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碣概述  
序緒論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與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合作,自民國七十九年七月筆者開始執行「採拓整理臺灣地區現存碑碣計畫」;由於計畫與工作幅員龐大,原訂六年完成的期限,不得不延長為九年。採拓碑碣小組的成員不辭艱辛,由南至北、由西向東,逐年推進、逐次採拓,終於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完成臺灣地區的採拓碑碣工作。
  本計畫共計採拓兩千多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古今碑碣,並且記錄近代碑碣四千多件的基本資料。臺灣分館典藏上述的所有拓本,用以保存珍貴的臺灣碑碣史料;同時編印《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用以流傳田野調查的第一手史料。歷年以來,已經出版〈臺南市(上)篇〉、〈臺南市(下)篇〉、〈澎湖縣篇〉、〈嘉義縣市篇〉、〈臺南縣篇〉、〈高雄市•高雄縣篇〉、〈屏東縣•臺東縣篇〉、〈雲林縣•南投縣篇〉、〈彰化縣篇〉、〈臺中縣市•花蓮縣篇〉、〈新竹縣市篇〉、〈苗栗縣篇〉、〈臺北市•桃園縣篇〉、〈臺北縣篇〉、〈宜蘭縣•基隆市篇〉與〈補遺篇〉等十六冊,備供各界參考。
  碑碣堅硬而不朽,史料豐富卻難讀;所有成果盡在圖誌中呈現,只是默默陳列於圖書館書架之上,等待有心人的發掘。雖然筆者曾經多次以「臺灣碑碣史料」為演講題材,極力訴說碑碣的價值與其重要性,但仍止於學術與教學而已。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理事長邱仲銘教授籌劃年度特展,認為碑碣雖然冷硬,卻是今古流傳的重要文化資產,更是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文物,因此促成本次「臺灣碑碣與生活」特展的誕生。
  如何將「學術性的題材變得趣味、生澀的碑文變得通俗、黑白的拓本變得彩色」,成為本特展「生活化」的課題。空中大學講師曾國棟先生與藝術工作者晏錦文曾經全程協助「採拓整理臺灣地區現存碑碣計畫」,充分了解臺灣碑碣的狀況,自然成為本次特展的必要伙伴。從展覽內容的選擇、工作的分配、圖像的敲定、拓碑的教學,三人同心協力,彷彿回到當年「採拓碑碣小組」的時代,更進一步而有社會教育的使命感。
  協會歷次特展皆製作專業而又精美的建築模型,增色不少。本次特展依例委請臺南女子技術學院江金榮老師製作立碑環境的立體模型,用以壯大陣容。策展事務繁雜,協會幹事蔡佳樺小姐以一人之力,綜理諸般庶務,任勞任怨。許多義工熱情的投入,無論會場佈置、導覽解說、拓碑研習或環境維護,在在表現親和的服務。從地方以至中央各級政府、單位的經費奧援,以及社會各界與個人的贊助,確實證明對於文化的重視。
  沒有群策群力,無法執行特展;沒有民眾參與,必定索然無味。謝謝所有關心、參觀或參與「臺灣碑碣與生活」特展的朋友,由於您們的支持,碑碣不再冰冷而得以生趣,史料不再死板而得以活現。立碑,果然垂之不朽。
何培夫 謹記於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研究室
中華民國九十年八月酷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