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回檢索結果
點閱次數:2987

田健治郎

18.224.65.122
中文題名

健治郎
其他題名
Den Kenziro
類型
人物
描述
日本駐臺灣第八任總督,也是第一任文官總督。兵庫縣人。1855年(安政二年)二月八日生。幼名梅之助,諱季秋,號讓山。自幼苦學,嘗師事儒者渡邊弗措、小島省齋。適逢明治維新之大變革,乃負笈東京。畢業於東京帝大,嘗任伊勢州阿濃津裁判所試用推事,愛知、神奈川、埼玉等縣之警務部長,後受知於維新元勳遞信大臣後藤象二郎,被拔擢為遞信省書記官,更進為秘書官及郵務局長。嗣因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獲得臺灣,成立臺灣事務局,遂以出任該局交通部委員,而與臺灣有了關係。隨後更一路攀升,迭任東京郵便電信學校校長、遞信省電務局長、遞信省次官兼鐵道局長,以及省總務長官等職,復以鐵路國有化之功績被授與男爵,並舉為貴族院議員。1916年(大正五年)十月首次入閣,任寺內正毅內閣之遞信大臣。兩年後寺內內閣垮臺,政友會之原敬組閣,與田氏交厚且主張文人總督,遂乘明石總督病歿之機會,於1919年9月29日任其為臺灣總督。凡在任四年。他曾於就職記者會上,自稱姓「田」,乃典型之中國姓氏,祖墳則仍在大陸云云,蓋欲藉此拉攏民心,獲得好感與認同。唯推行日本殖民剝削政策如故。在其任內主要措施,首為地方政制改革,將全島十二廳之政區改為五州二廳,即將宜蘭、臺北二廳改為臺北州,桃園、新竹二廳併為新竹州,臺中、南投二廳改為臺中州,嘉義、臺南二廳為臺南州,阿猴、澎湖二廳為高雄州;臺東與花蓮港二廳則仍舊不改。後又將西部五州區分為三市、四十七郡,郡下分設二六六街庄;東部二廳則劃分為三街十庄。並將中央集權制改為地方分權主義,提高地方官權限,州知事改為任;市置市尹,郡置郡守,街庄置街長、庄長;市設警察署,郡守則有警察權。其次是使用一些日式地名,認為一些樸素而有鄉土氣息之地名為不雅,謂之「臺灣臭」,而改用一些日式或譯成近似日音之所謂「雅式」地名,如將臺北艋舺改為萬華,打狗改稱高雄,打貓為民雄,葫蘆墩為豐原,牛罵頭為清水,大嵙崁為大溪,水返腳為汐止,錫口為松山,阿公店為岡山,阿猴為屏東,蕃薯寮為旗山等,至今仍皆沿用。三,施行「內地(即日本)延長主義」,即所謂「內臺融和、一視同仁」之政策:臺日婚姻准予保留原籍或選用夫籍,稱為「內臺融合」;中等以上學校採取日臺共學,無日語障礙之學童得以進入專收日本子弟之小學,謂之「一視同仁」。四、設置總督府評議會以作為總督諮詢機關,設會長、副會長各一人,由總督及前民政局長下村宏兼任,另設議員二十五名,多為日本籍,本省「御用紳士」共佔九名。唯反對廢除「六三法」,壓制臺灣議會請願運動,禁止成立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至經濟建設方面,則著手修築嘉南大圳水利工程,至成立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從事農、林、工及其他產業與衛生之研究調查工作。1923年(大正十二年)九月二日去職。旋復入閣中央,出任山本權兵衛第二次內閣之農商務大臣兼司法大臣。1926—30為樞密顧問官。1930年11月16日病歿,年七十六。其1905—1930年以漢文紀錄之日記今尚留存。(張子文)
日期
1855—1930
來源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國家圖書館
民國92年12月
頁碼:80-82
〈讓山田健治郎年譜〉,《臺灣總督田健治郎日記》(上)頁591-606,吳文星等編注,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民90.07。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臺灣總督府》頁117,前衛,1994.04。

曾玉昆〈日據時期歷任臺灣總督小傳及施政概述〉,《史聯雜誌》第十四期,頁63-83。

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二)》頁100,中研院臺史所暨近史所,民90.12。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