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回檢索結果

本圓

點閱次數:5307
不開放授權
216.73.216.19
中文題名
本圓
類型
人物
描述
釋氏,法名印體,號本圓,他是日據時期臺灣佛教四大派系之一的五股觀音山派之創立者。俗姓沈,基隆市人。光緒九年(1883)生。十五歲時於基隆市禮由福建來臺之清寧宮住持釋玄精座下出家,1900年於福州鼓山湧泉寺振光老和尚座下受戒。並在鼓山潛修多年,復參訪中土名山古剎,至1909年返臺,暫停駐於基隆聖王公廟。繼受善慧上人之命,積極協助其創建月眉山靈泉寺,任「當家」之職。旋觀音山凌雲寺寶海和尚圓寂,受聘接任該寺住持,乃同其徒覺淨一同離開靈泉,自立觀音山一派。乃計畫擴建凌雲禪寺,繼於1917年3月加入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被任為臺灣布教使,因而脫離靈泉寺之曹洞宗。隨於1918年與日本臨濟宗大本山派遣來臺之日僧長谷慈圓接觸,商議合作問題,首先創立「鎮南學林」,以教養僧齋子弟,蓋仿曹洞宗之「臺灣佛教中學林」而設者。繼又成立「臺灣佛教道友會」,則與曹洞宗之佛教青年會相應。1920年本圓和尚被補為臨濟宗妙心寺派大本山西堂職,其在佛教界之地位更形提高。是時其主持之凌雲禪寺也大體擴建完成。逮日總督府主導下之「南瀛佛教會」成立,與善慧同被推為創立委員,分別代表曹洞宗和臨濟宗,從此不再是善慧之副手,而是平起平坐獨當一面之重要佛教領袖。1923年11月凌雲寺更首傳大戒,與會四眾戒子達七百人之多。本圓自任傳戒大和尚,由鼓山湧泉寺來臺之聖恩長老為羯摩和尚,首次來臺之圓瑛法師為教授和尚,善慧為導戒師,大崗山永定師為授經師,其他戒師尚有南元寺之得圓法師,臺南竹溪寺之捷圓法師,以及日人鈴木雪應、伊東大器等等,是日據時期空前之盛大戒會。將本圓和尚及凌雲寺之聲望推至高峰。遂於1925年代表臺灣佛教界訪問日本佛教聯合會。1934年遍訪南洋及印度之佛教聖蹟。光復後次年並當選為臺灣省佛教會理事長。民國三十六年(1947)七月二十五日示寂,世壽六十五歲。僧臘五十,戒臘四十七。(張子文)
日期
1883—1947
來源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國家圖書館
民國92年12月
頁碼:75-76
闞正宗《臺灣佛教一百年》頁33,東大,民88.11。

尹章義《五股志》第六篇第一章第二節〈凌雲禪寺〉,臺北縣五股鎮公所,民86.11。

申請清單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