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館藏日治時期出版圖書

>

南部臺灣誌

點閱次數:780

南部臺灣誌
館藏查詢 管理頁面 字體大小:

3.231.217.107
國圖登錄號

001025333

題名
南部臺灣誌
藏品類型
書目資料
媒體類型
圖書
目次
第一編、沿革
頁1-78
 第一章、臺灣の開闢
頁1-8
 第二章、舊臺南府
頁8-12
  第一節、臺南府城沿革
頁8-10
  第二節、臺灣の疆域沿革
頁11-12
 第三章、縣治沿革
頁12-15
  第一節、舊安平縣
頁12-13
  第二節、舊安平縣街境里堡區分沿革
頁13-15
 第四章、舊鳳山縣
頁15
  第一節、縣治沿革
頁15-16
  第二節、舊鳳山縣街境里堡區分沿革
頁17-20
  第三節、舊鳳山縣城沿革
頁20-21
 第五章、六堆の組織及び沿革
頁22-25
  第一節、移住民の由來
頁22
  第二節、六堆の起源及び沿革
頁22-24
  第三節、六堆の組織及び區分
頁24-25
 第六章、舊嘉義縣
頁26-30
  第一節、縣治沿革
頁26-27
  第二節、舊嘉義縣街境里堡區分沿革
頁27-29
  第三節、舊嘉義縣城沿革
頁29-30
 第七章、舊恆春縣
頁30-33
  第一節、縣治沿革
頁30-32
  第二節、舊恆春縣街境里堡區分沿革
頁32-33
  第三節、舊恆春縣城沿革
頁33
 第八章、匪亂
頁33-78
  第一節、吳球の亂
頁33-34
  第二節、劉却の亂
頁34-35
  第三節、朱一貴の亂
頁35-41
  第四節、吳福生の亂
頁41-43
  第五節、黃教の亂
頁43
  第六節、林爽文の亂
頁43-51
  第七節、陳周全の亂
頁51-53
  第八節、蔡牽の亂
頁53-58
  第九節、許尚、楊良斌の亂
頁59-62
  第十節、張丙の亂
頁63-69
  第十一節、李石の亂
頁69-71
  第十二節、戴萬生の亂
頁71-74
  第十三節、郭光侯、劉取の案
頁74-76
  十第四節、施猴斷の案
頁77-78
第二編、制度
頁79-164
 第一章、總說
頁79
 第二章、府制度
頁82-108
 第三章、縣制度
頁108-124
 第四章、下級行政
頁124-148
  第一節、臺南城市
頁124-129
  第二節、地方
頁129-132
  第三節、保甲及び團體
頁132-148
 第五章、官衙
頁148-164
  第一節、撫臺衙門
頁148-151
  第二節、藩臺衙門
頁151-154
  第三節、按司道衙門
頁154-158
  第四節、府衙門
頁158-159
  第五節、縣衙門
頁160-161
  第六節、舊鳳山縣諸官衙
頁161-163
  第七節、舊嘉義縣諸官衙
頁163
  第八節、舊恆春縣諸官衙
頁164
第三編、諸政
頁165-250
 第一章、警察
頁165-172
  第一節、總說
頁165
  第二節、縣警察
頁166-169
  第三節、軍隊警察
頁169-171
  第四節、自衛警察
頁171-172
 第二章、司法
頁172-233
  第一節、縣裁判
頁172-183
  第二節、府裁判
頁183-184
  第三節、省裁判
頁184-189
  第四節、終審
頁189-197
  第五節、律例
頁197-226
  第六節、贖罪
頁226-228
  第七節、刑罰
頁228-232
  第八節、刑具
頁232-233
 第三章、治獄
頁233-243
  第一節、縣監獄
頁233-239
  第二節、府監獄
頁239-241
  第三節、監獄官關罰例
頁241-243
 第四章、理蕃
頁243-250
第四編、租稅
頁251-338
 第一章、總說
頁251-256
 第二章、蘭人時代
頁256-258
  第一節、地租
頁256-257
  第二節、雜稅
頁258
 第三章、鄭氏時代
頁259-269
  第一節、地租
頁259-261
  第二節、雜稅
頁261-269
 第四章、清國時代
頁269-328
  第一節、地租
頁269-278
  第二節、徵收人員並に帳簿
頁278-287
  第三節、各縣直接徵稅機關並に徵稅方法
頁287-292
  第四節、各縣錢糧額數
頁292-302
  第五節、各業主實際納稅額並に徵稅員の收得高
頁302-311
  第六節、督促並滯納處分
頁311-317
  第七節、官租
頁317-324
  第八節、雜稅
頁325-328
 第五章、帝國時代
頁328-338
  第一節、地租及び官租
頁328-330
  第二節、雜稅
頁330-332
