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碑碣拓片

回檢索結果

保生大帝事蹟暨慈濟宮沿革碑記

點閱次數:2245
不開放授權
216.73.216.75
中文題名
保生大帝事蹟暨慈濟宮沿革碑記
類型
拓片
主題
碑碣拓片
廟宇
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描述
碑碣原文:保生大帝事蹟: 真人諱本,字華基,號雲衷。嘗登有宋制科,系出周泰伯,三十一傳至公子禮,食邑延陵,以吳為氏。吳併於越,子孫遠竄;其支裔有居清溪者,繼復播遷臨漳。真人父諱通,母氏黃,由漳入泉,隱於銀同之南;地曰「白礁」,結茅而居。 宋太宗興國四年,真人母夢龍飛舞,是生真人,時己卯三月望日辰刻也。誕生之項,異香滿室,顯呈祥瑞!少穎異,不妄語笑;及長,不娶、不茹葷。乙未,年十七,閒暇之時偶步到海濱,遇異人浮槎,相邀偕至崑崙。俄有靑衣童引觀蓬萊諸勝,入瑤島謁王母,授以醫書,傳斬妖伏魔之法。於是修真養性,煉丹藥以醫濟世。宅左湧泉,病者求一勺輒愈。當時如黃醫官、程真人、昭應靈、王舍人輩均師事之。有江少峰者,就試京師,道遇虎,亡其僕。真人於桑林間見僕遺骨在地,失左股,取路旁柳枝代之,咒以符水,僕頓蘇願從真人。洵少峰登第歸途遇舊僕,相顧愕然,真人告之。少峰以為荒謬,執見司牧。真人令僕仆地,仍以符水咒之,膚肉消蝕,乃得柳枝代骨之實。司牧據以申奏,真宗嗟異,詔授御史,真人辭不就職。少峰除同安令,甫蒞任,詢於邑吏;訪真人所居,棄官從學。同時,主簿張聖亦解粗相從,求傳其法。真人名遂震遠近,所過州郡,黃童白叟頂禮,肩踵相接。仁宗明道元年,妖魔為崇,颶風時起,歲洊飢!真人期以十日約,汎舟輸粟,全活飢民無算,衆以為神。越明年,漳泉二郡大疫,真人步罡驅禳,其捍患禦災、保護桑梓,蓋指不勝屈。真人舉家飛昇於景祐四年丙子五月二日,至靖康二年,高宗南渡猶顯靈助戰。紹興二十一年建庙白礁,孝宗乾道元年勅封「慈濟靈官」,二年封「忠顯侯」;寧宗嘉定封「英惠侯」,理宗寶慶三年封「康祐侯」;嘉熙三年封「正祐侯」,四年封「沖應真人」,五年封「妙道真君」;度宗咸淳二年封「孚惠真君」,恭宗德祐元年封「孚惠妙道真君」,此有宋一代褒崇之典也。明太祖戰於鄱陽,真人祐順,勅封「昊天御史醫靈真君」。永樂七年,孝慈后病甚詔求醫,真人應詔往,牽絲於外、診之隔屏,灸以艾炷,應手而愈;賜官賜金均却不受,旋乘白鶴騰空,瀕行奏曰:「臣即高宗時鄱陽助戰者也!」上悟賜春秋祭祀,建庙白礁,勅封「萬壽無疆保生大帝」。洪熙元年,勅封「昊天金闕御史慈濟醫靈沖應護國孚惠普祐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事蹟載省郡邑誌中,祠宇遍泉南,其在花橋者香火尤盛,有禱輒應。 慈濟宮沿革碑記: 窃謂至微之道而能無私者,其惟神乎!神之靈無遠弗屆,神之法廣大無邊。蓋自漢明帝迎入中原奉祀,護國護民遠徧極東,而我台人士祖籍均係中國移來,自是信仰神道者不無其人,誠不背神聖之旨而忘其祖訓也。而神道復能維持世教、匡正人心、存諸正氣,所以累朝封建,至今弗替也。原夫我學甲慈濟宮有祀保生大帝、謝府元帥、中壇太子諸神佛,已歷二百六十八星霜矣! 溯自前清康熙時代,學甲村落尚屬草創,居民鮮少,先是有李姓由祖國白礁挈眷來臺;並迎前三神像同渡,遂寓居於學甲下社角。當是時,建草庵而祀焉;其威靈顯著,凡水旱癘疫悉為吾民禳除,疾病荒山悉為吾民呵護。因而遐邇傳聞,香火益盛,四方善男信女仰賴而來;行香者歲歲年年終繹不絕,方期長享血食悠久無疆。豈科滄桑之變,草庵經久腐敗,且不足以壯瞻觀。神靈值此越顯精通,乃相觀地勢親擇庙基,始建兩棟庙宇于現今之住址焉。 厥後天荒地老、物換星移,其間歷百餘稔。洎乎咸豐庚申間,因該庙規模僻窄漸次傾頹,由是諸紳士鄉董出為倡首竭力募捐,鳩資構造大興土木,葺而新之。至同治元年成就大規模之神宮而慶落成焉,題其額曰「慈濟宮」,斯時士宦紳商樹名拜匾者頗多其人。降至于今又已七十餘年矣!歷年旣久風雨侵凌,廟貌傾圮,殊不雅觀,良堪浩嘆。爰是諸有志再出提倡醵金,涓吉重修興工,歷弍十四月之久,至昭和己巳初冬始告完竣。則見廟貌崇高,廟堂輪奐巍峨,氣象燦然聿新。後人恐其久其蔓滅,因勒石而為之記。 昭和四年小春榖旦,謝和美拜書。
慈濟宮於日據昭和三年(西元一九二八年)重修,次年冬完工,因勒石紀其沿革,並述主祀保生大帝聖歷以頌神蹟;二者合刻形成,甚為少見。
觀音石
額刻雙龍拜塔紋飾,神蹟與碑記合木刻
出版地點:台北市
出版者: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輯稿/撰寫:何培夫
攝影者:晏錦文
出版時間:1999
三川門左壁
日期
日治時期
昭和四年小春
1929
原件與否
複製品
立體資料-拓片
色彩
黑白
數量
1
尺寸
縱:203公分
80公分
涵蓋範圍-地理
亞洲
台南縣學甲鎮
學甲鎮濟生路170號 慈濟宮
語言
中文
來源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拓片底片
本批碑碣拓片由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
原件典藏單位(者)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著作權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申請清單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