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View of Tansui Harbour (One of the Eight Famous Sights.) Formsoa.
淡水河流域為臺灣眾多河川中唯一富有航運之利的河流,早在漢人未移住臺灣北部之前,流域周圍的原住民凱達格蘭族,便開始利用「莽葛」(Banka,又譯「艋舺」,原住民語,意指獨木舟之類的小船)往來於河流之上。到了清領臺灣以後,淡水河出海口附近的滬尾(今淡水)、八里坌(今八里)成為與中國往來的港口。直到日治時期,淡水港的地位漸漸由新建設的基隆港取代。原說明:「是北臺灣的舊港口,今日其殷盛已被基隆所取代,但是由於歷史古老,到處都有引人入勝的地方,遺蹟或其它富有詩意、畫意的題材仍很多」。
「臺灣八景」之說,清治時期即有。在清康熙35年(1696)付刊的《臺灣府志》,以「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雞籠積雪、東澳曉日、西嶼落霞、斐亭聽濤、澄臺觀海」作為八景。至日治時期,於1927年由臺灣日日新報舉辦票選,選定「八仙山、鵝鑾鼻、太魯閣峽、淡水、壽山、阿里山、基隆旭岡、日月潭」為臺灣八景,又另立「神域臺灣神社」、「靈峰新高山」(即玉山)為別格。當時日本旅行協會臺灣支部所編的《臺灣鐵道旅行案內》(昭和10年版),列出臺灣二別格八景十二勝,可知日治時期以別格景觀更勝於八景十二勝。
明信片上有說明文字:「是北臺灣的舊港口,現在繁華的地位已被基隆取代,但是由於歷史古老,到處都有引人入勝的地方,廢墟或其它富有詩意、畫意的題材很多」。
同組明信片現存8張,分別為藏品編號002417866明信片「(臺灣八景之一)八仙山」、藏品編號002417867明信片「(臺灣八景之一)日月潭」、藏品編號002417868明信片「(臺灣八景之一)阿里山」、藏品編號002417869明信片「(臺灣八景之一)太魯閣峽谷」、藏品編號002417870明信片「(臺灣八景之一)基隆港」、藏品編號002417871明信片「(臺灣八景之一)鵝鸞鼻」、藏品編號002417872明信片「(臺灣八景之一)淡水港」、藏品編號002417873明信片「(臺灣八景之一)高雄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