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碑碣拓片

回檢索結果

屏東書院改築紀念碑

點閱次數:2134
不開放授權
3.137.156.0
中文題名
屏東書院改築紀念碑
類型
拓片
主題
碑碣拓片
廟宇
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描述
碑碣原文:本院係距今壹百叁拾餘年,前清嘉慶時代之建築物。首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配祀顏子、曾子、子思、孟子之四賢,及周子、二程子、張子、朱子之五大儒,並為文人墨客之考課所。當是時,棫樸菁莪,人才輩出,為阿緱文化之中心。 自改隸後風流雲散,昔日盛況蕩然無存。雖僅存春秋二季祭典,而從來所有基本財產,於阿緱廳時代已捐出於阿緱公學校,現屏東公學校為獎學基金。歷時既久,風雨侵蝕,日就傾頹之建築物隧致無力修繕,任其荒廢,徒喚奈何! 茲適本院當市區改正之衝,至昭和十二年春前任市尹宗藤大陸氏下車伊始,為宗祀孔子關係上極表同意,決定於昭和十二年度及仝十四年度二年間各計上金五千円,計金壹萬円之補助金,欲充為移轉改築之用。爾時適有古代建築學之權威者,東京帝國大學教授工學博士藤島彥治郎氏來訪,據云「台島雖有幾多文献,而能依原形以保存者,惟本院及澎湖文石書院而已」。該博士為實地調查,故親自渡台,而隨行有神谷督府技師及森山州技手。一行來屏,當日得伊藤市土木課長之案內視察本院,自柱之大小、間隔,乃至□之高度,一一測量,無微不到;又對於門眉之彫刻,認定與奈良法隆寺同樣,正面、側面,乃至各方角皆為撮影。離屏之際,叮嚀反覆云「若改築,必依舊形,是所切望」,自是付諸等閑之。 本院經博士之品題,隧一躍而為全島之名所。於是本院當事者鄭清榮氏,隨於昭和十二年十一月四日招集關係者,於關帝庙內開重要打合會,商議改築事宜。幸得人眾一致□成,依舊形而改築;繼即選任改築委員,遂推鄭清榮氏為委員長以外,十二氏為委員。選定後,委員長鄭清榮氏極力向市當局交涉改築地趾,要求以屏東市大和町五番內面積弍分叁厘叁系之市有地,以無償貸下之名目貸於本院。 幸得市當局許允,地趾已定,隨即實行設計;迨至昭和十三年三月八日,以公園境域內工作物移轉改築許可願書提出於當局。至仝年七月二十日亦蒙許可,乃擇仝年八月九日在舊院內實行工事。請負入札時,得有九名之入札者;至開札結果,有邱和氏以金壹萬五千五佰円為最抵。於是決定以同氏為工事,請負落札者。至仝年八月廿五日成立契約,至仝年十一月十二日請高橋社司舉地鎮祭之典禮。於仝年仝月十八日著手興工,至十四年二月十八日再請高橋社司上棟式之典禮。而工事極呈順調,迨至仝年五月中全部告竣,廟貌煥然一新,爰勒諸貞珉、垂不朽焉。
日本據臺以後,屏東書院以年久失修、日益殘破,財產捐公、無力修繕,昔日盛況蕩然無存。至昭和十二年(西元一九三七年)又以位居市區改正之衝,面臨拆毀;幸經日本市長與建築學者關懷,重視傳統建築,並實地調查測繪,允將書院依舊有形式易地重建。是役,昭和十三年(西元一九三八年)興工,次年竣工。本件碑記即係改建落成紀念,勒石詳述始末,以垂不朽。 按:屏東書院原址在今屏東市中山公園內,主祀文昌帝君;遷建後改祀孔子,配祀顏回、曾參、孟軻、子思等四聖與朱熹等宋儒五子。又,採拓上述三件碑記時,承蒙屏東縣民政局禮俗文獻課課長林鴻盛先生協助,謹誌謝忱。
花崗岩
額刻碑題
出版地點:台北市
出版者: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輯稿/撰寫:何培夫
攝影者:晏錦文
出版時間:1999
九仞宮牆背面
日期
日治時期
昭和十四年五月
1939
原件與否
複製品
立體資料-拓片
色彩
黑白
數量
1
尺寸
縱:112公分
62公分
涵蓋範圍-地理
亞洲
屏東縣屏東市
屏東市勝利路38號 屏東書院(孔子廟)
語言
中文
來源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拓片底
本批碑碣拓片由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
原件典藏單位(者)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著作權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申請清單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