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回檢索結果

張達京

點閱次數:923
不開放授權
3.129.253.54
中文題名

達京
類型
人物
描述
字振萬,號東齋,彰化葫蘆墩人。康熙二十九年十月二十一日(1690年11月21日)生於廣東潮州府大埔縣,軀幹高大,長耳垂肩,儀表魁偉。少曾營攤商於鄉里。康熙五十年(1711)渡臺,居岸裡社。達京曉番語,識番情,值疫癘流行,乃以醫術行於其間,活人無數。土官阿莫稱其才德,以女妻之,人稱「番駙馬」。其後又續娶西勢尾、烏牛欄等六社頭目之女。雍正元年(1723)任岸裡五社總通事。自是力田起家,擁資巨萬。雍正十年,協助清軍平定大甲名西社首魁林武力等番亂。亂平,護送降番至京,賜七品京官,拜領御衣一襲回台。旋與土官潘敦仔訂立墾約,以開墾今葫蘆墩之野。其地岸裡社番曾請墾,諸羅知縣周鍾瑄許之,久置荒蕪。達京乃回籍招達朝、達標二兄弟及鄉人戚友渡台,合作招墾成田,以水源不足,乃於十年十一月立「張振萬」墾號,邀同秦登鑑、姚德心、廖朝孔、江又金、陳周文等組為六館業戶,而以張振萬為首,與岸裡等四社土官商議,由六館業戶備出工本,募工開築樸仔籬口大埤之水圳,分與四社灌溉,換取東南勢之旱埔地,招佃開墾。圳成,引大甲溪水,遍溉岸裡等社,凡千餘甲,家乃愈富。乾隆十五年(1750)起陸續爆發通事侵入番界開墾之糾紛,官府整肅勢力過大之通事,張達京因此遭到革職被遣送回籍。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岸裡社眾為置長生祿位,崇奉萬興宮中。三十八年閏三月十三日(1773年5月4日)卒,年八十四。(郭啟傳)
日期
1690─1773
來源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國家圖書館
民國92年12月
頁碼:431-432
《臺灣通史》卷三十一,頁769,「張振萬」條。

黃富三〈岸裡社與漢人合作開發臺灣中部的歷史淵源〉,《漢學研究》16:2,民87.12。

尹章義〈臺灣北部拓墾初期「通事」所扮演之角色及其功能〉,《台北文獻》59/60,民71.08。

潘大和著《平埔巴宰族滄桑史》頁91、174,台北:南天,民87.04。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九人物志,頁392。

申請清單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