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館藏光復後台灣地區官修地方志

>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九:人物志人物傳篇

點閱次數:4154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九:人物志人物傳篇
館藏查詢 管理頁面 字體大小:

3.231.217.107
國圖登錄號

001639819

題名
重修臺灣省通志
編次
卷九:人物志人物傳篇
藏品類型
書目資料
媒體類型
圖書
目次
第一章 延平王世家
頁1-92
 第一節 延平王世家(上)
頁1-37
 第二節 延平王世家(中)
頁37-79
 第三節 鄭延平郡王世家(下)
頁79-92
第二章 文治
頁93-236
 第一節 清以前
頁93-221
  陳永華(子夢煒、夢球、侄繩武附)
頁93-95
  洪旭(弟暄、子磊附)
頁95-97
  蔡政(子濟、漢襄附)
頁97-98
  楊英
頁98-99
  柯平(子鼎開及葉亨、鄭斌附)
頁99-101
  葉后詔
頁101
  陳駿音
頁101-102
  鄭得瀟
頁102-103
  鄭省英(弟眕英、時英附)
頁103
  楊朝棟
頁103-104
  甘孟煜
頁104
  蔣毓英
頁105
  季麒光
頁105-108
  楊芳聲
頁108
  沈朝聘
頁108
  林謙光
頁108
  黃賜英
頁109
  張□
頁109
  高拱乾
頁109-110
  靳治揚
頁110
  李中素
頁110-111
  林慶旺
頁111
  衛台揆
頁111
  孫元衡
頁112
  王敏政
頁112
  宋永清
頁112-113
  王仕俊
頁113
  周元文
頁113-114
  陳璸
頁114-116
  洪一棟
頁116
  周鍾瑄
頁117
  俞兆岳
頁117-118
  施士嶽
頁118
  黃叔璥(吳達禮附)
頁118-119
  陳大輦
頁119
  楊毓健
頁119
  丁蓮
頁119-120
  王作梅
頁120
  夏之芳
頁120
  李元善
頁121
  李元直
頁121
  倪象愷
頁121
  梁樟
頁122
  林天木
頁122
  周宇仁
頁122-123
  沈起元
頁123
  陸鵬
頁123-124
  錢洙
頁124
  秦士望
頁124
  袁宏仁
頁125
  吳開業
頁125
  李倪昱
頁125
  嚴瑞龍
頁126
  方邦基
頁126-127
  程芳
頁127
  楊二酉
頁127
  張湄
頁127
  劉其灼
頁128
  陸廣霖
頁128
  曾曰瑛
頁128-129
  陳玉友
頁129
  劉良璧
頁129
  余文儀
頁129-130
  蔣允焄
頁130
  陳志泰
頁130
  魯鼎梅
頁131
  蘇渭生
頁131
  陳繩
頁132
  錢琦
頁132
  李師敏
頁132-133
  劉辰駿
頁133
  朱山
頁133-135
  張世珍
頁135
  夏瑚
頁135-136
  胡邦翰
頁136
  陳元恕
頁136
  譚垣
頁136-137
  張挺
頁137
  胡建偉
頁138
  鄒應元
頁138-139
  朱景英
頁139
  方輔悟
頁139-140
  董文駒
頁140
  葉期頤
頁140
  曾大源
頁140-141
  張源懃
頁141
  王鳳來
頁141
  王純
頁142
  劉應熊
頁142
  奇寵格
頁142-143
  解文燧
頁143
  王坦
頁143-144
  湯大奎(子荀業附,殉職)
頁144
  蔣元樞
頁144
  穆和藺
頁145
  陳良翼
頁145
  孫景燧(殉職)
頁146
  王世茂
頁146
  六十七
頁147
  楊景素
頁147
  王瑛會
頁147-148
  吳金鑑
頁148
  曾日琇
頁148
  周大本
頁149
  王雋(殉職)
頁149
  葉夢苓(陳龍池附,殉職)
頁149-150
  渠永湜(殉職)
頁150
  楊廷理
頁150-152
  長庚(殉職)
頁152
  程峻(殉職)
頁152
  馮啟宗(殉職)
頁153
  陳慶(殉職)
頁153
  俞峻(殉職)
頁153
  呂憬懞
頁154
  張芝馨(殉職)
頁154
  胡遠山(殉職)
頁154
  壽同春(殉職)
