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圖書館 | 關於本站 | 網站導覽 | 合作夥伴 | English
首頁 >

典藏資源

>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回檢索結果
點閱次數:4052

丁克家

18.118.150.80
中文題名

克家
類型
人物
描述
諱碗來,字鎮業,號純良,福建晉江陳棣鄉人,先世源出大食,有阿拉伯血統,唯家族入華已數百年,已全漢化。父藤枝,字宜春,號樸實,長年經商在外。道光五年(1825),克家年十三,與三兄克邦(又名坑來,號義亭)渡臺省父。其父賈於鹿港,年已六十三,見之甚喜,遂居焉。二子隨父經商,唯因缺乏資本,甚為艱困。未幾父以年老中風失明,臥床不起,精神亦紊亂,飲食起居,需人護持,而卻愛聽戲。克家陪侍左右,甘旨不缺,日作經商,夜間常引其父聽戲,十餘年如一日。某次鄰居失火,左右房舍皆燬,克家負父出,而大火阻門,不敢越,止於庭中;未幾火熄,所居獨存,人以為孝行感天之報。又數年父卒,哀毀逾常。繼理舊業,初業雜貨商,繼開船頭行,經營兩岸貿易,店號「協源」,是為鹿港丁協源家族之創始者。乃鹿港有數之大商號,屬泉郊之一。克家雖事業有成,每以不能多讀書為憾,故特重子女教育。有子七人,皆延師課讀,於西賓禮之有加。六子壽泉(醴澄)登光緒六年(1880)庚辰殿試第三甲第四十八名進士,尤為著名,別有傳;餘子亦多入庠。孫二十一人,亦皆明詩習禮,多有所建樹。丁協源家族遂一躍而為鹿港之名門望族。同治十二年(1873)克家卒,年六十一。光緒六年,彰化士紳蔡德芳等以克家純孝,稟請有司旌表,奉旨建坊,入祀孝悌祠,贈名為「誥封奉政大夫孝子純良公官名克家」。該坊為臺灣在清代所旌建之五座孝子坊之一,遺址惜今不存。唯其孝行事蹟,近年被一再宣揚,先是民國六十八年,華視播映《丁克家孝行》之電視連續劇;繼民國七十一年交通部郵政總局發行《中國民間故事郵票》一組四枚,其第四枚即克家孝行故事,題曰〈侍疾救父(清丁純良)〉;其後立委吳延環編《三十六孝》,亦收錄其故事。(張子文)
日期
1813-1873
來源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治時期
國家圖書館
民國92年12月
頁碼:4-5
陳培桂纂《淡水廳志》頁450,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民52.08。

連橫《臺灣通史》卷三十五〈孝義列傳〉,頁935。

李昭容撰《鹿港丁家之研究》頁46,鹿港:左羊出版社,民91.06。

吳延環編撰《三十六孝》,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72。

 聯絡我們
 回頁首