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回檢索結果

吳文秀

點閱次數:3061
不開放授權
3.147.48.161
中文題名

文秀
類型
人物
描述
號眉甫,臺北大稻埕人,原籍福建廈門,清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八日(1873年12月27日)生。其先世於嘉慶中葉渡臺,居於淡水河畔,從事兩岸貿遷,累世經營,卓著業績;至其父良驥則於大稻埕經營茶行,將臺茶轉銷廈門,頗獲其利。文秀自幼即被家人送往大陸,就讀於美國教會學校廈門學海學院,故英文頗有造詣。光緒十五年(1889)畢業後進入美商美時洋行服務,歷時三年,升任買辦,學會了如何經營國際商業,遂即辭職從事家傳行業,自力籌辦良德茶行。1894年正值中日甲午戰爭之歲,孫中山先生為開始積極從事排滿革命,創立興中會,並為擴展組織,籌設興中會臺灣支會,於1897年派「四大寇」之一之陳少白來臺,陳透過興中會會員楊鶴齡之族弟,時為良德茶行司帳楊如心,從而結識其東家吳文秀及廣東大商趙滿朝、容祺年等,三人皆同情革命,隨即加入為會員,吳遂為臺灣第一位興中會員。迨1900年9月28日中山先生首次蒞臺,策畫惠州起義,停留約一月餘。吳文秀陪侍左右,相與週旋,對中國革命慷慨解囊,毫無吝嗇。其於中華民國之肇建,實有所貢獻。是年,吳繼郭春秧之後,被舉為臺北市茶商公會會長,領導臺茶外銷業務,年僅二十五。曾赴歐陸參加巴黎萬國博覽會,推廣臺茶進入歐洲市場,為洋行所阻,未竟全功。然研究製茶改良方法及包裝技術,收效甚宏。嗣後荷印禁銷臺茶,他與郭春秧籲請日政府積極交涉解除,使臺茶保有此一重要市場。其茶葉經營,卓著成績,遂思擴大範圍,多角經營,乃投資樟腦、金及製酒等行業,唯因業務非所熟悉,各項投資皆告失敗,乃辭退一切職務,退隱於家。1923年嘗赴上海,由孫科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及歸,委辦臺灣黨務。時蔣渭水所領導之新臺灣同盟之抗日民族運動,正如火如荼展開。文秀暗與聯繫,且給予經濟支援。日警密加巡邏監視,而苦不得證據。1929年10月20日忽因盲腸炎去世,年僅五十七歲。其與中山先生來往信函及所攝相片,其後人唯恐懷璧其罪,悉予焚毀,故國史於其事蹟,晦而不彰,今特表之如上。(張子文)
日期
1873-1929
來源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國家圖書館
民國92年12月
頁碼:131-132
王國璠等纂修《臺北市志》卷七人物志,頁71,臺北市文獻會,民59。

莊永明《臺北市文化人物略傳》,頁31,臺北市文獻會,民86.05。

申請清單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