頁154-155
  陳聖傳(殉職)
頁155-156
  周大綸(殉職)
頁156
  楊紹裘
頁156
  萬鍾傑
頁157
  袁秉義
頁157
  費增運(殉職)
頁157
  蔣增年
頁158
  宋學灝
頁158
  徐夢麟
頁158
  沈颺
頁159
  胡應魁
頁159-160
  韓蜚聲
頁160
  吳逢聖
頁160
  柯輅
頁160-161
  鄭兼才
頁161
  謝金鑾
頁161-163
  薛志亮
頁163
  翁懷清
頁164
  黎溶
頁164
  胡桂
頁164
  楊桂森
頁165
  翟淦
頁165
  任遠逵
頁166
  陳蒸
頁166
  吳性誠
頁166
  林平侯(子國華附)
頁167
  蓋方泌
頁167
  李慎彝
頁167-168
  姚瑩
頁168-171
  方傳穟
頁171
  蔣鏞
頁171-172
  李振青
頁172
  胡承瑞
頁172
  呂志恒(殉職)
頁172-173
  仝卜年
頁173
  沈欽霖
頁173
  陳炳極
頁174
  許德樹
頁174
  魏本唐
頁174-175
  王雲鼎
頁175
  方振聲(殉職)
頁175
  沈汝翰
頁176
  周凱
頁176-177
  葉之筠
頁177
  婁雲
頁177-178
  曹謹
頁178-179
  王廷幹(殉職)
頁179
  鄧元資
頁179-180
  徐宗幹
頁180
  鄧兆榮
頁181
  曹仕桂
頁181
  姚鴻
頁181
  董正官(殉職)
頁182
  孔昭慈(殉職)
頁182
  洪毓琛
頁182-183
  劉家謀
頁183
  張傳敬
頁183-184
  白鸞卿
頁184
  林桂芬
頁184
  丁曰健
頁184-185
  吳大廷
頁185-186
  彭林
頁186
  秋曰覲(殉職)
頁186-187
  王文棨
頁187
  凌樹荃
頁187
  興廉
頁187-188
  嚴金清
頁188
  孫壽銘
頁188-189
  陳星聚
頁189-190
  沈葆楨
頁190-193
  林朝棟
頁193
  蔡德芳
頁194
  袁聞柝
頁194-195
  夏獻綸
頁195
  蔡麟祥
頁196
  林達泉
頁196-197
  徐廷灝
頁197
  鮑復康
頁198
  方祖蔭
頁198
  陳世烈
頁199
  周長庚
頁199-200
  包容
頁200
  羅大佑
頁200-201
  程起鶚
頁201
  劉璈
頁202-204
  劉銘傳
頁205-210
  章瑞坦
頁210
  梁純夫
頁210
  沈受謙
頁210-211
  梁成枬
頁211
  唐景崧
頁211-212
  高晉翰
頁213
  汪興禕
頁213-214
  李郁堦
頁214
  李忠文
頁214
  胡傳
頁214-215
  姚啟聖
頁215-216
  王國安
頁216
  覺羅滿保
頁216-217
  高其倬
頁217-218
  史貽直
頁218
  劉世明
頁218
  郝玉麟
頁218-219
  陳大受
頁219
  吳士功
頁219
  蘇昌
頁219
  張師誠
頁220
  方維甸
頁220
  趙慎畛
頁220-221
  孫爾準
頁221
  王凱泰
頁221
 第二節 日據時期
頁222-224
  林祖密
頁222-223
  八田與一
頁223-224
  古澤勝之
頁224
  磯貝靜藏
頁224
 第三節 光復後至民國五十年
頁224-229
  歐陽季翰
頁225
  吳錦文
頁225
  于國楨
頁226
  邱欽堂
頁226
  莫先進
頁226-227
  靳珩
頁227
  侯家源
頁227
  盧纘祥
頁228
  俞鴻鈞
頁228-229
  周象賢
頁229
  楊基先
頁229
 第四節 民國五十一年至民國七十年
頁229-236
  尹仲容
頁230
  蔣夢麟
頁230-231
  陳誠
頁231
  黃朝琴
頁232
  魏道明
頁232-233
  趙聚鈺
頁233-234
  丘念臺
頁234
  劉啟光
頁234-235
  游彌堅
頁235-236
  楊肇嘉
頁236
第三章 武功
頁237-306
 第一節 清以前
頁237-302
  沈有容
頁237
  劉國軒
頁238-239
  馬信
頁239-240
  黃安
頁240
  林陞
頁240-241
  陳澤
頁241
  林鳳
頁241-242
  楊祖
頁242
  邱輝
