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回檢索結果

北白川宮能久

點閱次數:1097
不開放授權
216.73.216.6
中文題名
北白川宮
能久
其他題名
Kitashira Kawanomiya Yoshihisa
類型
人物
描述
日本皇族,伏見宮第十九代邦彥親王之子,諱能久。弘化四年(1847)二月十六日生於京都。明治二年(1869)留學普魯士(德國),專習軍事。回國後歷任軍職,晉升為中將,被封為「親王」。光緒二十一年(明治二十八年,1895)四月中日甲午戰爭時,由第四師團長轉任近衛師團長,奉命出征華北。旋中日馬關議和,臺灣割讓,而臺人自立「民主國」以抗日,乃奉命自旅順轉征臺灣,遂率該師團於1895年5月29日在澳底登陸,先佔基隆,強力挺進臺北,隨即分兵南下,沿途遭到強烈抵抗,至10月21日攻陷臺南府城,劉永福已先期內渡,遂宣佈全島底定。至二十八日能久忽然病死,其遺柩由「吉野」艦於20日自安平運回日本。葬於東京都文京區豐島國墓地。臺灣民間對其死因有多種傳說,其一謂日軍於十月中旬佔領嘉義後,在曾文溪北岸林投樹中,被反抗軍以長柄割檳榔鐮刀勾頸墜馬,傷重而死。而日方怕影響軍心,秘不發喪,至十一月五日始公佈係染熱病導致肺炎,而「死於瘴癘」。日政府賞以金鵄勛章,敘功三等,晉升為大將。而因他是此次攻臺戰死最高階者,遂成為日本殖民臺灣之象徵,被日本官方封為「臺灣鎮守之神」,於全島廣建神社,加以奉祀。其生前所到之處,稱為「御遺跡地」,或立碑紀念,或保存原建築物及相關文物,刻意塑造殖民統治之意識型態神話,宛如烙在臺灣人民心頭之烙印。(張子文)
日期
1847—1895
來源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國家圖書館
民國92年12月
頁碼:68-69
包恆新編《臺灣知識詞典》,頁84,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08。

《攻臺圖錄——臺灣史上最大一場戰爭》,鄭天凱著,吳密察審訂,遠流,1995.12。

《臺灣史小事典》頁100,吳密察監修,遠流臺灣館編著,遠流,2000.09。

《明治維新人物傳》,P.1073。

申請清單
 聯絡我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