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前言 生活篇 統治篇 服裝篇 人物篇
世紀容顏首頁
武裝勇士與狩獵篇 建築與交通篇 參考資料 網站地圖


原住民聚落常選擇在臨溪的山坡地,但不會離溪水太近,以免遭遇水災;每天生活所需的水,靠人到溪邊汲取、搬運。汲水使用的器具有陶壺、竹筒、葫蘆、椰殼等。

平原地區的原住民如阿美族婦女使用陶器盛水,他們用頭頂著陶壺,運水回家。

在台灣的考古遺址中經常可以發現各式各樣的陶器,但是泰雅族、賽夏族似乎沒有製陶工藝,其餘各族製陶技術則多失傳,到了二十世紀初期,只有阿美族與達悟族仍持續地製作陶器。

阿美族的陶器係由女性負責製作,製陶的過程,首先是採泥、捣泥,再揀去泥中雜物,然後捏塑器形,此時使用托盤作為底座,用木製的陶拍修整器形。等到粗坯完成後,放置在室內四、五天,等待陰乾。

原住民並不造窯,而是在室外空曠處,以樹枝、乾草焚燒陶器。

達悟族亦製陶,是由男性製作。陶器不僅可以用來盛水,亦可貯物、煮食等,也可以拿來與其他族群交易物品。

本類圖片共有十張,有六張是阿美族婦人製造陶器、用陶器運水的圖片。

居住在山區的原住民普遍使用竹筒汲水,他們在溪流中堆積石頭,築成蓄水池,然後用瓢、半截的椰殼或短竹筒取水。

汲水的竹筒係用粗麻竹製作而成,盛水的竹筒長約一公尺,原住民將竹筒中的竹節打通,僅保留底部竹節,竹筒外加繩索,方便提取。盛水的竹筒帶回家後,放置在屋內角落,竹筒內的水經過沈澱,即可使用。

除了用人力運水外,有些部落使用竹管引水到聚落內的水池。

由於台灣山溪多涓滴細流,加上山徑崎嶇,使用竹筒汲水、運水有其便利性,不僅原住民使用此一方式,甚至日本佔領台灣以後,在山區駐守的「討伐隊」、「蕃界警備員」等亦採用這種取水方式,不過幫日本人運水的,當然還是原住民。

本類有四張使用竹筒、竹管運水的圖片。


製作陶器的阿美族婦人 製作陶器的阿美族婦人
本張明信片約於1920年代,台北「生番屋本店」印行。
藏品編號:4139
說明
製作陶器的阿美族Kalimagali社婦人 製作陶器的阿美族Kalimagali社婦人
本張約於1920年代,在日本印製,台北「騰山寫真館」發行。
藏品編號:4099
汲水的阿美族奇密社婦人 汲水的阿美族奇密社婦人
本張約於1930年代發行。
藏品編號:4649
說明
汲水的阿美族奇密社婦女 汲水的阿美族奇密社婦女
本張約於1920年代,台北「生番屋本店」發行。
藏品編號:4057
說明
花蓮阿美族里漏社婦人 花蓮阿美族里漏社婦人
本張約於1920年代,台北「赤岡商會」發行。
藏品編號:4059
說明
花蓮阿美族里漏社婦人 花蓮阿美族里漏社婦人
約於1910年代發行。
藏品編號:4060
說明
汲水的原住民 汲水的原住民
本張約於1920年代發行。
藏品編號:4052
汲水的排灣族婦人 汲水的排灣族婦人
本張約於1910年代發行。
藏品編號:4053
幫日本人汲水的原住民 幫日本人汲水的原住民
本張約於1910年代發行,在日本印製。
藏品編號:4054
汲水的泰雅族婦人 汲水的泰雅族婦人
本張約於1920年代發行。
藏品編號:4056

更多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