頁242-243
  江勝
頁244
  吳潛
頁245
  陳起明
頁245
  施琅
頁246-250
  吳英
頁250-251
  林賢
頁251
  朱天貴
頁251
  羅士鉁
頁251
  藍理
頁252-253
  詹六奇
頁253
  楊文魁
頁253-254
  王國憲
頁254
  殷化行
頁254
  陳彪
頁254-255
  林孺
頁255
  陳致遠
頁255
  李日□
頁255-256
  張國
頁256
  黃曾榮
頁256
  姚堂
頁256-257
  阮蔡文
頁257-258
  施世驃
頁258
  藍廷珍
頁258-260
  林亮
頁261
  陳策
頁261-262
  歐陽凱(殉職)
頁262
  許雲
頁262
  游崇功(殉職)
頁263
  羅萬倉(殉職)
頁263
  朱文
頁263-264
  洪就
頁264
  黃英
頁264
  陳林每
頁265
  謝希賢
頁265
  李耀國
頁265
  陳徽
頁266
  林秀
頁266
  林從時
頁266
  林黃彩
頁266-267
  倪鴻範
頁267
  王郡
頁267-268
  何勉
頁268
  黃光國
頁268-269
  張天駿
頁269
  馬大用
頁269
  甘國寶
頁269-270
  溫達勇
頁270
  魁德
頁270
  福康安
頁270-272
  海蘭察
頁272
  藍元枚
頁272-273
  黃仕簡
頁273-274
  柴大紀
頁274-275
  蔡攀龍
頁275-276
  梁朝桂
頁276-277
  袁國璜
頁277
  鄭嵩
頁277-278
  羅光炤
頁278-279
  潘國材
頁279
  奎林
頁279
  哈當阿
頁280
  陳大恩
頁280
  李長庚
頁281-282
  邱良功
頁282
  王得祿
頁282-284
  愛新泰
頁284
  吉凌阿
頁284-285
  盧植
頁285
  馬步衢(陳玉威附)
頁285-286
  林廷福
頁286
  林承昌
頁286-287
  蒲立勳
頁287
  陳化成
頁287-288
  謝朝恩
頁288
  郭揚聲
頁288
  達洪阿
頁289
  保芝琳
頁290
  許瑞聲
頁290
  邵連科
頁291
  張顯貴
頁291
  林文察
頁291-295
  林向榮
頁295
  王國忠
頁295-296
  黃步梯
頁296
  林占梅
頁296-297
  吳光亮
頁298-299
  孫開華
頁299
  後元福
頁299-300
  鄭如椿
頁300
  樂文祥
頁300
  江國珍
頁300-301
  朱煥明
頁301
  蘇得勝
頁301-302
  劉永福
頁302
 第二節 光復後至民國五十年
頁303-304
  林通
頁303
  吉星文
頁303-304
 第三節 民國五十一年至民國七十年
頁304-306
  胡宗南
頁304
  胡璉
頁304-305
  劉玉章
頁305-306
第四章 民族奮鬥
頁307-383
 第一節 清以前
頁307-334
  郭懷一
頁307-308
  朱術桂
頁308-309
  蔡機功
頁309-310
  吳球
頁310
  劉卻
頁310-311
  朱一貴
頁311-314
  吳福生
頁314-315
  林爽文
頁315-319
  陳周全
頁319-320
  楊良斌
頁320-322
  張丙
頁322-324
  洪協
頁324-325
  洪紀
頁325
  林恭
頁325-326
  戴潮春
頁326-332
  洪欉
頁332-333
  施九緞
頁333-334
 第二節 日據時期
頁334-379
  楊泗洪
頁334
  劉德杓
頁335
  吳湯興(徐驤、姜紹祖附)
頁335-338
  林崑岡
頁338
  吳彭年
頁338-340
  徐驤
頁340
  瓦丹阿目伊
頁340
  邱鳳揚
頁341
  詹永和
頁341-342
  林為恩
頁342
  江國輝
頁342-343
  曾春華(丁南金附)
頁343
  林大北
頁343
  蕭光明
頁344
  鍾發春
頁344
  翁景新
頁344-345
  林成祖
頁345
  林維給
頁345
  林久遠
頁345-346
  胡嘉猷
頁346-347
  吳寬木
頁347
  林李成
頁347-348
  簡大獅
頁348-349
  呂元典
頁349-350
  柯鐵
