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為紀念在臺執政40年,於昭和10年(1935)10月10日至11月28日舉辦臺灣博覽會,第一會場為臺北市公會堂(即現今中山堂)、第二會場則設於新公園(即今228和平公園),也有部分會場則設置在總督府。(參見總統府網頁,http://www.president.gov.tw/1_art/build/work.html)
清治時期的衡陽路西段稱西門街、東段稱石坊街。至日治初期仍沿用其名,明治43年(1910年)臺北大水災,木造平房民宅多被摧毀,改建為歐洲文藝復興式建築,成為城內商業聚集之處。大正11年(1922年)臺北市街名改為町名,衡陽路沿線區域改為「榮町」,取其繁榮之意,也因其繁華而被喻為臺北市的銀座。
菊元百貨位於今博愛路、衡陽路路口,昭和3年(1928)開始建造、昭和7年(1932)落成,為當時最高的民間建築,樓高七層,並建有電梯,當時稱為「七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