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回檢索結果

黃贊鈞

點閱次數:1376
不開放授權
18.216.219.130
中文題名

贊鈞
類型
人物
描述
字石衡,號立三居士,臺北市大龍峒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生。幼聰穎好學,窮究經史,為老師宿儒如黃覺民、周鳴鏘等所稱許。嘗赴宜蘭童子試,結取前列第七名,唯以越籍跨考,未與院試。乙未(1895)之變,日軍侵臺,駐軍文廟,禮樂、祭器、衣冠乃及至聖先師牌位,皆遭毀壞。後又建築日語學校,殿宇亦遭拆除,士子為之痛心疾首。遂絕仕進之念,並嚴遵義方,不入日人學校,唯後為衣食所逼,乃權入公學校執教。未幾轉入報界服務,為《臺灣日日新報》記者。1925年會同辜顯榮、陳培根等邀集紳商學界領袖,籌謀重建文廟。晚年則致力文教。嘗建樹人書院,助修保安宮,建設指南宮、七星池、福德祠,並續修完成大龍峒孔廟之梓星門、黌門、泮宮、泮池和萬仞宮牆等建築,堂皇典麗。復增設幼稚園、夜學校,有功教育。嘗梓行《感應錄》、《崇聖道德報》(共出版七十期,至1945年3月停刊),以教化社會,遍傳臺澎,遠屆海外,後以日人壓迫禁用中文乃罷。贊鈞亦喜吟詠,嘗主唱崇聖會猗蘭吟社,蓋寓生不逢辰之意,每月集會聖廟,拈韻賦詩,以光詩教。光復後歷任中華聖道會、中國文化學會、萬國道德會理監事,並重刊《人海回瀾》,宣揚聖教,弘揚儒學。民國四十一年十一月卒,年七十九。著有《大同要素》,輯錄〈原道〉、〈孔聖為宇宙救世主〉諸文,及生平吟詠為《海鶴樓詩鈔》上下二卷。(張子文)
日期
1874─1952
來源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國家圖書館
民國92年12月
頁碼:611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九人物志,頁476,臺灣省文獻會,民87.06。

許俊雅《臺灣寫實詩作之抗日精神研究》,頁50,國立編譯館,民86.04。

連曉青〈黃贊鈞其人其事其詩〉,《臺北文物》四卷四期。

申請清單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