頁350
  林小貓
頁351
  侯西庚
頁351
  陳小埤
頁351-352
  蘇根銓
頁352
  蔡清琳
頁353
  陳水仙
頁353-355
  石阿漏
頁355
  劉乾
頁355-356
  黃朝
頁356-357
  賴來
頁357
  羅福星
頁357-358
  李阿齊
頁359
  陳阿榮
頁359
  張火爐
頁359-360
  哈鹿那威
頁360
  羅阿頭
頁360-361
  余青芳(羅俊附)
頁361-363
  蘇有志
頁363-364
  賴水
頁364
  賴宜(蕭大成、賴楚附)
頁364-365
  吳清波
頁365
  莫那魯道(花岡一郎附)
頁365-366
  廖喜郎
頁366
  蔣渭水
頁367
  蔡惠如
頁367-368
  曾宗
頁368
  盧清潭
頁368-369
  王耀庭
頁369
  周綏
頁369
  何再來
頁369
  郭秋貴
頁369-370
  高亨長
頁370
  吳明美
頁370-371
  黃阿烈
頁371
  鄭資深
頁371
  洪紹潭
頁372
  陳春樹
頁372-373
  何雲燈
頁373
  陳義順
頁373
  李連鞠
頁373
  龍才
頁374
  翁俊明
頁374
  鄭迓理
頁374
  雷燦南
頁374-375
  張國彥
頁375
  歐劍窗
頁375
  歐清石
頁375-376
  范本梁
頁376
  蔡忠恕
頁376
  王敏川
頁377
  趙鴻蟠
頁377-378
  黃景嶽
頁378
  盧丙丁
頁378
  吳廷輝
頁379
 第三節 光復後至民國五十年
頁379-383
  張淑子
頁379
  林獻堂
頁380-382
  洪元煌
頁382
  嚴鋤非
頁382-383
第五章 拓殖
頁385-404
 第一節 清以前
頁385-404
  顏思齊
頁385
  何斌
頁385-386
  林驥
頁386-387
  鄭長
頁387
  王世傑
頁387-388
  楊志申
頁388
  施世榜
頁388-389
  賴科
頁389-390
  薛啟隆
頁390
  徐立鵬
頁390
  林秀俊
頁390-391
  吳洛
頁391-392
  張達京
頁392
  胡焯猷
頁392-393
  郭錫瑠
頁393
  張方大
頁394
  林石
頁394-395
  陳福成
頁395
  衛阿貴
頁395
  吳沙(侄化附)
頁395-397
  蕭竹
頁397-398
  林評
頁398
  吳仲立
頁398
  張天球
頁399
  許萬生
頁399
  姜秀鑾(周邦正附)
頁399-401
  吳全
頁401
  黃阿鳳
頁401
  鄭勒先
頁402
  李乾祥
頁402
  顏雲年(弟國年附)
頁402-404
第六章 學行
頁405-513
 第一節 清以前
頁405-448
  王喜
頁405
  陳逸
頁405
  馬廷對
頁405
  鄭萼達
頁406
  金繼美
頁406
  李欽文
頁406
  張士箱
頁406
  蕭明燦
頁406-407
  王璋
頁407
  吳振生
頁407
  陳仕俊
頁407
  陳鵬南
頁408
  黃國英
頁408
  顏起浩
頁408
  許福基
頁408-409
  張希文
頁409
  卓夢采
頁409
  陳正春
頁409
  顏我揚
頁410
  陳邦傑
頁410
  張從政
頁410
  王克捷
頁410
  卓肇昌
頁411
  呂良銓
頁411
  侯瑞珍
頁411
  馬琬
頁411
  朱仕玠
頁412
  陳名標
頁412
  吳國美
頁412-413
  陳思敬
頁413
  薛應瑞
頁413
  李凌霄
頁413-414
  楊振文(子應選附)
頁414
  林振嵩(子文濬附)
頁415
  李安善
頁415
  鄭其仁
頁415-416
  薛邦揚
頁416
  許鴻
頁416
  陳士珍
頁416-417
  薛登科
頁417
  鍾瑞生
頁417
  王松
頁417-418
  郭雲秀
頁418
  林國泰
頁418
  陳祈
頁418-419
  蔡培華
頁419
  章甫
頁419
  陳文獻
頁419-420
  王安瀾
頁420
  郭克齊
頁420
  曾日襄
頁420-421
  辛齊光
頁421
  陳傳生
頁421
  陳崑山
頁421-422
  林紹賢
頁422
  陳奠邦
頁422
  陳遜言
頁422-423
  郭成金
