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碑碣拓片

回檢索結果
點閱次數:1187

先賢丘逢甲先生誓師抗日碑

3.133.145.17
中文題名
先賢丘逢甲先生誓師抗日碑
類型
拓片
主題
碑碣拓片
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描述
碑碣原文:台灣自鄭延平郡王興師抗拒滿清入主中夏之役作而義聲震寰宇,民族精神與日月爭光,休烈丕著矣。 洎乎清祚衰微、外侮頻乘,致召甲午中日戰財之辱,忍割臺灣、澎湖,以與敵寇講解。乃有名進士丘逢甲先生,別號「滄海君」者,繼踵前修、義不帝秦,奮起督厲軍民,拒亂命、倡自立;奉戴巡撫唐景崧為大統領,而自任義勇團練使,據守台中,期與原屯台南之黑旗軍將劉永福犄角,協力迎擊入侵之日寇,此乙未五月事也。 旋寇兵大至,陷基隆要塞,豕突狼奔而南。我軍寡而援絕,唐統領潜去閩,黑旗軍亦潰。滄海君苦戰力蹙,揮淚別;趨粵中、圖匡復,顏其寓廬曰「念台舘」,嗣以念台名其子,是猶志士不定溝壑之意。以視彼引狼入室、或為此作倀、或潜通敵寇而謀傾覆祖國者,其功罪為何如也? 時清甌日窳、民怨朋興,革命思潮瀰漫乎青年學子間。滄海君盱衡人勢所嚮,毅然唯興學育才是務;先後刱設小學若干所,□歷領東同文學堂、兩廣方言學堂監督,廣結塊奇之士,密予將護。厥後,兩粵革命健者多出滄海君之門,貞下起元,績業綦偉。辛亥武昌首義,各省紛起響應,籌組臨時共和政府于南京。滄海君代表廣東北上,參與其役,繼膺選中樞參議院議員,獻替良多;未幾,以憂勞卒。卒後卅餘年,台灣亦以國家抗日戰爭勝利,重歸華夏版圖,堪慰滄海君,但悲不見九州同之遺念也矣。 傳曰:「有功德于民者祀之。」越中華民國五十五年全國國民大會集會臨時首都台北市,陝西代表謝幼石軫念滄海君對國家民族之忠義,憤發諸事功允足矜式鄉邦、垂范後世;特建設於台中縣潭子鄉大浦厝當年滄海君誓師抗日處,勒石樹碑,永留紀念,藉勵來茲。代表同寅中之革命耆宿馬超俊、蔣鼎文、劉峙等二百十五人為之坿議,詢謀僉同,欣然裁可,而由臺灣省政府董理其事,聿觀厥成焉。 嘯岑不文,承命敬謹敘盡滄海君為國為民之犖犖勛烈,鐫示大眾。至其文采淵懿,蜚聲藝林,蓋餘緒耳。乃系以銘曰:「是濡也,而力能擐甲禦敵;是俠也,而學足承先啟後。民無能名,功德永懋,殆莊周所謂至人也歟!固無忝乎萬眾之馨香俎豆!」 國民大會代表雷嘯岑拜撰,國民大會代表姚琮敬書。 中華民國五十八年五月穀旦。
丘逢甲(西元一八七四─一九一二年),字仙根,號倉海。先世自廣東蕉嶺遷臺,其十四歲取秀才,二十五歲中進士。甲午之役,清廷戰敗而割讓臺灣;丘氏組織「臺灣民主國」抗日。事敗,潛返故鄉,從事教育,並顏其廬為「念臺館」,以明心志。 本件碑記係民國五十八年(西元一九六九年)國民大會代表有感丘逢甲忠義,特於當年丘氏誓師抗日地點立碑,永留紀念,並昭式垂範。碑文敘述丘氏抗日事蹟、教育興學與立碑緣起,並見不同時空的民族節義與愛國情操。
大理石
碑陽刻記
出版地點:台北市
出版者: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輯稿/撰寫:何培夫
攝影者:晏錦文
出版時間:1999
紀念亭內
日期
民國時期
民國五十八年五月
1969
色彩
黑白
數量
1
尺寸
縱:180公分
100公分
涵蓋範圍-地理
亞洲
台中縣豐原市
臺中縣豐原市公老坪坪頂巷 丘逢甲紀念公園
語言
中文
來源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拓片底片
本批碑碣拓片由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
原件典藏單位(者)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著作權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