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館藏日治時期出版圖書

>

臺灣大觀

點閱次數:1315

臺灣大觀
館藏查詢 管理頁面 字體大小:

3.231.217.107
國圖登錄號

001025304

題名
臺灣大觀
媒體類型
圖書
目次
第一編、臺灣統治
頁1-132
 第一章、臺灣統治小史
頁1-78
  第一節、領臺以前臺灣
頁1-26
   臺灣支那人-臺灣日本人-臺灣歐洲人-和蘭人臺灣占領-支那人臺灣移往-和蘭人事業-支那人檯頭-日本人臺灣依據-西班牙人臺灣依據-明未海寇依據-鄭氏臺灣依據-鄭氏臺灣統治-清國領有後臺灣-清國臺灣統治-劉銘傳事績
頁1-26
  第二節、領臺以後臺灣
頁26-78
   樺山總督赴任-臺灣授受-臺灣始政式-阿片吸引禁止-樺山總督諸施設-委任立法問題-乃木總督時代臺灣-民政確立-官制改革-行政整理-財政政策-各種事業計劃-其它諸施設-佐久間總督就任-彩票發行-基隆高雄築港-森林事業-治水事業-理蕃大成-勸業共進會開催-南支南洋政策-教育上施設-明石總督-教育勃興-三審制實施-部局廢合-交通機關整理-交官總督-田總督訓示
頁26-78
 第二章、臺灣統治組織
頁79-111
  第一節、行政組織概要
頁79-88
   臺灣總督府-地方行政官廳-新舊制度解說-五州二廳-市街庄制
頁79-88
  第二節、州市街庄
頁88-92
   土地-住民權利義務-自治權-條令
頁88-92
  第三節、州市街庄事務
頁92
   事務-事業-其他
頁92
  第四節、州市街庄機關
頁93-96
   州市街庄機關-公共團體代表-委員及總代-任免及懲戒-職員給與
頁93-96
  第五節、州市街庄協議會
頁97-101
   組織-資格-議長-副議長-假議長-參與-會期-期間-諮間事項-議事-用語-傍聽-議事取締-議事錄
頁97-101
  第六節、州市街庄財務
頁101-106
   公法上收入-徵收權-私法上收入-支出-豫算-決算
頁101-106
  第七節、州市街庄監督
頁106-107
   指導監督-命令-處分-豫算按配
頁106-107
  第八節、州市街庄組合
頁107-108
   共同處理-組合-組織-權限
頁107-108
  第九節、臺灣評議會
頁108-111
   評議會-最高諮問機關-評議會員-定員-官制
頁108-111
 第三章、臺灣法制
頁111-127
  第一節、委任立法
頁111-115
   六三問題田總督-沿革-法律第三號-法令
頁111-115
  第二節、民事
頁115-119
   臺灣民事令-土地取得關制─土地代與關制─蕃地關制-利息制限規則-民事訟訴法手續-民事上訴關件-民商法實施
頁115-119
  第三節、刑事
頁119-120
   臺灣刑事令-匪徒刑罰令-刑事訟訴特別手續-臺灣監獄令
頁119-120
  第四節、民刑事特別法制
頁120-122
   民事調停-犯罪即決-罰金及笞刑-苔刑廢止
頁120-122
  第五節、共通法
頁122-127
   共通法-其法文
頁122-127
  第六節、蕃族調查會
頁127
   蕃族調查會-組織-委員-幹事
頁127
 第四章、警察行政裁判制度
頁128-132
  第一節、警察行政
頁128-130
   警察制度-中央機關-州郡-廳-支廳-警察署-保甲-壯丁-戶口-司法
頁128-130
  第二節、裁判制度
頁130-132
   法院-三審制-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判官-檢察官-登記公證事務-領事裁判權
頁130-132
第二編、臺灣現勢
頁132-271
 第一章、地理的觀察
頁133-140
  地位-廣袤-山岳-河川-氣候-氣節變化-住民種族-動植物
頁133-140
 第二章、文化的考察
頁141-144
  漢人種拜金思想-內臺人共學-就學兒童-同化現狀-生蕃文化程度
頁141-144
 第三章、交通通信機關
頁145-148
