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前言 生活篇 統治篇 服裝篇 人物篇
世紀容顏首頁
武裝勇士與狩獵篇 建築與交通篇 參考資料 網站地圖


原住民的樂器主要有口簧琴、弓琴、口笛及鼻笛等。

口簧琴是將長條形竹片削薄、穿孔,鑲入黃銅製或竹製簧片,簧片的一端固定在琴身,另一端懸空。琴身繫上細繩,演奏時,拉扯細繩,觸動簧片,發出乒乒的聲響。

弓琴亦是常見的樂器,清代文獻《台海使槎錄》記載屏東平原原住民使用弓琴的情形:「女及笄構屋獨居,番童有意者彈嘴琴逗之。琴削竹為弓,長尺餘,以絲線為絃……齩其背,爪其絃,自成一音,名曰突肉。意合,女出而招之同居,曰牽手。」弓琴演奏時,係將弦的上端頂住嘴,左手握住另一端,以手指壓住弓弦,控制聲調,再用右手指彈撥琴弦。

原住民的笛子通常為竹製,分為口吹與鼻吹兩種,也有單管與雙管之別。

口笛又可分為縱吹與橫吹,縱吹的口笛普遍見於各地原住民,阿美、卑南及鄒族另有橫吹的口笛。在泰雅族的傳統中,只有頭目或有勢力的人在與獵首有關的儀式中,才能吹口笛。

對現代人來講,用鼻孔吹笛子是很新鮮的事物,在傳統的排灣族部落,只有頭目家的男子才能吹奏鼻笛,而頭目過逝時,也會吹奏鼻笛表達哀思。

台灣中部原住民有一種很特殊的樂器,即日月潭邵族的杵棒。邵族人演奏杵樂時,使用的樂器有木杵與竹筒,每次使用的木杵大約有七、八支,另需三支長短不等的竹筒,演奏時,長短、輕重不同的木杵輪流撞擊石塊,應和著竹筒的敲擊聲。傳統的邵族祭典,只有女性才能參與擊杵。

本類圖片有十七張,圖片內容可以分為三部份,分別是弓琴、口簧琴的演奏及邵族的杵樂。


演奏樂器的鄒族人.    說明:1912年2月中島重太郎攝,圖中人物係鄒族達邦社人,他們吹奏的樂器有口簧琴、鼻笛、口笛及弓琴 演奏樂器的鄒族人
本張明信片約於1910年代,台北「生番屋商店」發行。
藏品編號:4264
說明
演奏樂器的鄒族男女 演奏樂器的鄒族達邦社男女
本張約於1920年代,在日本印製,台北「騰山寫真館」發行。
藏品編號:4262
說明
演奏弓琴的布農族人 演奏弓琴的布農族Qanitoan社人
本張約於1930年代發行。
藏品編號:4265
說明
原住民的口簧琴與弓琴合奏 原住民的口簧琴與弓琴合奏
本張約於1920年代發行。
藏品編號:4260
吹奏口簧琴的排灣族婦女 吹奏口簧琴的排灣族婦女
約於1910年代,日本「大阪鎮西支店」印行。
藏品編號:4503
說明
吹奏口簧琴的原住民少女 吹奏口簧琴的原住民少女
本張約於1930年代發行。
藏品編號:4676
吹奏口簧琴的原住民少女 吹奏口簧琴的原住民少女
本張約於1920年代發行。
藏品編號:4561
說明
吹奏口簧琴的泰雅族婦女 吹奏口簧琴的泰雅族婦女
本張約於1920年代發行。
藏品編號:4688
吹奏口簧琴的泰雅族太魯閣群婦女 吹奏口簧琴的泰雅族太魯閣群婦女
本張約於1920年代。
藏品編號:4261
說明
演奏杵樂的邵族水社婦女 演奏杵樂的邵族水社婦女
本張約於1920年代,台北「赤岡商會」發行。
藏品編號:4312
說明
演奏杵樂的邵族婦女 演奏杵樂的邵族婦女
本張約於1920年代,「朝倉商店」發行。
藏品編號:4314
演奏杵樂的邵族婦女 演奏杵樂的邵族婦女
本張約於1920年代,由日本大阪神田原色印刷所印製,「大阪商船株式會社」發行。
藏品編號:4320
說明
演奏杵樂的邵族婦女 演奏杵樂的邵族婦女
本張約於1930年代,台北「生番屋本店」印行。
藏品編號:4319
演奏杵樂的邵族婦女 演奏杵樂的邵族婦女
本張約於1930年代,台北「生番屋商店」印行。
藏品編號:4313
演奏杵樂的邵族婦女 演奏杵樂的邵族婦女
本張約於1930年代發行。
藏品編號:4315
說明
演奏杵樂的邵族婦女 演奏杵樂的邵族婦女
本張約於1930年代發行。
藏品編號:4318
演奏杵樂的邵族石印社婦女 演奏杵樂的邵族石印社婦女
本張約於1920年代發行。
藏品編號:4316
說明
   

更多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