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回檢索結果

林祖密(季商)

點閱次數:4063
不開放授權
216.73.216.143
中文題名

祖密(季商)
類型
人物
描述
譜名資鑑,字季商,號式周,或作石周,初以字行,民國二年歸籍祖國後,乃改名祖密。清光緒四年(1878)四月十四日生於臺中霧峰,係棟軍統領林朝棟之第三子。剛愍公林文察之孫。少隨父於抗法、抗日軍次。乙未割臺,舉家內渡漳州原籍,未幾受命返臺處理家業,目睹日人之暴虐,深以為恨,而每因囿以家業而為異族順民,常感悒悒,乃暗中資助抗日義軍,失敗後,遂棄臺回閩。辛亥革命時,曾資助並參與福建光復之役。民國二年秘密參與羅福星等之抗日活動。是年春,毅然向日本駐廈門領事署申請脫離日本國籍,而於十一月十八日由內政部核准發給中華民國國籍執照。歸籍號碼為「許字第一號」。自乙未割臺以來,臺灣士民內渡者甚眾,然正式取得祖國國籍者,則以祖密為第一人。恢復祖籍後,由原名資鑑改稱祖密。然不掩其為臺人,又喜照拂臺胞。本人則居於漳州與廈門鼓浪嶼等處,從事地方實業之開發,先設墾牧公司於南靖,繼又聘礦師赴龍岩、漳平探測煤礦,更致力水利建設,疏鑿北溪、華崶各灘,歷時二年,費二十萬元以完成之。於漳州、北溪之交通,貢獻甚大。民國四年,受中山先生感召,加入中華革命黨。次年,大盜竊國,袁世凱帝制自為,乃憤然參與討袁,召集漳泉革命志士會於鼓浪嶼家中,謀立革命軍秘密機關。護法軍興,被命為閩南軍司令,並分派同志赴各地招編民軍,先後收復永春、仙遊、德化、永安等七縣。陳炯明援閩,受陳刁難,其閩南軍遭陳解散,改任粵軍第二隊司令。旋授陸軍少將。民九,任粵軍第九支隊司令,後改委汕頭警備司令,旋改任廣三鐵路監督。民十,國父北伐,被調任為大本營參議兼侍從武官,隨軍入桂,參贊戎機。次年陳炯明叛變,祖密被拘禁於廣州。逮許崇智入閩,驅逐北洋督軍李厚基,由林森主閩政,被任為水利局長。未幾,許軍回粵,孫傳芳遂進據福建,乃暫歸隱鼓浪嶼。十三年再赴華崶。十四年以北溪河道,龍岩、漳平礦區以及南靖墾牧公司等事業,均需重整,並有秘密革命工作,乃躬親擘畫一切,突為李厚基駐漳州師長張毅部楊姓旅長所誘捕,乘暗夜槍殺於華葑縣和尚山地方,時陰曆七月初六日,陽曆八月二十四日,享年四十八。祖密為人忠厚,軀體精幹,個性剛果,兩眼奕奕有神。擅國術,善射擊,雖文人而喜著軍裝,佩指揮刀,方正少嗜好,唯善遊獵,戎馬習字之餘,從事實業建設,閩南之農場、河渠、碼頭、輕便鐵道等,多由其擘畫建設而成。民國二十九年政府明令褒楊,將其革命事蹟宣付史館;五十四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復追懷義烈,特贈「忠烈足式」匾額,由其長子正傳代表接受。其靈位則奉祀於圓山忠烈祠。(張子文)
日期
1878—1925
來源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國家圖書館
民國92年12月
頁碼:254-255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九人物志,頁222,臺灣省文獻會,民87.06。

《革命人物志》第十一輯,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會編。

吳瑞松撰〈林祖密〉,《民國人物小傳》第十一冊,頁112,傳記文學社,民78.11。

《霧峰林家相關人物訪談紀錄——頂厝篇》(中縣口述歷史第五輯)頁50,許雪姬編著、許雪姬、王美雪紀錄,臺中縣立文化中心,民87.06。

尹章義〈滄桑之際的臺灣豪門(1945—50)〉,《歷史月刊》24期,民79.01。

申請清單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