  內地航路-南支那航路-南洋航路-北支那航路-東洋汽船-島內鐵道網-官設鐵道-私設鐵道-私設軌道-道路-橋梁-郵便局所-電信制度-外國電報-電話
頁145-148
 第四章、臺灣財政
頁149-185
  第一節、領臺當時財政
頁149
   母國輿論-賣却說-臺灣歲出入-財政獨立
頁149
  第二節、專賣制開始
頁149-150
   阿片-樟腦-食鹽-煙草
頁149-150
  第三節、土地調查
頁150-152
   墾主-墾戶-大租-大租權買收-地租收入
頁150-152
  第四節、各種租稅
頁152-158
   地租-所得稅-鑛區稅-製茶稅-砂糖消費稅-輸入稅-噸稅-印紙稅-石油消費稅-賣藥印紙稅-骨牌稅-宦有地小作料
頁152-158
  第五節、事業公債法
頁158-160
   縱貫鐵道-基隆築港-監獄改築-水利事業-酒專賣-其他
頁158-160
  第六節、特別會計歲計
頁160-163
   臺灣關稅-砂糖消費稅-歲入-租稅-宦業收入-雜收入-公債金-歲出
頁160-163
  第七節、十二年度豫算
頁164
   歲入-歲出-前年度比較
頁164
  第八節、地方財政及地方稅
頁168
   地方稅制-州廳地方費-市街庄-經濟主體
頁168
  第九節、州廳地方費豫算
頁170-185
   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臺東-花蓮港
頁170-185
 第五章、臺灣專賣事業
頁186-192
  第一節、專賣沿革
頁186-187
   專賣制度利害-需要供給-價格調節
頁186-187
  第二節、專賣內容
頁188-191
   專賣收入-工業樟腦-煙草製造-葉煙草栽培
頁188-191
  第三節、酒專賣實施
頁191-192
   日本最初試-製造權-販賣機關-移入酒-世評
頁191-192
 第六章、臺灣教育
頁192-207
  第一節、領臺前教育制度
頁192-196
   宗教的教化-蕃人教育-鄭氏時代-清國時代-學制-外國語教授
頁192-196
  第二節、領臺當時教育施設
頁196-198
   芝山巖學務部-國語傳習生-國語學校-國語傳習所-公學校-內地人教育-小學校-教育令制定
頁196-198
  第三節、新教育令制定
頁198-204
   內臺人共學-初等教育-高等普遍教育-實業教育-專門教育-大學教育-師範教育
頁198-204
  第四節、現在教育狀況
頁204-207
   教育機關-宦公立學校-州立學校-私立學校書房
頁204-207
 第七章、臺灣蕃人事情
頁208-230
  第一節、蕃人智能性情
頁208
   蕃人秩序-不文律-統治權-自衛-攻防戰術
頁208
  第二節、蕃人歷史及種族
頁209-210
   先住民族-生蕃熟蕃-馬來系統-生存競爭陶汰-熟蕃開化-蕃人生蕃
頁209-210
  第三節、生蕃部族蕃社
頁210-213
   -其他-支族-部族-蕃社-行社區劃-人口
頁210-213
  第五節、各種族分布蕃情
頁213-219
   南蕃-北蕃-分布-蕃情-頭家-平民
頁123-219
  第六節、社會組織習慣
頁219-223
   定住的人類-家族單一制-家族聯合制-村族制-父系主義-母系主義-兒童-壯丁-馘首-家屋-食物-結婚法
頁219-223
  第七節、首祭馘首習慣
頁 223-224
   馘首風-論爭-冤罪-娶婦-凶兆-馘首祭-敵靈供養-報謝-祈願-其他祭禮
頁223-224
  第八節、宗教的思想迷信
頁225-227
   吉凶禍福-迷信-農作物豐凶-疾病禍福-宗教非-寧迷信
頁225-227
  第九節、蕃族生業
頁227
   農業-狩臘-雜業-耕作地轉換
頁227
  第十節、理蕃沿革現況
頁228-230
   和蘭人宗教的教化-鄭氏拓殖-清政府撫墾-領臺後蕃務掛-蕃務木署-理薯課-警戒所-分遣所-公學校-醫療機關
頁228-230
 第八章、土木事業
頁231-240
  第一節、市區改正
頁231-232
   美觀上-支道上-衛生上-全島各市街市區改正-五十餘都市
頁231-232
  第二節、港灣施設
頁232-236
   基隆-高雄-蘇澳-海口-大汽船出入
