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碑碣拓片

回檢索結果

霧社起義戰歿者紀念碑記

點閱次數:1874
不開放授權
216.73.216.19
中文題名
霧社起義戰歿者紀念碑記
類型
拓片
主題
碑碣拓片
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描述
碑碣原文:臺灣淪陷五十年,都人士不堪異族之摧殘,揭竿而起、折死復仇,前仆後繼、忠肝義膽,可以驚天地而泣鬼神者,凡四十餘次;而尤以山地同胞之視死如歸、不落人後,更屬難能可貴。 初,日人之遇山胞也,一言蔽之虐耳!虐之甚,牛馬且不若;山胞容忍二十餘年而不即發者,相機有待也。民國十九年秋,南投縣仁愛鄉馬赫坡社首領莫那道父子偵知十月念七日,霧社小學開運動會,曰「機至矣」;預戒其同族如期集以鉤鎌棘矜為兵器,身率以入,戮日首長以下三百餘人以歸。日軍聞警,急調軍警數千人,以巨礮圍攻,且用毒策,使其同族相殘。山胞猝遭大敵,眾寡懸殊、強弱異勢、死傷而藉,然猶奮呼博戰,不為所屈。當礮火之烈也,諸山胞奮不顧身,置生死於度外,婦孺則自墜懸崖而死,以勵其丁壯敵愾同仇、可歌可泣。日軍屢攻不逞,竟不顧人道投毒瓦斯彈。如是,相持四閱月,血濺高山、屍填深壑,彈盡糧絕、大勢已去。於是先後自戕、同歸於盡。斯時也,風雲變色、草木淒悲;計自起義以來,戰死及自殺者九百餘人,吁亦慘矣!事聞於日本國會,議論沸騰,遂使帝國主議者變其政策,改剿為撫,不復更甲威力,對于山地建設亦見有所改善。 嗚呼!是九百餘人者,殺身成仁為民族而犧牲,使後世山胞獲脫羈繫不少;而後死之人,對其正氣凜然、永可為後世楷模者,其可以無記耶?滄桑多變,事隔二十三年,合葬之處,久已湮沒。光復以還,省府幾費苦心,近始發現於荒煙蔓草中,不禁惻然憫之。爰為築墳樹碑,以安英靈而垂不朽焉。 中華民國四十二年四月中浣,臺灣省民政廳長楊肇嘉撰。
本件碑記嵌於前揭紀念碑背面,由臺灣省民政廳長楊肇嘉撰文。詳述霧社事件始末,文情並茂,備極悲壯。 紀念碑前有四柱三間牌坊,橫額與楹聯皆讚頌文辭。外向橫額部份:陳誠題「碧雪英風」,陳雪屏題「典型足式」,鄒清之題「永垂青史」。楹聯部皆:俞鴻鈞題「抗暴殲仇九百人,壯烈捐生,長埋碧血;褒忠愍難億萬世,英靈如在,永勵英魂」;賈景德書「百戰忠魂,千秋恨事;一朝義憤,萬古馨香」。 內向橫額部皆:黃朝琴題「義膽忠肝」,陶一玬題「日月爭光」,李國楨題「遺烈千秋」。楹聯部份:李景堃撰「埋骨鬼猶雄,此地本荒煙蔓草;歸魂家莫覓,滿山正明月梅花」鈕永建撰「殺身以成仁,長留正義;臨難毋苟免,共仰芳型」。
大理石
碑陽刻題,碑陰銘記
出版地點:台北市
出版者: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輯稿/撰寫:何培夫
攝影者:晏錦文
出版時間:1999
紀念碑背面
日期
民國時期
民國四十二年四月
1953
色彩
黑白
數量
1
尺寸
縱:181公分
48公分
涵蓋範圍-地理
亞洲
南投縣仁愛鄉
南投縣仁愛鄉霧社風景區 抗日紀念碑
語言
中文
來源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拓片底片
本批碑碣拓片由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
原件典藏單位(者)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著作權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申請清單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