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碑碣拓片

回檢索結果
點閱次數:1459

新建埤南天后宮碑記

18.221.238.204
中文題名
新建埤南天后宮碑記
類型
拓片
主題
碑碣拓片
廟宇
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描述
碑碣原文:國朝勅封天上聖母,由來舊矣。神靈顯應,如日月之經天,江河之緯地,固無往不在,亘古為昭者也。俎豆馨香之報,祀典煌煌,茲不贅述。獨我埤南一事,不能無異焉。 蓋自大府創議開山撫番,張公月樓統領鎮海後軍駐紮後山,歷今九載;覆巉喦、闢莽荊,化蠢頑、服獷悍,蠻煙瘴雨,靡役不從。是非仰荷神庥,曷克臻此?當夫戊子之夏六月也,大庄匪番變叛,出而戕官,焚我防營,劫我軍火,殺我士卒,傷我民人。維時海防解嚴,兵已議減,一旅之師分防六百餘里;變起倉猝,防不勝防。烏合之眾自大庄蹂躪埤南,勢如席卷,蜂屯蟻聚,因我孤營,百計環攻,晝夜不息。 張公督師守禦,相機策應,卒能以兩哨兵勇與數千賊眾鏖戰。苦守十七日,援軍踵至,始解重圍,擊散匪徒,攻破逆社,計擒首要,解散脅從。兵威所臨,望風向化;即前此被脅番社,至是亦納款輸誠,全功遂竟。嘻!肇事之大,何蕆事之速哉?其人為之歟?神之佑也。 所異者:被圍時,渴不得飲,掘井九仞,猶不及泉。眾心慌怖,計無所出。張公焚香禱祝,連呼聖母。未幾,而甘泉立湧。賊復四圍縱火,煙焰彌天,火烈風狂,不可嚮邇,登陴者八至不守。張公復為默祝,一拜而火折風旋。昔耿葊受困,而拜井出泉;劉昆救災,而反風滅火。 後之人追論其事,以為至誠感神。我埤南大營兼而有之,微神之力,吾誰與歸?尤異者,賊眾乘夜偷營,時適月晦;忽紅光燭天,燎如白晝,我矢我鎗,百發百中,賊莫能逞。圍至半月,我軍勢迫,正對壘喫緊之秋,賊又遙見海上燈光如輪駛然,漸漸逼近,各自驚退。越二日而援軍果乘輪至,合力轟擊,如薰穴之鼠,亂竄無路;鋌走之鹿,急不擇音。我軍得出重圍,安堵如固。其神力之匡扶顯應又如此,則埤南天后行宮之所由建也。 軍門張公山樓慷慨捐廉,建議於埤南馬蘭坳之陽,卜地建立行宮一所。商之前後台東直刺吳公芷献、高公卓然同襄斯舉,將後山各庄社繳款九百餘圓以補不足,詳請宮保劉爵中丞奏請頒給匾一方,以答神庥。 稚後山之地,草萊初闢,庀材僱匠,在在維艱。因於己丑仲秋之間委員出山採辦各料,載運回埤;不料舟行海面,遭風漂歿無存。董斯役者,聞之爽然;旁觀者亦莫不以工程浩大,難期復振,扼腕方深。而軍門好義急公,不遣餘力,必欲善緣克終,心始無恨,為之復解廉囊;更於部下各營以及官紳士庶,集腋成裘。二次派員從新採辦各項磚瓦木石,附艇旋東。擇期興造,經之營之,卒歲而落成焉。 厥功告竣,軍門囑爵等作文以記之。爵等忝襄戎幕,五易星霜,同患難於斯營,感神靈於斯役,未敢以文之謭陋謝不敏;謹就耳聞與目見者備志之,以鋟於石,於以見軍門之誠可格神,與夫神之有造於埤。埤之人,宜俎豆千秋者如此,用昭來茲,以垂不朽云。 楚北補用府經歷高爵、藍翎訓導劉春元、補用巡檢陳炳熙仝敬撰,藍翎千總陳鴻江敬書。 光緒拾柒年叁月穀旦。
埤南、臺東舊名。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本件碑記係清光 緒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一年)該宮創建落成紀事,詳述鎮海後軍提督張兆連平定光緒十四年(即戊子,西元一八八八年)大莊民變的事功、天上聖母匡扶顯應的神蹟,以及光緒十五年(即己丑,西元一八八九年)興建天后宮的經過。文中所提「軍門張公月樓」,即張兆連;「前後臺東直刺吳公芷獻、高公卓然」,即前任臺東直隸州知州吳本杰、備垚;「宮保劉」即臺灣巡撫劉銘傳。碑文曾收錄於「南碑集成」。 按,植件碑記雖為建廟紀事,實亦為張兆連功德碑記。撰文者為張氏幕僚,難免流於伐功頌德,如碑文所說:「……謹就耳聞與目見者備志之,以鋟於石,於以見軍門之誠可格神,與夫神之有造於埤。埤之人,宜俎豆千秋者如此,用昭來茲,以垂以朽云。」試觀胡傳「臺東州采訪冊」風俗篇所載:「天后宮,在馬蘭街,光緒十五年統領鎮海後軍各營屯東湖提督張兆連建。其前一年,土匪、逆番之叛,后屢著靈異;張提督詳請巡撫劉公銘傳奏請頒給匾額,有經歷高爵、訓導劉春光、巡檢陳炳熙等撰碑可稽,以碑文不甚雅馴,不能採入『藝文』列於『碣』,故不錄。」 由上可知,撰文者頌主溢美,致令史志弗載。修史者詳列撰碑者姓名,而碑文不予採錄,
花崗岩
出版地點:台北市
出版者: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輯稿/撰寫:何培夫
攝影者:晏錦文
出版時間:1999
天井左壁
日期
清光緒
光緒十七年三月
1891
原件與否
複製品
立體資料-拓片
色彩
黑白
數量
1
尺寸
縱:135公分
64公分
涵蓋範圍-地理
亞洲
台東縣臺東市
臺東市中華路一段222號 天后宮
語言
中文
來源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拓片底片
本批碑碣拓片由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
原件典藏單位(者)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著作權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