頁423
  徐日新
頁423
  張振南
頁423-424
  張世光
頁424
  林孝
頁424
  許必達
頁424-425
  黃本淵(姪應清附)
頁425
  曾玉音
頁425
  林得義
頁425-426
  黃瑞玉
頁426
  鄭用錫
頁426-427
  鄭用鑑
頁427
  陳鳳
頁427
  黃驤雲
頁427-428
  陳維英
頁428
  曹敬
頁428
  黃敬
頁428-429
  蔡廷蘭
頁429-430
  劉日純
頁430
  劉章仁
頁430-431
  吳拔英
頁431
  黃漢生
頁431
  戴天定
頁432
  吳道東
頁432
  鄭崇和
頁432
  張煥文
頁433
  劉獻廷
頁433
  郭光侯
頁433-434
  李朝勳
頁434
  魏宏
頁434-435
  曾維楨
頁435
  施瓊芳
頁435-436
  陳肇興
頁436
  彭培桂
頁436
  陳震曜
頁436-439
  林奠國
頁439-440
  杜國成
頁440
  林鳳池
頁440-441
  林西輝
頁441
  劉建成
頁441
  鄭用鈺
頁441
  陳澄清
頁441-442
  洪廷貴
頁442
  翁林福
頁442
  林維讓
頁442-443
  李政純
頁443
  江興徽
頁444
  潘永清
頁444
  陳光珪
頁444
  林右藻
頁444-445
  陳肇芳
頁445
  張光岳
頁445
  吳子光
頁445-446
  陳萬青
頁446
  丁壽泉
頁446
  張書紳
頁446-447
  黃中理
頁447
  蘇袞榮
頁447
  陳樹藍
頁447-448
  張忠侯
頁448
 第二節 日據時期
頁448-469
  施士洁
頁448-449
  陳鳳昌
頁449
  胡殿鵬
頁449-450
  謝道隆
頁450
  蔡國琳
頁450-451
  李春生
頁451-452
  洪攀桂
頁452
  楊克彰
頁452-453
  許南英(子地山附)
頁453-454
  幣原坦
頁454-455
  伊能嘉矩
頁455-456
  王松
頁456
  丘逢甲
頁456-457
  蔡惠如
頁457-458
  林幼春
頁458
  連橫
頁458-459
  賴和
頁460
  鄭松筠
頁460-461
  莊太岳
頁461
  謝國文
頁461
  蔡年亨
頁461-462
  張鏡光
頁462
  許天奎
頁462-463
  林載釗
頁463
  張麗俊
頁463
  趙文徽
頁463-464
  施乾
頁464-465
  王石鵬
頁465
  吳德功
頁465-466
  張純甫
頁466
  楊華
頁466-467
  吳文秀
頁467
  謝瑞琳
頁467-468
  施梅樵
頁468
  葉清耀
頁468-469
  林俊堂
頁469
 第三節 光復後至民國五十年
頁470-483
  蔡榮輝
頁470
  林茂生
頁470-471
  王添燈
頁471
  陳炘
頁471-472
  宋斐如
頁472
  吳鴻麟
頁472-473
  李瑞漢
頁473
  張七郎
頁473-474
  施江南
頁474
  阮朝日
頁474-475
  林熊徵
頁475
  陳紹平
頁475
  吳子瑜
頁476
  黃贊鈞
頁476
  黃純青
頁476-477
  林爾嘉
頁477-478
  鍾理和
頁478-479
  張我軍
頁479-480
  陳定國
頁480
  林連宗
頁480-481
  黃媽典
頁481
  張榮宗
頁481
  陳復志
頁481-482
  潘木枝
頁482
  盧炳欽
頁482
  黃賜
頁482
  王石定
頁483
  葉秋木
頁483
 第四節 民國五十一年至七十年
頁483-513
  梅貽琦
頁483-484
  胡適
頁484-485
  齊如山
頁485
  董同龢
頁486
  董作賓
頁486-487
  陳紹馨
頁487-488
  羅家倫
頁488-489
  英千里
頁489
  殷海光
頁490
  程發靭
頁490-491
  李曼瑰
頁491-492
  沈剛伯
頁492
  魯實先
頁492-493
  齊鐵恨
頁493-494
  方東美
頁494
  盧元駿
頁495
  戴君仁
頁495-496
  屈萬里
頁496
  王雲五
頁496-497
  王唯農
頁497-498
  莊嚴
頁498-499
  方豪
