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回檢索結果

王添灯

點閱次數:1995
不開放授權
216.73.216.64
中文題名

添灯
類型
人物
描述
1901年6月24日生於臺北州文山郡新店庄(今新店安坑),祖籍福建漳州府南靖縣。其祖父為中醫師,父王綿長則為茶農,有兄弟姐妹六人,行二。畢業於安坑公學校及臺北市成淵中學夜間部,初任職於新店莊役場,後調臺北市役所,因職務關係,漸與愛愛寮負責人施乾及其助理熟識。1930年8月,蔡培火、楊肇嘉、陳逢源等籌組「臺灣地方自治聯盟」,致力推動地方自治,他隨即加入,未久成為文山地區負責人,後更膺選為地方自治聯盟理事。1931年4月,他出版《臺北市街庄政之實際》一書,論述臺灣人對地方自治之要求,分析振興市街庄政之政策並解釋法令。次年,日人因其「思想問題」,將其拘禁十天。出獄後,遂辭去役場工作,舉家遷往臺北,出任《漢學界雜誌》總編輯,並加入父兄事業,開設「文山茶行」,漸成企業名人,而其茶行亦成為關心政治運動人士聚會之所。光復初期,曾擔任「三民主義青年團」臺北分團主任。民國三十五年,以高票先後當選臺北市延平區市參議員及臺灣省議員,問政犀利,有鐵面議員之稱。並擔任《人民導報》社長及與友人創辦《自由報》,批評時政。翌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擔任「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宣傳組長」,起草三十二條款,後被憲兵帶走,一去不返,遂遇難,年僅四十六歲。(張子文)
日期
1901—1947
來源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國家圖書館
民國92年12月
頁碼:60-61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九人物志,頁471,臺灣省文獻會,民87.06。

《二二八消失的臺灣精英》,李筱峰編,臺北:自立,1991。

蘇新〈王添灯先生事略〉,見蘇新《未歸的臺共鬥魂》,臺北:時報文化,1993。

藍博洲〈硬骨棱梭意氣豪——二二八峰起的旗手王添灯〉,見《沉屍.流亡.二二八》,臺北:時報文化,1993。

楊雅慧〈「二二八」蜂起的旗手——茶商鬥士王添灯〉,《臺北人物誌》第一冊,頁62,臺北市政府,民89.11。

申請清單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