頁232-236
  第三節、河川整理改修
頁236-337
   河川-氾濫-慘害-整理-改修-荒蕪地-舊河床
頁236-337
  第四節、水道事業
頁237-240
   基隆淡水-彰化-臺北-各都市水道
頁237-240
  第五節、其他營繕事業
頁240
   官廳-郵便局-學校-醫院-監獄-神社-燈臺
頁240
 第九章、臺灣風俗習慣
頁241-254
  第一節、臺灣人衣食住
頁241-244
   衣服-洋服-內地服-純粹臺灣服-種類-色合-材料-食物-米-蕃薯簽-大麵-住居-防風設備-構造
頁241-244
  第二節、臺灣人奇習
頁244-247
   纏足-阿片吸食-喫茶-水煙筒-洗浴-屎尿-手鼻-人身賣買
頁244-247
  第三節、臺灣人良風
頁247-250
   文字尊重-祖先崇拜-卑者慈-義渡-茶亭
頁247-250
  第四節、臺灣人階級
頁250-252
   上九流-下九流-土農工商-賤民待遇
頁250-252
  第五節、臺灣人私刑
頁252-254
   強姦私刑-竊溫私刑-姦通私刑-殘酷私刑
頁252-254
 第十章、神社宗教
頁255-271
  第一節、臺灣神社
頁255-256
   臺灣神社-開山神社-臺中神社-喜義神社-新竹神社-無格社
頁255-256
  第二節、臺灣宗教
頁256
   儒教-道教-佛教-齋教-基督教-天主教-內地人傳道-日本式基督教-佛教-神道-天理教
頁256
  第三節、領臺以前宗教
頁256-261
   種類-教義-內容
頁256-261
  第四節、舊慣依宗教的團體
頁261-263
   神明會-祖公會
頁261-263
  第五節、巫覡術土僧道
頁264-270
   邪術-請神-過火-牽亡-其他
頁264-270
  第六節、領臺後傳來宗教
頁270-271
   本島人教化忘却-神道-臺灣人歸依-佛教各派-社會的活動-基督教勢力
頁270-271
第三編、趣味臺灣
頁272-367
 第一章、臺灣音樂
頁272-280
  第一節、音樂種類
頁272-274
   支那渡來音樂-聖樂-十三腔樂-郎君樂-南管樂-北管樂-視慶樂-葬喪樂-其他
頁272-274
  第二節、音樂歌詞
頁274-278
   南管樂-優美音樂-北管樂-高尚-歌詞-民謠童謠
頁274-278
  第三節、生蕃音樂舞踊
頁278-280
   朗歌-獨唱-和唱-三種歌謠-舞踊-樂器
頁278-280
 第二章、臺灣演劇
頁280-284
  第一節、臺灣演戲
頁281
   無料觀覽劇-劇改善-支那模倣-劇對俳優態度
頁281
  第二節、劇種類
頁282
   劇種類-南管北管-大人戲他
頁282
  第三節、劇題內容
頁283-284
   歷史物-小說物-滑稽物-世話物-代表作
頁283-284
 第三章、臺灣小說
頁285-286
   佳人才子物-史傳物-怪談物-裁判物-零聞瑣談物-淫靡物
頁285-286
 第四章、臺灣傳說、童話、諷刺
頁287-367
  第一節、臺灣一口□(二十餘種)
頁287-300
  第二節、臺灣伽Ⓥ(數種)
頁300-303
  第三節、臺灣落語(代表的)
頁303-335
  第四節、臺灣傳說(上)
頁335-336
   主臺灣主題
頁336-342
  第五節、臺灣傳說(下)
頁342-362
   主支那主題
頁342-362
  第六節、生蕃傳說
頁362-367
第四編、臺灣產業
頁369-468
 第一章、農工業
頁369-405
  第一節、概況
頁369-370
   南方富源-農產二億圓-耕地面積-農民數-自作小作-總人口割合
頁369-370
  第二節、米及米政
頁370-381
   本島氣候-二回收獲-五百萬石-臺灣米食味-改良方法-臺灣米生產費-增產方法-農業倉庫施設-利用方法-米穀檢查所
頁370-381
  第三節、茶業
頁382-391
   臺灣茶-往時茶-輸出旺盛-烏龍茶變遷-挽回機運-包種茶-茶況現狀-茶業施設-前途
頁382-391
  第四節、芭蕉實
頁391-395
   本島特產品-生產組合-移出增加-海外輸出-內地移出-芭蕉主產地-品質改良