頁499
  姜貴
頁499-500
  葉霞翟
頁500-501
  莊垂勝
頁501
  許丙
頁502
  陳虛谷
頁502-503
  張深切
頁503-504
  李萬居
頁504
  吳新榮
頁504-505
  林呈祿
頁505-506
  郭國基
頁506-507
  莊松林
頁507-508
  吳濁流
頁508
  許丙丁
頁508-509
  張文環
頁509-510
  葉榮鐘
頁510-511
  黃旺成
頁511
  謝國城
頁511-512
  洪炎秋
頁512-513
第七章 技藝
頁515-551
 第一節 清以前
頁515-526
  曾明訓
頁515
  盧周臣
頁515
  許遠
頁515
  王之敬
頁515-516
  孫朱□
頁516
  徐元
頁516
  林元俊
頁516
  張鈺
頁516
  廖殿魁
頁517
  蔡催慶
頁517
  陳必琛
頁517-518
  莊敬夫
頁518
  徐恢纘
頁518
  林朝英
頁518
  呂成家
頁519
  李洊科
頁519
  王紹文
頁519
  葉王
頁519-520
  吳鴻業
頁520-521
  陳桂林
頁522
  陳文淑
頁522
  陳邦選
頁522
  林覺
頁523
  吳尚霑
頁523
  吳象賢
頁523
  許如棟
頁523
  何宜生
頁524
  陳福謙
頁524
  蔡光任
頁524
  張昇彥
頁524-525
  王獻琛
頁525
  黃元璧
頁525
  廖維楨
頁525
  呂亞錦
頁525-526
  沈鴻傑
頁526
 第二節 日據時期
頁526-535
  黃玉階
頁526-527
  蕭聯魁
頁527
  廖溫仁
頁527-528
  朱長
頁528
  黃清埕
頁528-529
  王少濤
頁529
  郭彝
頁529
  高洪鴦
頁529-530
  沈燕
頁530
  劉錦堂
頁530-531
  楊清溪
頁531
  陳新彬
頁531-532
  呂鐵洲
頁532-533
  倪蔣懷
頁533
  陳植棋
頁533-534
  鄧雨賢
頁534
  黃土水
頁534-535
 第三節 光復後至民國五十年
頁535-539
  陳澄波
頁535
  陳春德
頁536
  王包
頁536
  張福興
頁537
  林天賜
頁537
  梁鼎銘
頁538
  林清月
頁538-539
 第四節 民國五十一年至七十一年
頁539-551
  韓石泉
頁539
  謝緯
頁540
  王沛綸
頁540-541
  郭柏川
頁541
  林柳新
頁541-542
  鄭曼青
頁542-543
  王受祿
頁543-544
  張維賢
頁544
  史惟亮
頁544-545
  馬壽華
頁545
  孟小冬
頁546
  李臨秋
頁546-547
  藍蔭鼎
頁547
  李抱忱
頁548
  李惠堂
頁548-549
  戴粹倫
頁549-550
  席德進
頁550
  王白淵
頁551
第八章 宗教
頁553-565
 第一節 清以前
頁553-558
  覺豐
頁553
  勝芝
頁553
  志中
頁553-554
  樹璧
頁554
  擇參
頁554
  徹空
頁554
  照明
頁555
  一峰
頁555
  伯夫
頁555
  志愿
頁555
  澄聲
頁556
  能澤
頁556
  覺通
頁556
  苑藏
頁556-557
  戒香
頁557
  偕榮
頁557
  蓮芳
頁557
  榮芳
頁557-558
  明河
頁558
 第二節 日據時期
頁558-560
  林秋梧
頁558-559
  嚴清華
頁559
  福智
頁559-560
 第三節 光復後至民國五十年
頁560-562
  釋善慧
頁560-561
  慈航
頁561
  羅桑班殿丹畢蓉梅
頁561-562
 第四節 民國五十一年至七十年
頁562-565
  田耕莘
頁562-563
  道安
頁563
  于斌
頁564
  黃呈聰
頁564-565
第九章 寓賢
頁567-615
 第一節 清以前
頁567-586
  陳第
頁567
  沈光文
頁567-268
  徐孚遠
頁568-569
  王忠孝
頁569
  沈佺期
頁569-570
  辜朝薦
頁570
  黃驤陛
頁570
  盧若騰
頁570-571
  許吉爆
頁571
  李茂春
頁571-572
  郭貞一
頁572
  諸葛倬
頁572
  黃事忠
