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碑碣拓片

回檢索結果

艋舺教會門額

點閱次數:3516
不開放授權
3.136.234.199
中文題名
艋舺教會門額
類型
拓片
主題
碑碣拓片
會館
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
描述
由於宗教信仰與認知上的不同,西洋宗教傳入中國時多生爭議與衝突,即所謂「教案」。艋舺教會於清光緒二年(西元一八七六年)建立,中經地方抗爭而遭拆除,至光緒十一年(西元一八八五)重建。為示友好,地方致贈石刻門額,中書「耶穌聖教」,並記「大英國偕牧師建」。偕牧師,即指馬偕傅士。 今日,教會保存本件門額紀念,並另立「史蹟沿革」碑,敘述頗詳;該碑年代雖已超出本計畫範圍,亦有可供參考之處,抄錄於下: 「自馬偕博士第一之進入艋舺地區開始傳教、即慣用一木框紙牌寫上『耶穌聖教』四字掛其門上。昔官府及地方勢力三大姓(黃、林、吳)均極力反對,並以兇惡態度恐嚇、逼害,百般阻撓之,聲明『艋舺有三大姓,就沒有耶穌教,有耶穌教就沒有三大姓』,曾先後多次教唆地方流氓、民眾拆毀禮拜堂。 主後一八八四年清法戰爭,教會與信徒遭遇到前所未有最慘重之迫害,北部七教會全被拆為平地,幸劉欽差銘傳以壹萬兩銀賠償之。馬偕博士以此償款復建新店,枋隙(大稻埕)、錫口(松山)及艋舺等四間禮拜堂。艋舺教會建造為一堅固美麗有七十英尺之高塔,適當年艋舺地方有三人取中秀才,此塔因此被稱為『艋舺風水塔』,『三哲雄塔』,從此不再阻擋與教會為敵。 主後一八
觀音山石
原碑無題
出版地點:台北市
出版者: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輯稿/撰寫:何培夫
攝影者:晏錦文
出版時間:1999
左側花圃,「史蹟沿革」碑座右側
日期
清光緒
光緒十一年七月
1885
原件與否
複製品
立體資料-拓片
色彩
黑白
數量
1
尺寸
縱:43公分
111公分
涵蓋範圍-地理
亞洲
臺北市萬華區
臺北市萬華區貴陽二段94號 艋舺教會
語言
中文
來源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拓片底
本批碑碣拓片由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提供
原件典藏單位(者)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著作權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申請清單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