頁391-395
  第五節、其他主要農產
頁395-400
   甘諸-落花生-豆類-麥-胡麻-黃麻-苧麻-藍-煙草-柑橘-鳳梨-龍眼-蔬菜
頁395-400
  第六節、畜產蠶業
頁400-402
   水牛-黃牛-農耕-運搬-豚-主要食料-家禽-蠶業-農家副業-生產地
頁400-402
  第七節、工業
頁403-405
   茶砂糖-酒造-土木建築材料-農產加工-製帽-製紙-鐵工-造船-紡織工業
頁406-405
 第二章、糖業
頁406-416
  第一節、糖業沿革
頁406-408
   糖業傳來-清領時代-領臺當時-臺灣製糖創立-糖業調查
頁406-408
  第二節、糖政確立
頁409-413
   糖務局-臺灣糖業獎勵規則-製糖會社勃興-工場胎權規則-糖業試驗所-蔗作品種改良
頁409-413
  第三節、糖業現況將來
頁414-416
   會社數-工場數-能率-生產-資本-將來-生產費低廉-改良方針
頁414-416
 第三章、林業
頁417-422
  第一節、森林分布業
頁417-418
   鬱蒼森林-濫伐-燒燼-分布-樹種-林相
頁417-418
  第二節、保安林造林
頁418-420
   林務行政-林野取締-保安林-各種造林-民營-官營
頁418-420
  第三節、官營斫伐事業
頁420-422
   阿里山檜-千古大森-八仙山面積-事業-宜蘭濁水溪-生產
頁420-422
 第四章、鑛業
頁423-436
  第一節、鑛業沿革
頁423
   砂金採取規則發布-鑛業假規則發布-砂金及石炭採掘-臺灣鑛業規則發布-本島有用鑛物-鑛區數鑛區面積
頁423
  第二節、鑛業現況
頁424-425
   生產的經營鑛山-鑛山種類-面積-鑛區數-產出額
頁424-425
  第三節、石炭鑛業
頁425-432
   領臺當時石炭-戰捷餘影-石炭海外輸出-出炭高-將來使命
頁425-432
  第四節、其他主要鑛業
頁432-436
   砂金鑛業-金鑛業-硫黃鑛業-水銀鑛業-燐鑛業-石油鑛業
頁432-436
 第五章、水產
頁437-443
  第一節、漁業
頁437-440
   臺灣沿岸漁業-基隆高雄-赤Ⓥ-鰹-旗魚-漁業種類-石花菜採集
頁437-440
  第二節、水產製造業
頁440-441
   鰹節製造-總督獎勵-輸出方面-其他製品-Ⓥ仔-鹽干魚-乾海苔
頁440-441
  第三節、養殖業
頁442
   虱目魚-鰡-蠣-淡水養殖-草魚-鰱魚-鯁魚-鯉-鼈
頁442
  第四節、水產貿易
頁442-443
   殖產局試驗調查-干魚移輸出入-鰹節輸出-貿易額
頁442-443
 第六章、貿易
頁444-476
  第一節、對外貿易
頁444-446
   開港場-特別輸出入港-沿革-輸出入額-主要輸出入品-今後趨勢
頁444-446
  第二節、內地貿易
頁446-447
   移出-砂糖-米-樟腦-移入-鐵材-肥料-米-綿織物-乾魚-沿革
頁446-447
  第三節、移輸出入概況
頁447-476
   十一年度主要移出輸出-移入輸入-仕向地-港別貿易額
頁447-476
 第七章、金融
頁457-468
  第一節、金融沿革
頁457-458
   幼稚金融機關-銀會-搖會-媽振館-特殊銀行必要
頁457-458
  第二節、臺灣銀行設立
頁458-463
   臺灣銀行法-發起人-委員任命-臺灣銀行法改正-設立-臺灣銀行立脚地
頁458-463
  第三節、地方銀行
頁463-467
   華南銀行-使命-彰化銀行-中部金融機關-嘉義銀行-新高銀行-臺灣貯蓄銀行-日本勸業銀行-三十四銀行
頁463-467
  第四節、信用組合其他
頁467-468
   信用組合-臺灣產業組合規則發布-組合數-資本金-貸付金-無盡業-中流以下金融機關
頁467-468
版本
再版
出版地
東京
出版者
大阪屋號
人物

著:椿木益一。

出版年
1923
日本紀年
大正12年
備註
468,109 面 ; 23公分;精裝
作品語文
日文
時期
日治時期(1895-1945)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