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回檢索結果

李春生

點閱次數:1900
不開放授權
216.73.216.143
中文題名

春生
類型
人物
描述
清末臺灣著名買辦。臺北市人,原籍廈門,清道光十七年十二月十七日(1838.1.12)生。其父以擺渡為業,家境貧困,母林氏;兄弟四人,春生行四,上尚有一姐。十四歲時,與父一同領洗為基督教長老會信徒,爾後與外國教士朝夕相處,學得一口流利英語。復自力學習漢文,研讀國學、東西洋史地及新舊約聖經,學識大進。更外遊滬、港、浙、閩、臺灣等地,聞見日廣。二十歲時遂投身商界,任廈門英商怡記洋行(Elles & Co.)掌櫃,甚受老闆愛利士(Elles)所倚重。隨後自行創業,經營四達商行,因太平軍入閩,地方動蕩而停歇。尋因怡和東主愛利士之紹介,於1868年由閩渡臺,出任英商杜特(John Dodd)經營之臺灣寶順洋行總辦,經營茶葉貿易,首先將「臺灣茶」推上國際市場,使臺茶成為北部出口之大宗。此外他還經營三達石油公司之煤油。長年經營,獲利甚豐,遂成宅第連雲之一方新富。臺北築城時,出任築城委員,與板橋富紳林維源共同監督築城工程。劉銘傳撫臺,多項建設同時並舉,他與林維源合資建造大稻埕建昌、千秋、六館街,兩側建築略仿西式,洋商多居此。隨又擔任土地清丈委員、臺灣鐵道敷設委員,對本省之鐵路建設,頗有貢獻,而於地方公益及賑災救濟,亦殊熱心。逮乙未之役,日軍侵臺,臺北擾攘,群龍無首,他唯恐地方糜爛,主張向敵輸誠。此後亦對統治者採取合作態度,因此頗獲青睞,「凡治臺之事關於民情者,悉以諮之」,儼然一方鉅紳重望。日總督府為酬功敘勳,授佩紳章,登庸為臺北縣廳參事。春生少失學,但勤讀苦研,篤信耶教,竟成為一位思想家,對政治、社會、宗教、人生、宇宙、文藝等問題,都作了認真探索。著有《天演論書後》、《東西哲衡》、《哲衡續集》、《宗教五德備考》、《耶穌教聖讖闡釋備考》、《聖經闡要講義》等十餘種,極力闡揚基督教義,並批駁達爾文、赫胥黎天演之說。被譽為「臺灣第一思想家」1924年10月5日去世,享年八十七歲。(張子文)
日期
1838—1924
來源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國家圖書館
民國92年12月
頁碼:173-174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九人物志,頁451,臺灣省文獻會,民87.06。

李明輝編《李春生的思想與時代》,正中書局,民84.04。

李黃臏《臺灣第一思想家李春生》,聖環,民86.06。

莊永明〈反對「天演論」的稻江鉅商〉,《臺灣紀事》(上)頁68,時報文化,1989.10。

申請清單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