教室(今臺大人類學系),作為學術研究標本。足見日人對其恨意之深。逮民國六十三年(1974)三月,在清流(川中島)抗日遺族及仁愛鄉民代表大會之請求下,始將其遺骸自臺大考古人類學系迎回霧社,以隆重典禮安葬於「霧社抗日事件紀念碑」之園區內,建碑立石,並塑像紀念。碧血英風,永亙日月。(張子文)
日期
1882─1930
來源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國家圖書館
民國92年12月
頁碼:444-446
《霧社事件》,鄧相揚著,臺北:玉山社,1988.10。

《風中緋櫻-霧社事件真相及花岡初子的故事》,鄧相揚著,臺北:玉山社,2000.10。

《阿威赫拔哈的霧社事件證言》,阿威赫拔哈口述,許介鱗編著,林道生翻譯,臺北:臺原,2000.08。

申請清單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