  第三節、滯納處分
頁332-338
第五編、產業
頁339-417
 第一章、總說
頁339
 第二章、農業
頁339-350
  第一節、農種
頁340-343
  第二節、水利
頁343-350
 第三章、糖業
頁350-360
  第一節、總說
頁350-353
  第二節、甘蔗の種類
頁353-355
  第三節、製糖法
頁355-357
  第四節、糖廓
頁357-360
 第四章、鹽業
頁360-374
  第一節、鹽制變遷
頁360-364
  第二節、製鹽方法
頁364-366
  第四節、清政府の鹽專賣
頁367-374
 第五章、工業
頁375-380
  第一節、總說
頁375
  第二節、工匠の種類
頁375-380
 第六章、商業
頁380-403
  第一節、貿易の變遷
頁380-381
  第二節、商業組織
頁381-387
  第三節、輸出入
頁387-393
  第四節、六八銀の由來
頁393-395
  第五節、南部の街市
頁395-402
  第六節、商規
頁402-403
 第七章、漁業
頁403-414
  第一節、總說
頁403-404
  第二節、漁撈
頁405-406
  第三節、漁塭
頁406-408
  第四節、魚類の處理
頁409-410
  第五節、漁具
頁410-413
  第六節、魚貝名
頁413-414
 附錄、中北部の重要物產
頁414-417
  烏龍茶、包種茶、石炭、硫磺、沙金、樟腦
頁415-417
第六編、教育
頁419-466
 第一章、總說
頁419
 第二章、和蘭時代の教育
頁419-420
 第三章、鄭氏時代の教育
頁420-421
 第四章、清國時代の教育
頁422-466
  第一節、總說
頁422-423
  第二節、臺南府學
頁423-430
  第三節、安平縣學
頁430-441
  第四節、書院
頁441-453
  第五節、義塾及び書房
頁453-457
  第六節、鳳山縣の教育
頁457-458
  第七節、嘉義縣の教育
頁459-460
  附錄、考棚公所、奎樓書院、澎湖書院、臺南孔子祭の典禮
頁460-466
第七編、宗教
頁467-510
 第一章、總說
頁467-468
 第二章、佛教
頁468-476
  第一節、沿革
頁468-469
  第二節、寺剎
頁469-472
  第三節、寺規
頁473-476
 第三章、領臺後の佛教
頁476-478
 第四章、持齋宗
頁478-486
  第一節、持齋宗の由來
頁478-481
  第二節、齋堂と齋友
頁481-484
  第三節、講善公所
頁484-486
 第五章、道教
頁487-510
  第一節、沿革
頁487-488
  第二節、本島の道士
頁488-489
 第六章、基督教
頁490-510
  第一節、天主教會
頁490-492
  第二節、長老教會
頁4992-498
  第三節、地方傳道
頁498-504
  第四節、教育と醫療
頁504-506
  第五節、傳道の區分
頁506-508
  第六節、習俗の改良
頁508-510
第八編、救恤
頁511-520
 第一章、救恤機關
頁511-512
 第二章、舊安平縣社會事業
頁512-514
 第三章、舊鳳山縣社會事業
頁514-517
 第四章、舊嘉義縣社會事業
頁517-519
 第五章、舊雲林縣社會事業
頁519-520
第九編、風俗
頁521-546
 第一章、總說
頁521
 第二章、冠婚喪祭
頁521-531
  第一節、冠、开禮
頁521-522
  第二節、婚禮
頁522-527
  第三節、喪禮
頁528-529
  第四節、祭禮
頁529-530
  第五節、生子
頁530-531
 第三章、節令
頁531-539
  第一節、春季
頁532-534
  第二節、夏季
頁534-535
  第三節、秋季
頁536-538
  第四節、冬季
頁538-539
 第四章、雜俗
頁540-546
  第一節、衣食住
頁540-541
  第二節、言語、學問、信仰
頁541-544
  第三節、纏足、辮髮、阿片
頁544
  第四節、勞銀、內職、奴婢
頁544-545
  第五節、災禍、友交、賭博
頁545-546
第十編、名勝
頁547-572
 第一章、名所舊蹟
頁547-560
 第二章、景勝
頁560-572
出版地
臺南
出版者
臺南共榮會
人物

:臺南共榮會。

出版年
1934
日本紀年
昭和9
備註
[24], 572面 ; 23公分;精裝
作品語文
日文
時期
日治時期(1895-1945)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