頁572-573
  林英
頁573
  張士□
頁573
  張灝
頁573
  葉后詔
頁574
  江日昇
頁574
  郁永河
頁574-575
  陳夢林
頁575-577
  藍鼎元
頁577-579
  潘鼎珪
頁579
  傅修
頁579
  吳文溥
頁580
  俞荔
頁580
  洪壽春
頁580
  楊典三
頁580-581
  林樹梅
頁581
  陳尹
頁581-582
  葉文博
頁582
  查元鼎
頁582-583
  謝穎蘇
頁583
  呂世宜
頁583
  汪寶箴
頁584
  林豪
頁584-585
  蔣師轍
頁585-586
 第二節 光復後至民五十年
頁586-604
  楊心如
頁586-587
  許壽裳
頁587
  傅斯年
頁587-588
  居正
頁588-589
  焦易堂
頁589-590
  陳果夫
頁590
  李文範
頁591
  周嵒
頁591-592
  吳稚暉
頁592-593
  谷正倫
頁593
  吳鐵城
頁594
  劉哲
頁594
  鄒魯
頁594-595
  齊耀珊
頁595
  丁惟汾
頁596
  湯恩伯
頁596-597
  桂永清
頁597
  陳濟棠
頁597-598
  馮治安
頁598
  何鍵
頁598
  梁上棟
頁598-599
  徐傅霖
頁599
  王寵惠
頁599-600
  馮自由
頁600
  洪蘭友
頁600
  方覺慧
頁601
  楊愛源
頁601
  徐永昌
頁601
  黃昌穀
頁602
  閻錫山
頁602-603
  賈景德
頁603
  何成濬
頁603-604
  羅卓英
頁604
 第三節 民國五十一年至七十年
頁605-615
  溥儒
頁605
  許世英
頁605-606
  于右任
頁606-607
  白崇禧
頁607
  程天放
頁607-608
  張道藩
頁608-609
  董顯光
頁609
  孫科
頁609-610
  皮以書
頁610
  田炯錦
頁610-611
  陳之邁
頁611-612
  葉公超
頁612-613
  陶聲洋
頁613
  梁寒操
頁614
  楊森
頁614-615
第十章 外僑
頁617-624
 第一節 清以前
頁617-618
  康第紐斯(George Candidius)
頁617
  格拉維斯(Daniel Ciavius)
頁617
  羅拔祐紐斯(Robertus Lunius)
頁618
  李科羅(Victorio Ricci)
頁618
 第二節 日據時期
頁618-623
  馬雅各(Dr. James Laidlaw Maxwell MD)
頁618-619
  紹達(Hans Sauter)
頁619-620
  巴克禮(Rev. Thomas Barclay)
頁620-621
  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
頁621
  甘為霖(Rev. William Campbell, P.D.)
頁622
  羅勃•史溫侯(Robert Swinhoe)
頁622-623
 第三節 光復後至民國五十年
頁623-624
  蘭大衛
頁623
  戴仁壽
頁624
第十一章 列女
頁625-632
 第一節 清以前
頁625-630
  鄭氏
頁625
  陳氏
頁625-626
  林氏
頁626
  大南蠻
頁626
  劉氏
頁626
  黃氏
頁627
  林氏
頁627
  劉滿姑
頁627
  顏氏
頁628
  魯氏
頁628
  吳氏
頁628
  林春娘
頁629
  陳守娘
頁629
  傅氏
頁629-630
  石錦娘
頁630
  呂阿棗
頁630
 第二節 光復後至民國五十年
頁630-632
  杜英
頁631
  李白娘
頁631
  張竹友
頁632
出版地
臺北市
出版者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角色
主修、

編纂

名稱
高育仁‧邵恩新‧劉裕猷‧陳孟鈴‧陳正雄‧張麗堂‧林豐正‧凃德錡‧謝金汀‧陳進興‧林衡道‧江慶林‧簡榮聰‧謝嘉梁、

黃典權‧林文龍‧莊永明‧李國俊‧邱正略

出版年
1998
作品語文
中文
時期
國民政府遷臺以後(1949-)
城市
臺灣省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